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格养成

2017-12-31司家勇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人格语文

司家勇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然而,当今社会,由于教育的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一大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胸无大志、自私自利、逆反、胆怯、意志薄弱等不良心理大有人在。为了追求升学率,各校、各位老师把德育的发展放在了智育之后。因此,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应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抢占语文教学思想教育主阵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操、信念、理想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格的目的。

曾记得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氣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国家利益、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在山的那边》,告诉人们的是人应该有理想、有信念,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会实现;《羚羊木雕》,引发人们的思考,家人、朋友之间如何相互体谅、处理矛盾;《散步》一文中体会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最后一课》中感受的爱国情怀;《爱莲说》中体现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情绪;此外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崇高的道德品质都影响和激励着广大学生。再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

因此,语文教材内容形象、生动,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更有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能够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净化学生心灵,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于其中,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

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深挖思想因素,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文字,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知识,一方面塑造学生的灵魂,完成“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列宁语)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从语文课堂走出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生活是一个大实验场。只有真正走进生活,投身到实践中去,人格才能得到培养,人生才能得到完善。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人格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成就感。教师应利用课外活动,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培养他们参与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奠定基础。语文教学不应单是课本知识的传阅,还应与生活接轨,多开展丰富多彩集体课外活动,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组织参加团体语文竞赛(辩论赛、知识竞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爱护环境、关爱弱者、关注社会中不良现象或榜样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书信交流拉进同学、父母、老师之间的距离,进行心灵最真实的对话,消除误解,相互体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摆脱依赖思想。通过上述手段可达到消除学生孤独、冷漠、依赖、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提升教师自身魅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教师端庄大方的仪表,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丰富、文明、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公平待人的印象等,这些看似平淡的细微之处都会影响和感化学生,学生在无声、平淡中感受教师的品质,长此以往,便会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终身受益。

文明、向上、和谐的课堂气氛,互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反之,师生关系紧张会伤害学生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发扬民主,创设宽松、自如、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课堂为基本点,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普通教育中开设的各门学科中,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的工具,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语言自身又是文化,极富人文色彩,它既是人发展的工具,又是人发展本身。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习语文不只是学语文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语文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心灵、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结构。语文学科和学生人格的形成从其一开始就紧紧连在一起的,抓好语文教学,培养健全人格,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人格语文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漫画之页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