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2017-12-31赵黎光
赵黎光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需求及当今时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在此,我就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谈点浅见。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就是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而洋溢于讲台的情感、激情,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爱心和自觉地利用各种情境中有意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手段。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情感教育,那他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何情感因素这般重要呢?因为情感“涉及到一个人的心理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感觉、知觉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他的价值走向、态度、利他主义和道德观。”面对现代社会的“人才观”“素质观”,情感教育在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
2.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
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也是情感审美活动的过程。即教材蕴含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者、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映,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语文教学。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是构成和促进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3.情感是动力
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那么我们就无法沟通作者与学生之心,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甚至还丧失了学习兴趣。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三、情感教育的途径
1.教师良好的品质修养
教师良好的品质修养是顺利完成情感教育,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热情
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是需要人的高度紧张和很大的热情的”,其中的“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掌握了整个人的身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行动的基本方向。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热情,那他就不会认真地去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也就无法用美的语言把这种情感准确的表达出来,更谈不上用自己的情感陶冶学生。
(2)对学生的关爱
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情绪,用真诚和善意赢得学生的信赖,做到彼此之间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关系融洽,这样才能使情感的感染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大。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无论学生是否答对,要让学生体面坐下,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课堂语言
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的课堂语言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方面,而且最为重要、最为关键。正如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说的:“充满爱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但缺乏爱的语言,就会把颠扑不破的真理,搞成冷酷的、僵化的训诫。”可以说,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准确简明,语速快慢得宜,条理清晰,讲述或生动亲切,或铿锵有力,富于感召力。能打动学生的心弦,使之或悲或喜,或抑或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从而达到创造思维的飞跃。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语调。如遇到豪放激昂的课文,教师应用情绪饱满的语调,造成一种昂扬、亢奋的课堂气氛;遇到优美的文章时,教师选择优雅洁净的语言,让学生在恬静的气氛中领悟美、欣赏美。
3.朗读
朗读是语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教材特点決定的。语文教材所选作品,大部分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包含着作者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叹喟和感受。文中作者的情感,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学生对课文感情的理解,往往借助于教师的朗读,通过朗读准确表现出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和学生产生深层次的、语言无法确切描述的共鸣,实现物与情、辞与情的融合,使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情感。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准确的、优美的范读能有效的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的欲望,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所以,教师范读时应感情充沛,激发学生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朗读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时,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要读得轻柔,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烟云缥缈的奇妙景象之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要读得大气,使学生领略到瀑布挂山前的神奇景象;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要读得急、快,使学生感受到瀑布飞流而下的磅礴气势;而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要读得轻、缓,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己之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每个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