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2017-12-31张得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杜诗仁爱之心儒家

张得萍

一、杜甫与儒家思想的关联

1.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人本精神为核心。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专讲道德价值,不愿讲、很少讲超道德的价值。尽管后来王阳明把儒学发展到“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的程度,在唯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儒家学说总体上是实用主义的、现实的。历史自然地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带上了浓厚的入世哲学的色彩。从而一部中华文化史,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史,而其它的思想则都是它的补充而已。杜甫就是这个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杜甫在儒学影响下的人生实践

儒家哲学从本体上来说,它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它非常重视的是人的行为,人的实践。可以说实践是儒家的灵魂,而杜甫正是最好地体现着儒家,发扬着儒家这种精神的一个历史人物。另一方面,儒家主张行仁政,杜甫则为这个理想的政治模式大声疾呼:“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儒家谴责暴政,杜甫则用诗笔对暴政进行口诛笔伐:“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此外,儒家强调我们民族要有一个民族的尊严,要维护民族的利益;在与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也要维护本民族的尊严,强调要反对侵略,维持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独立性,杜甫对安史叛军始终以“胡”字称之,特别是在《北征》中有这样四句: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四句中竟用了三个“胡”字,表现了诗人对叛军的无比仇恨。同时,他主张各民族和平共处,极力反对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在对战争给中原人民及边疆民族带来灾难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并愤怒地指出:“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兵车行》)。

3.杜甫对儒学的贡献

首先,杜甫对儒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以整个的生命为儒家的人格理想提供了典范。儒家极其重视修身,认为这是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必要条件。杜甫求仕,决不是为追求富贵荣华,一经为官,也决不向权势低头。这使我们不难看出杜甫的大丈夫气概,而终其一生,从他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忧国忧民的情怀始终不改,我们也能确实地感受到他“弘毅”的人格精神。杜甫的忠君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希冀,它以日常的、平凡的方式体现出来。而儒家的道德准则体现于日用人伦,不依赖于外部事功,杜甫的行为正是这种观念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杜甫在平凡的人生中完成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建树。

其次,杜甫的另一个贡献是他以实际行为丰富了儒家的内涵,尤其是关于“仁”的内涵。儒家“仁政”“民本”思想,是杜甫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使他一生忧国忧民,哀恤民生,并勇于揭露黑暗,批判政治,鞭挞统治者的罪行,纵观杜甫的一生,他的人生观既继承了儒家又丰富了儒家。

二、杜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1.杜甫的忧患意识

杜甫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一是体现在对灾难的预警上。二是体现在对民生疾苦的不懈关注上。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普通人民形象,道出了当时百姓生活中的疾苦。

2.杜甫的仁爱之心

杜甫胸怀宽广,对天地万物怀有深挚的仁爱之心,一是杜甫仁爱之心的广度。杜甫将仁者爱人推衍为体恤万物,不仅对整个人类有关爱之心,而且对世界上的其它生命也有关爱之心“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病马》),天寒地冻,老马垂暮,杜甫恻隐之心自然流露,情真意切。二是杜甫仁爱之心的深度。在杜诗中,凡是邪恶、黑暗的人或事,都受到严厉的批判,叛军、贪官、奸臣、盗匪是不用说了,即使是皇帝后妃,也不能逃脱其如椽之笔的讨伐。

3.杜甫的爱国精神

杜甫是个爱国的人,其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国之心永不渝。杜甫无论身处开元之治,还是经历安史之乱,无论他是官僚子弟,还是贫病交迫的“众人”、“生涯似众人”(《上韦左相二十韵》),他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命运,矢志不渝的是对国家的热爱。比如他在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还写道:“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二是为国而战永不悔。杜甫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但当祖国受到侵略时,他却坚决主张并宣传抗战,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踏上征戍的路途,”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具体表现。

三、杜甫对后代的影响

自从宋人确立杜甫的人格地位以来,凡是爱国的人士、仁人志士无不爱读杜诗,从中汲取力量、寻求精神的熏陶。王安石赞扬杜甫:“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南宋理学家朱熹,在他那部被后世当作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朱子语类》中也将杜甫列为中国历史上可称为“伟大” 五个人之一(诸葛亮、颜真卿、杜甫、韩愈、范仲淹)。北宋末年爱国名将宗泽临终前长吟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宋史·宗泽传》)。指挥“东京保卫战”的李纲,在敌军围城的紧要关头,亲笔题写杜诗分赠亲友,以表示自己誓与城亡的决心。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燕京坐牢的三年间,专读杜诗,并将杜甫五言诗集成二百首绝句,题为《集杜诗》。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崇尚杜甫,受杜甫诗歌及其人格的影響,在他创作了的最后一本诗集《投笔集》中,几乎全是杜甫《秋兴》八首的和韵,《投笔》一集实为明清之诗史。清代金圣叹推崇杜甫,对杜甫诗歌深入研究,曾专门对杜诗作点评,对杜诗精妙语句自是信手拈来,活学化用。杜甫的影响还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而越出国界,杜诗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把杜甫列为次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可以说,杜甫瑰丽的诗篇千古传颂、他伟大的抱负仁人志士皆见;从宋代一直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认可杜甫的文化意义,他确实是一个文化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意义是属于整个中华文化。

一位诗圣,一部杜诗,集儒家之精髓,书历史之绵延、歌人民之伟大、树榜样之丰碑、激后人之前行,他崇高的精神没有过时,正激励着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杜诗仁爱之心儒家
用爱之心把下乡支教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知命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贫困无田杜太守
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努力争做当代“四有”好英语老师
清真词之“词中老杜”说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