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张通知书,可上七名校

2017-12-29

求学·理科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双学位武汉学校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及中心城市。湖光江景、丰富美食都给武汉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魅力。

李白的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赐给武汉“江城”之名,在此交汇的长江、汉江赋予武汉“江城”之实。作为我国水陆交通枢纽,武汉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不论是在湖上泛舟还是在湖边漫步,人们都会被秀美的东湖吸引;不论是在桥上还是在船上,人们都能为两江的夜景沉醉。

武汉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汉味早点尤为诱人,武汉人将吃早餐称为“过早”,在过早这件事情上,武汉人还有个特殊技能,那就是他们能够边走路边吃早餐,包子豆浆自不必说,即使是粥、面、米粉,带汤的、不带汤的,边走边吃各种食物都不在话下。热干面、豆皮、汤包可以说是武汉的经典早餐,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美食,可以说一个星期都不会重样。

有人说武汉市民聊天像吵架,有人说武汉公交车速度堪比赛车,这或许是抱怨,也可能是玩笑,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武汉——有市井气、江湖味,大雅又大俗,爽快不做作。这座历史上曾经辉煌也曾经历过苦难的城市,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大耀眼的能量。

武汉也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有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财大)、武汉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武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简称地大)、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华中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这七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十五个,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三, 如今武汉的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百万。

七校联盟

特色模式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让这些学校与众不同,应该就是七校联盟了。七校联盟又称“七校联合办学”,这是一种联合办学模式,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武大、华科、财大、武理、地大、华农、华师这七所大学从1999年开始联合办学,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选修第二学位。七所学校各自拿出本校特色优势专业联合办学,在这七所高校就读的本科生,可以选择其中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修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比如华师的学生可以选择武大的金融学作为第二学位,在周末一大早赶去武大上课,在课上她会发现一同上课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上完课程,修完学分,完成答辩之后,就能拿到学位证了。

这样的七校联合办学是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据悉,高校联合办学并非武汉独有,但七校联盟的这一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来说最彻底,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高校虽然都有跨校辅修的措施,但是只能相互选修公共课,不能拿学位。

就读体验

想要选修双学位可不容易,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大一时的课程成绩要达到规定的分数,而且也不是所有专业都能任意选择,不同学校会开放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对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选修了双学位之后,只要修满50个学分并且通过答辩就能拿到学位证,如果觉得学习起来太过吃力,也可以将双学位转成辅修第二专业,修够一定的学分之后也能拿到辅修证。

就读双学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双学位所学的课程与该专业学生所学的课程一样,不过上课时间安排在周末的两天以及寒暑假,大部分情况下一整天上的都是同一门课,所以选择了双学位就意味着连续两三年基本没有课余时间,而且双学位的课程同样有作业与考试,对不少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不过对于想要跨专业考研或者出国读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又或者是对某个专业非常感兴趣想要多学些东西的学生来说,修双学位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双学位的学习虽然非常辛苦,但是除了能够学到不同专业的知识,还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合理进行任务规划和充分利用时间,也会让你觉得大学生活非常充实。

双学位认可程度究竟怎样?这是因公司而异,因地区而异的。其实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和私企在招聘时,都会考虑拥有双学位的人才,它们的招聘系统会专门设置双学位这一选项供你填写,拥有双学位的话,在不少企业工资也会比一般人高一些。只要真的学有所得,选修双学位是很不错的选择。

各占“山头”,各有特色

这七所大学在校园内都有一座山,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来自哪个学校的时候会用山名来代称,比如“我是南望山来的,你是哪座‘山头的”“我是隔壁喻家山的”。不只在地理位置上各占“山头”,从学校名称上就能看出这些学校各有优势、各具特色,武大和华科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一文一理,财大的会计金融排名全国前五,武理的王牌则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华农则以生命科学见长,地大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华师是七所学校里唯一的师范类院校。不同的优势专业也造就了不一样的校园文化,最让几所学校学生津津乐道的就是学校的男女比例,以及不同的校园环境造就的不同的校园氛围,“玩在武大,学在华科,爱在华师”已经是他们最熟悉的一句话了。

武汉大学

武大是一所位于湖北武汉市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地,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武大樱花约在每年三月中下旬开始开放,每到那时,樱花大道就是最热闹的地方,想要在这里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可不容易。

武大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这12个学科门类,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武大最大的特点就体现在“自由”上。从没听说过有人说武大的治学严格,但武大从来不缺少各式各样的人才,原因就是自由。学校提供了所有你需要的条件、设施,然后任你发挥,不管是學习生活,还是兴趣爱好,你都有大把的时间去选择。

学校的大型活动基本有两类,一个是秋天的文艺类活动,校级的模特大赛、舞蹈大赛、合唱大赛、情景剧大赛、辩论赛、朗诵大赛,另一个是第二学期的各项体育赛事,排球赛、篮球赛、足球赛。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模特大赛和舞蹈大赛,还有辩论赛,武大一直有着浓厚的辩论气氛,各个院辩论队招新的时候众人也是挤破头想加入的。endprint

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校园内道路基本呈棋盘状,道路两边都种上了梧桐树,第一次走在校园里会感觉每条路都长得差不多,不过东西、南北走向的道路会用不同颜色的地砖来提示,走在校园里不会分不清方向。 由于校园太大,同学们的活动范围比较固定,即使主校区是一个整体,同学们还是自动区分出了东西两边,用“东边”“西边”称呼,除了主校区,还有一个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同济校区, 2000年,原来的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等学校合并,组建成华科。

在华科,能源、光电、机械等工科专业毋庸置疑是很强的,单比工科实验室数量,大概排名全国第五左右,光电国家实验室就坐落在华科,此外,学校还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华科校内创业氛围非常浓,成功榜样也非常多,还在全国高校创业财富榜拿下第一,学校也重视这一块,每年都有相应鼓励扶持政策。2014年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华科举行了全国总决赛,最终华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并列第一。华科校园里每年都会出现不少大热产品,冰岩作坊、dian团队、联创团队都是校内知名的团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大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水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

学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互动,通过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主讲教师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还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先创设了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课程,有力推动了经、法、管三大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学校现有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组建的行业研究基地和多个高水平学术平台,学校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连续多年作为阅卷中心承担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阅卷工作,与国家司法部门司法考试中心联手,多次承担全国司法考试阅卷工作。

华中农业大学

学校前身是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85年,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狮子山旁,学校面积非常大,但是有许多地方都是试验田,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每年油菜花盛开的时节,都会有大批的游人来到学校,不过很少人知道,不只油菜花,学校试验田里的各种农作物基本上都是学校师生的研究课题。

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作物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等都是学校里的优势专业。学校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于1951年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优秀人才。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近150多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活动成为学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39689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武汉理工大学

学校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00年5月27日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83万册。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在新材料与建筑材料、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新能源、资源环境、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交通运输部内河智能航运协同创新平台、湖北省汽车零部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以“塑造文化精品,砥砺理工大精神”为目标,广泛开展大学生金秋艺术节、“创新杯”科技文化节、 社团文化节、“求索杯”大学生综合知识竞赛、“世纪杯”大学生辩论赛、理工大讲堂、闻贤讲坛、研究生科技节等活动,打造了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特色党建等一批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了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校园文化。各个学院也结合学科特色,开展了诸如“航海文化节”“汽车文化节”“外语节”等精彩纷呈的学院特色文化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校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科涵盖理、工、文、管、经、法、教、艺、哲等学科门类。

地大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学院等学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地大,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地大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学校现正在武漢光谷未来科技城建设“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012年,由地大发起,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滑铁卢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12所世界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学位武汉学校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从“七校联合办学”暂停招生谈“双学位”
决战武汉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