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7-12-29唐振华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菊花景物树木

唐振华

上作文课时,很多老师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要么就是记流水账,或者干脆抄袭范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有序观察

学生写作文要做到内容连贯、语言流畅,就必须要按顺序观察。观察顺序主要有三种:事情发展的顺序,例如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顺序,例如事物在季节、早晚等不同时间的变化;空间顺序,例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以及观察位置的变化等。例如,五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写校园的一处或几处景物。在教学生写作文之前,我特意带领学生观察了校园的景物,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景物的特点外,还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顺序。写作文的时候,学生确定了写作的景物,我又让他们思考:由一处景物转换到另一处景物时,我们应该怎样过渡,才能使文章内容前后连贯。学生经过思考,想出了“树木的下面是花坛”“花坛的旁边是操场”等过渡句。作文也因此显得连贯不少,流畅多了。描写局部的景物时,我同样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例如,在描写校园的树木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观察、来描写的。其余学生听后,集体进行评议,最后老师进行小结。经过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层次清楚,通顺连贯。

二、仔细观察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观察常常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浅尝辄止,对于事物的细节、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必须认真仔细,努力去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经常指导学生采用对比的观察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

例如,在写秋天的校园、描写校园里的树木时,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写的:树叶全都变黄了,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地毯……学生把所有的树木都当成了一种树木来写,无视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无视树木的差异,既不符合实际,又造成了作文中“千人一面”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所有的树木,特别是落叶的和不落叶的,落叶树木的南面和北面,又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我的指导进行仔细观察和描述,终于抓住了树木的基本特点,写出了落叶的树木只是部分树叶变黄了,北面的黄叶比南面的要多;而那四季常青的树木,叶子也较夏季不同:“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这样,学生在描写时,就准确得多了,注意到了事物的不同特点,不会再闹前面的笑话了,作文也显得真实多了。

经过训练,学生在把握事物特点方面,大有进步,写作内容也较以前具体多了、生动多了。

三、展开想象和联想

学生要想把作文写得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还必须展开想象和联想。为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我曾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花坛边,指着盛开的菊花问:“菊花有几种颜色?”学生很快回答:“紫色、黄色和白色三种。”我接着问:“你觉得这些不同颜色的菊花,分别跟什么东西相似,请大胆地想象。”学生都积极地进行思考,展开联想,他們的回答让我感到满意,作文里也出现了许多让我满意的句子。例如:“花坛里开得最热闹的要数菊花了。在寒气袭人的秋风中,菊花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和那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有的热情似火,赛过天边的晚霞;有的灿烂如金,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有的冰清玉洁,比雪更白,比玉更纯……”

由此可见,只有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

总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菊花景物树木
菊花赞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景物描写要准确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