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新扶志”破解脱贫攻坚深层难题

2017-12-29梁涛

中国扶贫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旬阳县扶志民风

梁涛

脱贫攻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扶志,即是难题之一。时至今日,仍有一些贫困户言必称贫,这一志气上的贫困,贯穿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始终,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陕西省旬阳县从2014年起,开始探索以道德评议的办法来破解扶志难题,后来又进一步将扶志工作系统化,以新教育立志向,新民风树正气,新机制增动力,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2017年9月6日,陕西省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现场会在旬阳县举办,这一做法开始在全省推广。本期《工作研究》特刊发旬阳探索,以资借鉴。

陕西省旬阳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305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共有贫困村169个,截至2016年底,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5441户70505人,占安康市贫困人口近三分之一。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农村一些深层次的共性难题也暴露出来:贫困户有的“等靠要”“争访闹”,有的有怨言、怨天尤人挑事端,有的无追求、惶惶终日没精神,有的私心重、不择手段争私利,有的穷大方、盲目攀比摆阔气,有的缺道德、贪图享受忘廉耻,有的不会干、闲置资源空守穷……凡此种种,折射出农村民风不优缺正气、教育不够缺方法、机制僵化缺活力、村域治理缺手段,反映出一些群众“懒汉”心理、精神“麻醉”。这些问题既影响脱贫攻坚成效,又关系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更关乎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健康发展。旬阳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系统辩证思维,坚持物质精神两手抓、内因外因双驱动、激励约束齐发力,创新“三新扶志”,搭建立体架构,破解深层难题,赋予“脱贫”更多的内涵实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三新扶志”之一:“新教育”立志向

旬阳县探索的新教育,以“三会两榜一奖惩”为抓手,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立志向、给智慧、教方法,在教育方式上实现由灌输式向互动式、由大呼隆向对象化、由“放空炮”向身边事转变,在教育方法上统筹教育劝导、舆论约束、物质奖惩三管齐下,形成多元立体群众教育新格局,激发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树立战胜贫困的勇气、勤劳致富的志气、向上向善的正气,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会:培训会、点评会、评议会。培训会指面向群众全员开展“学知识、兴家业、当先进”群众教育活动,用现场会、小组会、院落会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政策、讲授技术。点评会指每季度定期组织贫困户汇报脱贫进度,点评成效,分类排名,鞭策后进人员奋起直追、不甘落后。评议会指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途径,由村民推举乡贤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对本村内出现的好、差典型和点评会中排出的先进、后进,从中再选择典型代表进行集中评议,用道德教化和舆论力量明辨是非、扬正治邪、催生动力。

两榜:对先进典型亮“红榜”,表彰奖励;对后进典型亮“黑榜”,批评帮教;把“等靠要”“争访闹”置于道德评判和公众监督之下,以评明真伪,亮辨善恶。

一奖惩: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在技术培训、资金援助、就业指导等方面,更多地倾斜到“想脱贫”的贫困户,让“安于穷”的贫困户眼红心急,倒逼贫困群众比学赶超。

“三新扶志”之二:“新民风”树正气

旗帜鲜明地倡导“诚孝俭勤和”五字新风,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抓手,扬善抑恶、扶正祛邪,以良好的社会风尚浸润滋养广大群众,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创造理想的扶贫工作环境,汇聚强大的脱贫攻坚正能量。

破立并举,扬正气革陋习。运用“说论亮”道德评议手段推进移风易俗,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尽孝道忤逆老人、打牌赌博低俗娱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等不良风气刹下去,把群众的精力和财力集中到脱贫致富奔小康上来。全员开展“续家谱、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和“社会治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营造家家户户建设好家庭、弘扬好家风的浓厚氛围。

疏堵并行,正民风刹歪风。全县305个村(社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修订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组织评选“十大金牌村规民约”,增进共识、形成认同。创新“支部建在网上、群众连在线上、感情融在心里”互动管理模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深入开展“促守法、调纷争、打邪恶”依法治理,开办“讲理说法”专栏,健全县镇村组四级调解组织,打“五霸”抓“八治”,重典治歪風。

奖惩并用,树榜样带后进。坚持正面引领、典型示范,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系列评选活动,发挥榜样标杆和正向激励作用。建立“诚信榜”发布制度,完善激励惩戒机制,塑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严管2.5万名公职人员和党员“正民风”;紧抓1.6万名工商能人“带民风”;教育5.5万名青年学生“助民风”;发动8万名家庭主妇“兴民风”;要求5万名受保对象“净民风”,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行动。

“三新扶志”之三:“新机制”增动力

扶贫扶志不仅要解决内生动力、外部环境,还必须着力构建“能致富”机制和条件,用物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提振脱贫的自信心,涵养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支部+X+贫困户”创新发展方式。建强村级党组织,运用“党建+”系统思维,招引、培育经济实体,带领群众闯市场;培育“X”载体,以合作组织联动、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园区牵动、社区工厂促动、乡村旅游互动、党员干部推动“六动”模式,引导贫困户采取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方式与市场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参与市场经济中获得稳定收益。全县169个贫困村培育653个载体,1.2万户3.8万贫困群众受益。

“三变”改革盘活“三农”经济。积极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农民增收渠道多起来。盘活资源,集体和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和房屋、设备折价入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集体+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使经营主体带贫入群,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之中;整合资金,将财政帮扶资金和农户资金集中投入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壮大经济组织;分享收益,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拿租金、参与劳动领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形成稳定增收长效机制。每年整合1亿多元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注入帮扶资金600余万元成立32个村级扶贫资金互助协会,组建各类合作经营主体592个,8900余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实现户均增收7800元,村民生产积极性高涨,脱贫致富奔小康劲头更足。

“能人帮带”促进稳定增收。依靠能人“传帮带”,解决贫困户增收难。通过领办公司企业、组建经济组织、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以经济实体的“大手”,拉起贫困群众的“小手”。全县800多名能人与6700余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能人创实业、群众创家业互促共赢,与西安旬阳商会签订贫困劳动力定向输出协议,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仙河镇21名在外创业能人回乡流转土地3000亩,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创办、领办宏豪农林旅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4家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200多户贫困户以产业贴息贷款、土地流转入股分红。

几点启示

旬阳县在脱贫攻坚中探索总结的“三新扶志”,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辩证思维、立体架构、系统方法,是用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解决“扶志难”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

探索一:立足于“物质决定意识”哲学观点,启示着我们扶贫必须始终加大物质扶贫。离开物质,空谈扶志,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一些贫困户长期物质匮乏、思想僵化,脱贫无策、甘于贫困,要“去病根”,就必须首先通过物质扶贫使其尝到甜头。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旬阳县在扶志工作中创新开展“新机制”增动力,强化“党支部+X+贫困户” “三变”改革 “能人帮带”三种模式,破解贫困户缺资“干不了”、缺技“不会干”、缺智“干不好”问题。

探索二:立足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辩证思维,启示着我们扶贫必须首先解决精神贫困。贫穷不可怕,“甘于穷”“习惯穷”“不怕穷”的思维最可怕。确保脱贫成效,就必须打破贫困群众惯性思维,通过教育引导、帮带转化、激励约束,使贫困群众在头脑中坚定弱鸟“先飞”、至贫“先富”意识。旬阳县探索的“新教育”立志向,有效破解了现阶段农民教育法律手段够不着、行政措施难奏效、说服教育显得软的难题。

探索三:立足于“外因内因辩证统一”内在联系,启示着我们扶贫必须下力塑造优良民风。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保障。当前,“争当穷”“习惯穷”风气的抬头,勤劳俭朴美德的丢失,已成为阻碍脱贫进程的“绊脚石”。旬阳县紧扣“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育风化人,催人奋进,让麻醉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海洛因”冰消瓦解。

探索四:立足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著名论断,启示着我们扶貧必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前些年,在广大农村中,农民教育普遍存在“少”(流于形式不经常)、“散”(事不关己不参与)、“套”(形式呆板无活力)、“空”(不接地气高大上)等问题,长此以往,农民缺技少智、文化荒漠、精神贫困。农民素质高低决定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事关乡村振兴。旬阳县立足问题导向,坚持“志智双扶”,运用“三会两榜一奖惩”,增强农民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使群众想参与、能接受、受教育、立志气。

脱贫攻坚是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扶志是其中难啃的硬骨头。旬阳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要要求,在扶志方面继续探索、抓紧完善,力争早日破解这道难题,让贫困群众不仅摆脱经济上的贫困,同时也能拥有意气风发、自立自信的人生。

猜你喜欢

旬阳县扶志民风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贫·扶志·扶智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缠访者入县志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陕西省旬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预防研究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