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指南
2017-12-29朱继东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不仅做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而且为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想、确定了基调、作出了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7·26”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指导我们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光辉历史,是一部伟大的中国社会主义奋斗史。走过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在对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的共识下,以党的十八大为新的历史节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下,中国大步迈入新三十年,开辟了又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一切伟大成就取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下始终坚持着正确的前进方向,直面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失误、错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不仅纠正了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模式,沿着正确道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更开辟了一条前途更加光明、前景更加辉煌的前进道路。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早在2012年12月,他在广东考察时就特别强调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013年10月,他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一次在国内的重要地区,一次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强调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问题,既是对全党的警示、提醒和叮嘱,更是对全世界的庄严宣示,那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出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下始终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根本原因。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大以前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了起来,但距离强起来还有差距,并且积累下了一些问题、难题。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下,我们党不仅敢于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而且努力去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深入人心、深受拥护;不仅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引领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引领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在讲话中,习近平同志鲜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就是告诫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政治选择,要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不仅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特别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就是警示和告诫全党,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清醒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如果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涉及到旗帜、方向、道路等根本性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加以澄清,也是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坚持。
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下,全党统一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让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真正弄清楚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坚持、发展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终于定型,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认可、坚决支持和热烈拥护。
此外,要沿着正确道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阶段再创新辉煌,必须明确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前提。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三、以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抓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四个伟大”新征程
“7·26”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员、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四个伟大”新征程的重要思想指南、行动指南。在讲话中,习近平同志不仅首次提出“四个伟大”——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而且特别强调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真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四个伟大”新征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同志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时,就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摆在了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九大领域的第一位。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真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共产党是信仰的组织、意识形态的组织,是以思想理论立党的组织。1942年7月,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我們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因此,如何进一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尤其是深入总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个系统、科学、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牢记党的政治领导的基础在于思想理论,深刻认识到理论是实践能够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四个伟大”新征程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的关键所在,更是更好引领世界进入中国时代并进一步更好发展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