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体制化

2017-12-29陈丽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1期

【摘要】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活动死板,模式单一,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体制化”,这种体制化限制了学生

的成长,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从而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矛盾丛生,教学成绩始终上不去,学生产生厌学、逃课等情况。而只有改变教学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类问题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加入其中。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有一个质的提升,对于教学质量也是大有好处。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最直观,也是最深刻的问题,就是现在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表现出一种“体制化”,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显得呆板、模式化,让学生和老师仿佛机械一般不停地重复。既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体现,也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日复一日的学习终究会磨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教学成绩得不到提升,反而可能会产生下降的趋势。

二、初中语文教学制度影响

在初中教学中,老师课堂上讲解,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考试查验。这已经成了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这种“大锅饭”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对老师的一种教学漠视,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不负责。这样的学习下,很多中等生或者后等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因为在学习上只有考试一种检验方法,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也只是那试卷上的分数。所以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认可,没人肯定他们学习的成果。在学习上得到的大多是否定或者谩骂,对于学生信心是一种打击。这类现象其实很多,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现代教学制度的死板、老旧,这样的教学制度下很难完成新课程对于现代教学质量的目标。首先,以往的教学制度对于教师的创新教学是一种变相的禁锢,会给老师一种思想:所有老师都是这样教学的,他们以往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这种方法肯定是正确的,只要沿用这种方法教学就行,在思想上就缺乏进取的精神。不仅如此,甚至会把成绩提不上去全部怪罪于学生的不努力等,从而在与学生的接触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从学生方面来说,一种固定不变的制度只会让他们慢慢感觉到枯燥无味。好的好,坏的坏,慢慢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被老师表扬,习惯被老师批评。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取得老师的注意从而故意捣乱等。当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好的时候,很少有人在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学制度上来思考问题。

三、制度改变的措施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那么在教育人的制度上面就更需要变,并且不是一次性地改变。而应该形成一种改变的策略。让此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形成一种活跃的、活性的教学制度。首先,就应该在第一线——老师和学生身上着手,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习。在教学方法、内容、技巧上面要敢于创新,要形成一种竞争力。激发教师去了解学生,去深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要让教师放开手脚,不要害怕打破以往的教学氛围,只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只要是拥有可行的理论依据,就要鼓励其大胆实施。而对于学生也要有所要求,要让学生们明白,学习不能一味地等待教师的“哺乳”,要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常于思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时时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改善,才能形成教师学生一体化进步的氛围。不是以往的互相找原因,而是互相找方法。对于教学而言,改变还需要很多路要走。需要制定完善的交流计划,形成规范的交流体系,让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为教学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教师应该互相交流指导,学生也不例外。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独自进步,而应该是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等方式来进步。学生之间要多交流,有时候学生之间的交流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更加有效。

四、制度进步带来的好处

制度改变总是好事,因为我们不满于以前的成果,因为我们始终走在进步的道路上,我们不怕挫折,不怕困难,不会害怕上不去,因为我们不会禁锢在原地。制度的进步是基于人性化的最基本考虑,是对于新课程的进一步解读。制度的进步,不仅是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成绩,更是多方面开发学生和教师身上的可能性,让他们在其中探索自身。教育在于教书,育人。所以让学生成绩提升是一方面,还要教会学生积极探索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优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改变中,让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更加适合学生。增加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优秀。这样整个教学氛围也就变得更加和谐自然,乐观向上。

参考文献

[1]潘纪平,曹芳.语文课程新理念与语文教学改革[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王荣生.解读“语文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6(4).

[3]彭小明.试论《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

[4]郭志伟.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5]戴卫华.语文教育改革中的阅读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5.

[6]吴章双.关于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