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花的男人

2017-12-29王菲宇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7年12期

“你应该看看他们在鲜花市场里走动的样子,仿佛是花朵一下有了生命。”丹麦摄影师肯·何曼(Ken Hermann)说。2012年,结束了在加尔各答的拍摄工作,肯来到这座城市最古老也最盛大的马利克加特(Mallick Ghat)花卉市场。无论祭拜神灵还是婚礼活动,在印度的灵性世界和日常生活中,鲜花都不可缺席。即便在整个亚洲,马利克加特的规模也数一数二。每天凌晨三点开始,来自印度各地的花卉在胡格利河畔汇聚。娇脆的剑兰、粉橘色的大丽花、火红的蔷薇……茂盛的花球、绚烂的色彩,陌生国度的繁花让远道而来的肯沉醉,然而更让他着迷的是穿梭在花丛之中的卖花人。他们把花卉串成串披挂在身上,把雪松叶顶在头顶上。在繁忙喧闹的花卉市场,这些快速晃动的面孔让肯感觉到印度神秘表层之下的细微纹理。这一匆匆一瞥在他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在夜思梦想了两年之后,肯回到印度,回到加尔各答,回到马利克加特。在抵达之前,一个清晰的想法已经在他脑中成型:他要拍摄这些卖花人。

他邀请卖花人走出人声嘈杂的市场,来到胡格利河畔。所有照片都在下午三点之前拍摄,借着正午直射的阳光,加尔各答的雾霾、胡格利河的水汽在背景中氤氲成模糊的一片,拿着鲜花的卖花人成为视觉绝对的焦点。途经的船只、掠过的飞乌为这些肖像增加了些许偶然。因为女性商贩的婉拒,照片里清一色的男性与花朵的娇柔呈现出更富有戏剧性的对比。肯尤其喜欢一张身披万寿菊的卖花人肖像。累累的花簇从身体上垂下,仿佛一袭橙色的华服。“这几乎是印度最常见的花之一,你在寺庙中都可以见到。”在印度,万寿菊被视为黑天克利须那的象征。如同相信花卉中蕴含某种力量,这些卖花人似乎也将摄影视为某种魔法。他们在镜头中收敛自己的笑容,露出强大而骄傲的神色。在肯看来,这是印度人独有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