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创新性设计略谈
2017-12-29许德鸿
许德鸿
(漳浦县北桥小学,福建 漳浦 363209)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性设计略谈
许德鸿
(漳浦县北桥小学,福建 漳浦 363209)
由于作业形式单一和题海战术,小学生普遍存在不喜欢数学作业的现象。为此,应创新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思路,使得作业形式“很特别”、作业类别“可选择”、作业内容“有意思”、作业评价“好期待”,让学生玩转数学作业,爱上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评价
由于作业形式单一和题海战术,大多数的小学生不喜欢做数学作业。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刺激情境的认知决定了人的情绪的性质。学生对作业形式认可的程度决定了其是否心甘情愿付出努力去完成作业,归根结底是数学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出了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用以下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一、作业的形式“很特别”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作业能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与热情。如二年级上册“米的认识”可以设置实践作业:“如何测量两根路灯之间的距离?先想一想,再实际测量一下,并记录你是怎么测量的。可以用画图、文字、算式或照片表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灵活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结果的表达更个性化。又如六年级的预习作业设置:“预习第二单元,作业以手抄报的形式提交,内容必须有预习心得、知识树、问题集锦等板块,其他自由选择。”作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与热情,这样变式的作业会让学生跃跃欲试。
二、作业的类别“可选择”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采用“一刀切”的作业方式,让全班学生做同样的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这样常规的作业缺乏挑战性,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又显得有些吃力。如何做到分层设置,有效选择?
1.配套练习可选择
新授课后的练习作业,可先与学生进行沟通,确保作业完成的质量,再将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由教师勾选,题量少而精,涉及新知与变式题型;选做题根据学生的水平由教师提建议,最终学生自己勾选,中等水平以上学生选做较难的综合型题目,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巩固和延伸题。
2.长假作业多项选择
周末作业、寒暑假作业可以列出“作业清单”,供学生自由选择。如,一份四年级学生暑假作业清单(根据实际,至少选择2项):
①《暑假作业》。
②数学日记2篇(每篇不少于400字)。
③制作一张错题医院手抄报(8开)。整理本学期自己的错题,找出发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提出少犯错的计划或想法。
④预习下学期课程,写心得或困惑1篇(要有例子说明)。
⑤根据本学年所学的知识,做一次调查,写成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400字。
作业的可选择性,不仅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还能让学生愉悦地完成作业,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
三、作业的内容“有意思”
1.综合性作业
数学作业除了形式的变化,内容的整合也至关重要。例如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让学生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如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与“复字诗”的结合练习。
(1)请朗读明代大诗人、画家徐渭的《渔乐园》:“新丰新馆开新酒,新钵新姜捣新韭。新归新雁断新声,新买新船系新柳。新鲈持去换新钱,新米持归新竹燃。新枫昨夜钻新火,新苗新声新暮烟。新火新烟新月流,新歌新月破新愁。”“新”字的出现次数约是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
(2)请再朗读这首《咏春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水,春鸟弄春色。”“春”字出现次数是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与上面诗中“新”字出现的次数相差百分之几?
(3)课后再找一首诗,要求其中某个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20%以上,摘录下来并朗读。
复字诗结合百分数的练习,学生经历了朗读、计算、比较、反思的过程,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发展了各种能力。数学作业内容除了整合语文,还可以整合美术、科学等其他学科,只要细心查找,就能设计出具有最佳契合点的综合性作业。
2.实践性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实践操作可加深理解与记忆。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时,可安排做操作类的探究性作业。如六年级《圆柱的认识》的作业:(1)制作一个圆柱,并说说你是怎么制作的?(2)将圆柱展开,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3)圆柱的表面积你会计算吗?学生通过实践作业,加深对第一节课圆柱概念知识的理解,并在操作中发现圆柱的底面与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不仅在具体与抽象间建立有效关联,而且为新知的学习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分析性作业
数学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作业的设置也应关注学生知识习得的体验与自我思考过程的表达。
例如,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的作业:猜一猜,按角分,下面三个图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请写清理由。
这道题若安排在课堂练习中,学生会受他人的影响而迅速更改自己的想法,如果改为课后作业的形式出现,则更能体现独立思考的过程,而经过独立思考后再倾听他人的想法,发现自己的缺失,理解会更透彻,记忆会更深刻。
4.梳理性作业
(1)利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梳理知识。低年级可由教师提供一定的思维导图支架(部分结构图),让学生填空并完善,课堂交流作业时再根据结构图进行重点知识回顾、难点与易错处针对性讲解与操练。中、高年级可根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智慧树或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等。(2)难题集、错题集。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的大作业可设计为错题分类整理与分析,难题应对策略集锦,学生在知识反刍中,反思能力得到提升。
四、作业的评价“好期待”
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为图方便,学生作业的批改方式只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然后给个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虽然能让学生明白对错,但时间一长,教师评价的作用逐渐被淡化。因此,作业评价的方式应适度改变。
1“.教师评语”式评价
“教师评语”式评价可针对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评语。
对低年级学生的评价用语:“你的字写得真漂亮!继续加油哦!★”“你真聪明!这么难的题目也让你做出来了,好棒哦!”“这道题不小心做错了,你一定能自己改正过来!老师相信你!”
对中年级学生的评语:“准确的判断,合理的推导,加油,未来的数学家!”“你一向细心谨慎,这次作业错了3道,能说说原因吗?”“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虽然最后结果不是很准确,但研究的思路与众不同,再试试,你能成功的!”
对高年级学生的评语:“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你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角色!我期待着!”“线段图画得很棒,简直像个艺术品。分析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嗯,有数学家那个范儿!”“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把你的研究与解答再细细看看!”
个性的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语言,会让每个学生在接到教师的作业评价时,或欢呼雀跃或信心满满,对于下次作业更是充满期待。
2.“家长反馈”式评价
“家长反馈”式评价适用于研究性作业,先由老师给予评价,然后让学生家长填写“家长寄语”,教师定期将这样的作业在优秀作品栏或拍照在微信群进行展示,既可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完成作业,也能吸引家长更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甚至参与学生的研究性作业。
3.“学生互评”式评价
这里所讲的互评是组内互评,适用于评价修改较有难度的作业,比如思维导图作业的评价。先根据实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评价有两种方式可选择:(1)学生在小组内分别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提出意见,然后各自修改;(2)先循环批改其他人的作品,写评价意见、评价理由,然后小组交流,其他学生补充修正意见。学生互评的方式是教师评价方式的有效补充,既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我反思的能力。
通过创新数学作业的形式、内容与评价方式,改变学生害怕作业的心理,让学生玩转数学作业。
[1]刘善娜.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叶斌.从数学素养着眼 从问题设计着手——小学数学创新型试题设计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3(12).
[3]刘义标.基于儿童视角创新数学作业 ——“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例谈[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
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