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杜甫的古诗生育我的新诗

2017-12-29彭志强

星星·散文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物语草堂新诗

彭志强

用杜甫的古诗生育我的新诗

彭志强

当我推出成都文博地理诗歌三部曲《金沙物语》《草堂物语》《武侯物语》之后,有评论家把我定位为“文物诗人”。这样的标签看上去很美,却让我诚惶诚恐。因为穿上诗歌外衣的文物,不一定有超越文物本身的魅力。

作为历史的闯入者,我也怕诗歌的现实声音太小,很快被历史的大嘴吞噬。尤其是最近五年,我把诗歌的靶心打向杜甫踪迹史,更是战战兢兢。在研究杜甫诗歌三年之后,我才从二零一五年开始,用两年时间自驾一万多公里,重走杜甫从生到底的路,考察杜甫遗迹的当下意义。许多时候都是通宵开车,只为抵达自己设定必须抵达的杜甫遗迹考察目的地,回首这一路奔波竟然感觉不到疲惫,我想应是杜甫及其诗歌不断给予我某种强大的神奇磁力。因此,我更心甘情愿做一个杜甫诗学的追随者,或者杜甫的诗歌战士。

从历时一年考察创作的《草堂物语》,到历时两年考察创作的《秋风破——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我都在用杜甫的古诗生育我的新诗,总共用了超过四千行的新诗向诗圣杜甫致敬。不少朋友多次当面敲打我:杜甫诗歌早已有口皆碑,再去重走杜甫路写新诗,就不怕湮没在杜甫光环之下?其实,我从无野心超越杜甫,写《草堂物语》和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秋风破》,想法很单纯,就是用新诗给诗圣立传,向杜甫致敬。

从某种意义上讲,写我的杜甫,写我的草堂,写我看到的所有杜甫遗迹,就是写一个当代记者和唐朝记者的心灵对话和生活碰撞。《秋风破》中的九九八十一首气韵连贯的新诗,每一首诗都能找到杜甫的烙印,贯穿着杜甫的生与死、爱与恨、笑与哭。显然,从杜甫的古诗生育而出新诗,不是翻译,而是深入现场,从古诗中长出自己新鲜的骨肉。传承杜甫的诗学精神,在古诗中吸取营养,必须归属于自己的生活叙事和抒情语言。所以每一次造访或重返杜甫的路上,首先是回望历史,然后是重塑历史,最重要一点则是深深插入自己的现实遭遇和当代思考。

我给杜甫定位成一个记者,就是因为杜甫用许多诗作记录了安史之乱引发的国破家亡、民生疾苦事件。他的诗歌是历史的镜子,一面新闻的镜子。亚里士多德说,诗歌比历史更真实。而真实,被新闻人视为新闻的生命。如今很多唐史研究专家把杜甫诗歌当作研究重点,无疑也是想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唐朝历史。

在唐朝,杜甫区别于其他诗人的最大不同点,正是他把更多的诗歌写作视角转向了社会现实,把笔尖深入到民间疾苦。当然,白居易也是类似的记者型诗人,他的《琵琶行》流传至今不衰,正是他反映了唐朝民间生活,用诗歌记录了一截历史画面。但是,要说集大成者,无疑是杜甫,他堪称唐朝首席记者。

尽管在那时,他还是李白的跟班,甚至为了生存还要写诗逢迎众多的官员,修建茅屋四处索钱求物看上去潦倒落魄,但是元稹、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文学大家后来都对杜甫诗歌推崇备至,甚至认为他的诗歌就是诗史,无人能及。

从《兵车行》第一次开口替人民说话,用诗歌报道揭露唐玄宗发动对少数民族的侵略战争,述说被迫参军上战场的百姓疾苦,杜甫的诗歌国土就扩大了,也给唐代诗歌开辟了新的国土。之后的《丽人行》更是曝光了唐朝统治阶层尤其是杨贵妃姊妹荒淫奢侈的生活,以及点破安史之乱战争爆发的内因外因。

如果用当代记者的思维方式看杜甫,它不仅擅长于挖掘独家新闻,更是深度报道记者高手。比如独家消息《春望》,比如长篇通讯报道《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比如他首创的系列报道“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都成为“遂下千年之泪”(王嗣奭语)的新闻杰作。

阿来说,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一生随时都拿着笔写诗记录唐朝历史,生活就是他的诗,诗也是他的生活。直到客死湘江前夕,一身是病双耳已聋的杜甫还在不停地用诗歌的方式,给人民也给国家发出他目击访问的人物事件。

杜甫,其实就是一个记者。你们更习惯唤他诗圣,我更喜欢叫他记者。就是他扭断了宫廷的韵脚,扭断了故乡的炊烟,在战争途中,在逃难路上,在异乡漂泊,为苍生哭泣,为国家忧虑,为自己和亲朋好友的生死担心。在唐朝,也只有他是首席记者,因为他用无数诗歌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的珍贵历史,甚至是历史无法抵达和涵盖的历史。

在新闻行业有一种公认且悲叹的说法是:新闻,其实是件易碎品。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新闻都能写进历史,被历史拥抱。因为很多新闻缺乏思想和情怀。如果唐朝有新闻媒体,那么杜甫早就改变了这个奇迹。他的很多诗歌不仅是阅读率、评论率、传播率三高的新闻,而且影响深远,至今是世界学者研究的珍贵史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在房奴遍地的今天,能有多少人会有他这种胸怀天下的气魄?自家茅屋被秋风吹破,最多只是一条日常琐碎新闻,但是因为杜甫心系天下寒士而感天动地,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新闻价值陡升为千古名篇,更让成都杜甫草堂一举名扬天下。你可以遗忘杜甫的生地和死地,但你无法忽略杜甫在成都生活的草堂。因为这是杜甫在秋风里挖掘的超级新闻眼。

从事新闻记者多年,我以前创作出版的几部诗集可以说都远离我的工作。惟独这一次,《秋风破——杜甫踪迹史诗歌传记》不仅进入了我的生活与思想,更深层次进入了我的新闻工作,就像深入骨头里的秋风。

猜你喜欢

物语草堂新诗
冬日物语
草堂旧事
十号物语
萌虫物语
没想到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在杜甫草堂汇聚了一群出色的文化人......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薪草堂由来
新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