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作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2-28陈涌
陈涌
【摘要】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项艰巨任务,也同时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开始逐渐重视这个问题,初中英语教学中,因其知识点多,课程紧,也在教学作业留置上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部分学校一个教师带几个班,没有时间批改作业,或者由于作业批改导致时间紧张等,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以“初中英语作业环节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为题,阐明了几点个人在此方面的观点,希望借阅者能提出相关建议并给予宝贵意见。
【关键词】初中 英语 作业环节 存在问题 对策
科学、合理的作业留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合理,不恰当的作业留置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即使相关专家学者对此问题争论不休,但该问题仍然是我们所关注和重视的重点话题。
一、学中作业环节存在问题
俗话说:学生上课是“吃”的过程,而作业是“消化”的过程。而目前,对中学生来讲,抄作业现象在学生中间很普遍,学生“消化功能”出现了问题,后果将非常严重。所以笔者认为,必须提早杜绝学生抄作业现象。那么如何杜绝学生的抄作业现象呢?首先要分析一下学生抄作业的原因。学生爱抄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教育体制上。
1.唯成绩论打破了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代沟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教育教学体制,学习成绩给学生造成的思想和学业压力导致学生成为应试制奴隶,以后开使心理浮躁,学习不用心等;
2.长期上课不集中注意力,走神,吃东西,做小动作,久而久之,形成行为习惯上的惯性,学生逐渐开始依赖性抄作业,意志力薄弱,自我约束意识不强,自我放纵等;
3.教师布置作业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恰当,不合理,最终导致作业质量逐渐下降;
4.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作业的总量控制不合理,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
5.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划分时没有整体性和目标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很难提高自觉参与度;
6.作业设定结构不合理,形式过于单一,例如词汇部分教师只能一味地让学生誊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最终学生厌学情绪衍生,作业效率明显降低;
7.作业完成时间上教师盲目追求共性,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8.作业设计往往只注重词汇和句子部分,从而忽视了英语语言的交流作用,以此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
9.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并且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作业完成比较被动,没有发挥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解决初中英语作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准,坚定客观的评价理念.并且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效率;
2.必要的监控和指导学生作业的过程可以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因此,作业的管理应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
(1)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并且教师要跟进检查督导;
(2)每个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错题集,教师要引导整理;
(3)学生必须跟进追查作業错误的原因,教师要进行总结,反思,提高作业订正的实效性;
(4)学生必须结合错题集将错题归纳整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3.将学生进行分层。一个班级中往往会出现学习上难易程度不同的阶层,因此,在班级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上的划分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4.根据小组分类设计不同,教师应分组不同的作业类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差异性将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划分,例如,一类作业是教学生写单词直到会默写为止,课文阅读要熟读能诵;二类作业则是应用一些简短的单词能造句;三类作业是教学生在词汇和课文的基础上搜集资料,写一篇短文。教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完成学习任务。
5.作业批改要及时,尽量进行面批,并且及时的给予学生作业评价,激励学生能在下一次作业任务中完成的更出色。
6.实行奖惩制度。为保证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可以多生一制度,也就是谁错的多谁做,错的少的学生可以不用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7.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测试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将这些错误进行整理,找出同类型的习题加以练习。
8.教学生养成作业前复习的好习惯,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9.教师布置作业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以大局为重,维持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英语教学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实际上也是对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的综合考核,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英语学科教师,对于英语作业的留置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合理化,科学的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差异性,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在课后作业练习中温故而知新,得到新的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关鸿羽.教育就要培养习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