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美术活动中有效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2017-12-28赵佳��
赵佳��
摘要: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间发生的语言、行为、心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学生美术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自主”和教师“引导”理解模糊导致“不敢教”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师生间的互动存在较大问题。对此,本文重点探讨了美术活动中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和开展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美术活动;师生互动;时机;策略
目前小学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与学生加强交流,努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并发挥自我想象力与创造力。但在学生美术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间的课堂互动内容多是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维护、示范性的指点和学生的求助、提问,而缺乏教师启发性的支持和智慧的评价,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回应,因此,这样的师生互动缺乏发展性意义。
一、 小学美术活动开展误区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为了创造机会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自主创作的条件,经常出现“不敢教”的现象,教师游离于学生,以观望为主,所以当学生“自由活动”时,老师更多的是转悠,这边看看,那边问问,实在看到有孩子不敢动笔画了,就帮着画几笔,而没有有目的、有重点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一个基本技能的传授,长此以往就使学生的基本技能相当匮乏。这种师生互动虽然看似一直在沟通交流,但缺乏实质地引导意义。
在要求保障学生自主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产生良性互动。在美术活动中,有时尽管学生享受并专注于信手涂鸦,自由发挥的过程,心情也是愉悦的,但客观的经验制约,使其在创作中不可避免经常会遇到困难,使得创作活动停滞不前;又或者学生的艺术创作长期保持原有水平或低于现年龄段水平,创作作品简单重复,美术活动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标无法实现,都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活动兴趣,提高创作水平,让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快乐,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身心发展。
二、 关注学生,适时调整课堂活动
在美术活动中,一味强调自主创作会导致学生因缺乏指导而盲目创作,活动过程漫无目的,创作作品不尽如人意,艺术创作体验缺乏愉悦,也不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因此需要注重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引导和沟通。
在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倾听,来了解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把握,教师根据学生活动现场的表现,作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及时地对教学活动做出适时的调控,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升。在教案中,教师设计请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蝴蝶的秘密先进行交流,再自行总结出“对称”这一知识点,但课堂上突然有个女孩子说:“蝴蝶身上的图案是对称的。”这时老师很自然地将孩子的话接了过来说:“对啊,这就是蝴蝶身上的秘密——对称。”其他的学生都开心地跟着说:“对称……”在美术活动中,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也是教师观察的重要环节,在这其中,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教师所不能预知的问题,这个环节的观察也是为教师在后一环节能有效地与学生分享交流的依据。本来教师在设计分享交流的时候通过游戏方式,以活跃的气氛来结束活动,可是教师发现学生在操作的时候还出现了很多对称上的问题,所以教师就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将分享交流的内容改变为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来寻找对称,从而推动学生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对称的理解。
虽然学生的回答打破了教师原有的设计安排,但是教师并沒有一味地将活动进行下去,而是巧妙倾听到孩子的回答,及时地改变原有的活动进程,通过学生来将知识点传递给其他的同伴,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变得更加充分和有效。
三、 支持学生积极推进活动深度
在活动中,教师情感的支持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动力,教师说话的体态、动作、眼神和表情都会对学生的表现产生影响。教师以鼓励、肯定、接纳的态度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如在美术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在制作房子的时候面泥总是在纸板上不能贴牢,一次又一次过去了,孩子开始不耐烦地打算放弃,这时教师走过去轻轻地说:“鑫鑫,加油,你再用点力,一定能行。”孩子又重新拿起房子开始粘贴起来,果真有点效果,教师在一旁又说:“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孩子高兴地点点头。
教师适时地鼓励,又换回了学生似乎要失去的勇气,当孩子成功时,教师又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看似简单地几句话,却能使学生勇敢地面对问题,其实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生。教师与学生通过这种安慰性的语言的互动,产生了更加平等融洽的互动氛围,使教师更加能够顺利的融入学生的世界,倾听他们的需求。
在美术活动中,材料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种类多样的材料可以开拓学生充分地创造空间,不同呈现方式的材料可以节省学生操作的时间。总之,适宜地材料可以有效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美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贝壳、豆子、牙签、面泥等诸多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材料来表现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学生借助各种材料的形状来想象动物适合的外形,在做做想想中,学生创造出了非常精美地动物作品。让学生用面泥表现蝴蝶对称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美术活动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材料支持,既引导了学生正确的活动方向,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创造出符合教师要求的艺术作品。这种指导过程看似没有互动,但却无声胜有声。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对学生、教师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师生互动,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引导、激励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学生活动过程,把握介入时机,选择合适方法,开展有实效的互动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造力,增加学生自信,并最终实现乐学、善学、会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俞晓岑.小学美术课堂中师生互动失效的案例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211-212.
[2]单莹莹.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4):00036-00036.
[3]曾小文.论小学美术师生互动式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00288-002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