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2017-12-28茹国忠
茹国忠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及数学文化,这对教育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通过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意义、美感、历史等层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养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美感;价值;教育
数学是人类美妙的思维之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其自身的内涵,不断促进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继承和发扬数学蕴藏的文化内涵,不但是学好数学的动力,也是提升个人素养、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从现实意义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看到、听到关于数学的种种论断,讓人不得不反思。很多人在被问及数学有何用处时,多数回答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应付考试。一旦学业结束,数学知识也就没有了丝毫用处。对于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数学,我们往往也只是顾及到对其知识的传授,没有做到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的意义、数学的美感、数学的历史,由此导致数学的悲哀,这就是数学文化的缺失。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应当通过数学这个有效渠道和“抓手”,开阔其教学内涵,提升和丰富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其具有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所谓数学文化,应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且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个体通过学习等方式来获取文化。数学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它的文化性质。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也有多处提及,诸如:“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由此可见国家对数学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正是需要接受正确的文化观和世界观的时候。这就要求教师在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数学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切实地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产生文化的共鸣,深刻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实践,以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的意义
数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不断塑造和构造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对人性格的发展,对人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从数学的意义层面,对学生进行数学的文化教育。
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数学能使人具有理性思维,通过数学训练,人能在思维中抽象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跨越种种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具有直达事物本质的敏感性,这是一种理性精神的培养过程。
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树立自己初步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那种“不可言说”的数学美妙感觉。以此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的所在。这种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敢于坚持真理、不盲从、不屈从,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学习数学,有利于其思想方法上得到提升。学习数学,就是要领会其抽象性,遵循其理性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在此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精髓。获得数学的精髓才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比如数学教学中的对比、比较、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等种种思维方式,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换句话说,数学因为其推演的手段较为丰富,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较为严谨和朴实的科学态度,处理问题较为冷静,便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其实,数学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埋头刻苦钻研的,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去攻克和解决,这也是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现出一定的科学精神。即便是将来学生写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会无从下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
二、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的美感
美感的获取是人类较为高级的思维体验。数学的独特之美,是基于数学研究基础上的更为愉悦的精神享受。可以负责地说,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它用其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独有的美感,有着不输文学、艺术的美感表达。
数学之美体现在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学,也可以将文学、绘画、雕塑等各种美进行有效整合,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获得美的熏陶。
数学之美还体现在思维方式上。数学思想其实也具有思维的美感,诸如概率、统计、转换等思想的合理运用,会使思维变得活跃,会使人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独特体验,特别是运用合理有效的思维方式,将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运用数学思维将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如:在教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们可以通过 “溢水法”或“液面升降法”等对石头进行测量,通过转换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计算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那种思想上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如果教师引导适当,学生能够感知和体验到这样的思维愉悦,那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其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
数学之美蕴藏在生活中:数学之美之所以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是因为在生活中具有很多的实例。脸谱是京剧的独有形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脸谱也是具有对称之美的;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也是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在方寸之间展示出形形色色的景物、人物,这其中也包含着对称的美感;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比如长城、故宫、鸟巢、凯旋门等,无不具有数学的造型之美、构筑之美。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懂得距离对称轴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这样就很容易画出它的相反图形。同时,从校本教材构建的角度来讲,从家乡的建筑、特产、历史等入手,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的深藏的数学之美,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这对教育的最终目的——塑造合格人才是有帮助的。endprint
数学之美蕴含在其独特的符号之中:数学具有独立的“语言表达系统”,那就是数学符号的运用。成系统的数学符号简洁、生动、省时省力,建立起合理的思维模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一页写满了数学家推演符号的稿纸,其审美价值,未必比一幅书法作品的价值低。
三、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的历史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了解历史,这是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特点的。在这个阶段,适时合理地引入数学的历史教育,对推广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智育、美育、德育等方面,都是有好处的。
数学的发展历史较为漫长,既是人类文化的不断总结,也是人类智慧不断创造的结果。比如古代中国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古老的数学著作,其中蕴含着较为先进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对这些书籍和里面学生可以接受的例题,适当讲解,对学生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培养是有裨益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数学对我国“礼仪之邦”的建设,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的。比如“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如常说的“礼数”,这些都是具有数学历史和内涵的,需要学生适当掌握,扩大知识面。
特别是小学生的“偶像意识”刚刚觉醒,此时,在教学中适当讲解数学家刻苦钻研、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就,对学生来说,也是前进的动力。比如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比如著名数学家张广厚求学路上的艰苦努力和攻克难题的勇敢精神,对学生来说,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需的“精神之钙”,进而在学生心中,埋下敢于攀登高峰,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理想种子,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对国内数学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放眼世界,主动探寻那些感动人心的数学历史,从而获取知识和教育。
另外,从教师个人的业务成长、从学校整体办学的水平提高等方面来看,积极挖掘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主动宣传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对促进个人进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效果,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对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的普及和推广,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树立数学文化意识,有步骤、有方法地渗透数学文化,进而提高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参考文献:
[1] 孙海君.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读写算:教师版,2015,(45):270.
[2] 顾广林.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 [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21):2-5.
[3]張海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J].甘肃教育:2009,(7):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