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12-28蒋巧妮
蒋巧妮
摘要: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原因,当前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比较模糊和肤浅,认知感低。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树立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本任务,是初中德育教师的使命。教师要敢于创新,科学巧妙地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堂的结合的侧重点和切入点,从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入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延伸课堂教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南和道德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三个层面,十二个主题,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日常的学校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选择生硬灌输,还是选择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双向互动方式,关乎教育和引导的效果。要真正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就必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科学性、亲和力、感染力,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化为实际行动。
二、 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认同现状
为了真实可靠地掌握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认同现状,2016年9月,笔者选取本校初中三个年级各两个班级的共289名学生,进行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访问调查问卷”。受访学生中,15.28%的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40.28%的学生了解一些或部分内容;44.44%的学生表示仅听说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内容;93.7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重要,自己愿意努力践行,仅有5.56%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无关;97.2%的学生表示最希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以上数据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了解和认识,定位不准。二是校园和教室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留心观察,深受教育和启发。三是学生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觉得很重要,所以学生非常愿意去了解、去认识、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充分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性、思想性、导向性优势,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
三、 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道德与法治课是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由于道德与法治课课程的内容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课程教学内容有许多天然的结合点、契合点,这正是道德与法治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例如: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提高道德修养”中,课程主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这个教学中可以着力培育学生“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在初三“发展人民民主”一课中,课程主要注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权利,懂得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与国情相符的,人民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让学生学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这个教学中可以着力培育学生“民主”的核心价值观。
四、 在道德与法治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面对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认同比较低的问题,结合二者具体实际内容,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感,让价值观入心入脑。
(一) 适时改变教学模式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十分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笔者从初中生各个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特点出发,对原“我说你听”单向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出适时改变,使之成为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的双向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情感因素的介入使价值规范更具亲近性、指引性,从而有利于将价值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导向。抓住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情绪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生动力。例如:社会生活中感人至深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模范事迹,深刻诠释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如把他们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激励和感召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第十六课《孝亲敬长》中“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核心价值观“友善”的前提。讲授这一课时,笔者选取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陈春林的故事作为课堂情感体验。陈春林作为一名中学学生,面对家庭变故,勇于承担家庭重任、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观看完视频资料,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何春林哪些意志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是何春林的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要求;三是何春林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哪些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在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中,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出了“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课后还向学生布置了道德实践作业“四个一”,即给爸爸妈妈一个真诚地拥抱,给爸爸妈妈鞠躬并说一声“辛苦了”,给爸爸妈妈道一声“晚安”,给爸爸妈妈写一封简短的信说说心里话。还要把道德实践作业通过校讯通发给每一位家长,希望家长能鼓励配合孩子完成实践作业。
生活是道德的沃土。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实践活动“以案说法话保护”中,笔者举行了“法律护我成长”为主题的法治案例演讲比赛。先提前准备,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培训,要求学生收集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查找相关法律条文,并可以向法官和律师咨询。同学们打听到班级里有两位家长是执业律师,纷纷向这两位家长请教。通过举办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学生法治精神,培育了学生“法治”这一核心价值观。
(二) 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
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限于讲授教材的固定内容,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提高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都可以利用。笔者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兼班主任,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材内容,通过组织了开展生动活泼的班级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把课堂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在国家公祭日前夕,组织全班级开展了“缅怀英烈,牢记历史,珍惜和平”的演讲和签名活动,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礼,把“爱国”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里。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中,组织全体同学在学校运动场进行一次垃圾大清扫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的意识。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一举两得。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可以拓展到家庭中去。例如:在父親节、母亲节时,组织学生开展“孩子感恩父母,父母陪伴孩子”的家长进校园亲子活动,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担当。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旗帜,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惠荣. 例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品德课的融合[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11).
[3] 王洪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新课程·中旬,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