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打比方”,让数学通俗易懂

2017-12-28杨朝伟��

考试周刊 2017年5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杨朝伟��

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在呈现着多元化地发展,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学生,因此,如何找寻到巧妙的方法,帮助学生们化解抽象、复杂的知识成为了当下教学的首要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分析,我发现教师们在教学中巧妙地借用“打比方”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使抽象、复杂的数学课堂直观化、简单化,还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可谓是两全其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打比方;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作用,而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地去教给学生们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们思考的方法,以及良好的思维模式,这都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觉悟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影响到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因为学生们接受知识大部分是来源于学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采用打比方的手法,不断引导学生去学习,同时用自己幽默的言语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慢慢地数学知识就变得通俗易懂。

一、 巧用“打比方”,形象理解数学概念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往往教师们阐述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学生们不容易接受,是因为该阶段的学生脑海中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数学思维,这个在不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慢慢地养成。而对于现阶段的学生们,教师该如何切入教学,才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实际分析,我发现利用学生们可爱天真的心理,巧妙地采用“打比方”的策略,不仅会使得学生们易于接受,而且可以形象地去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物体体积”这一课时时,介于学生们对于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中的“占空间”的定义不大理解,于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就巧妙地打了比方,给学生们讲解“乌鸦喝水”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学生们听完故事之后,我便立刻给学生们抛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往瓶子里扔石头就可以轻松地喝到水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因为石头扔进去水就会漫上来了。看到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欣慰的,因为可以说明学生们的思维在跟着我的问题在思考,接着我一步步逼近,又问道:为什么把石头扔进去水就会漫上来了呢?慢慢地课堂开始变得鸦雀无声,没一会有位学生突然说道:因为石头把水挤上来了。听到这位学生的说法,鸦雀无声的学生变得茅塞顿开,抓住了关键字“挤”,于是纷纷发言,有学生说到是因为石头占了水的位置,所以水位才会上升。最后,根据学生们的发言,我引导学生们提炼出关键词“占位置”,然后再去指引学生们类比“占空间”,学生们恍然大悟。

通过对于“占位置”产生了共鸣之后,师生间互相交流,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占空间”这个核心词的意思,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巧妙地“打比方”,才让学生们对于概念的理解既形象又深刻。

二、 巧用“打比方”,浅显促进知识理解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接触较为少的,既抽象又复杂的数学题,对于这类题学生们都存在同样的困惑,没有思路、难以理解以及无从下手等,这时候教师如果能够采用“打比方”的策略,就会使得问题变得“柳暗花明”,促进知识理解。

在教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时候,教学中有两种方法需要学生们去比较:一是把15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能够分几份;二是把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对于这两种方法,学生们往往容易接受第一种分法,针对第二种分法,就会有学生出现运用第一种分法的情况,算出直接拿出5根为一份。因此我就在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看到平均分成3份就能立马想到正确的方法?于是,我提醒学生们可以将15根小棒想象成15张牌,现有3个学生在打牌,就得平均分成3份,试问学生你们会发牌吗?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大声回答道:会。通过这种巧妙地“打比方”,学生们熟练地掌握了第二种方法,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不断讨论,很快分清了两种分法的不同。

通过将小棒的分法结合实际生活中打牌的情况,相互聯想,巧妙运用“打比方”的策略,既直观明显的帮助学生们理解了知识,让教学可以轻松地进行,同时也开拓了学生们的思维,让其产生联想性。

三、 巧用“打比方”,具体渗透思维模型

数学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思维模型”的建立,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数学思维,便会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巧妙地运用“打比方”的策略,就可以具体化地去帮助学生们渗透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们打开思维之门。

在讲解“乘法分配律”时,因为其对于学生们来说较为抽象,因此在作出引导之后,学生们虽然得出乘法分配律的等式,但是我没有急着去深入讲解,而是巧妙地运用“打比方”的策略,给学生们形象地比喻:(弟弟+我)×爸爸=弟弟×爸爸+我×爸爸。我故作玄虚,问道“大家知道为什么我这样写呢?”对于班上思维较为的敏捷的学生,立刻就回答道:因为爸爸是我和弟弟两个人的,两个人都有份,就如钓鱼来说,我和弟弟可以跟着爸爸去钓鱼。其他学生听到这位学生的发言,都乐开了怀,不约而同的为这位学生鼓掌,赞美他的巧妙“打比方”,这样课堂环境立刻得到升华,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回到课本中来,告诉学生们这个看似不恰当的比方就是乘法分配律,接着让学生们将弟弟、我以及爸爸分别用字母a、b、c去代替,于是学生们立刻写出(a+b)×c=a×c+b×c。到这里我感到十分自豪,以及学生们大胆地想象,不仅让课堂气氛充满幽默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以上的举例,可能并不是十分地贴切,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却极富有情趣,学生的回答慢慢地让乘法分配律的公式越来越深入。巧妙地运用“打比方”,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感知,为学生们理解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模型。

通过以上对于巧用“打比方”策略的阐述,相信大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许我打的比方不一定贴切,但是对于刚刚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运用这种“打比方”的方法更能够促进学生们的理解,因为巧妙地运用“打比方”,不仅可以使得课堂氛围得以改善,还能让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多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的打开数学的思维之门。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