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多因素”归因与矫正并行

2017-12-28陈光

考试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归因矫正学困生

陈光

摘要:“动力型”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基本没有偏常,学习上缺乏了前进的力量,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的学习困难生。在辅导的过程中,通过行为分析、作业错误分析、能力诊断分析、教育会诊,关注“动力型学困生”个案。同时抓住外在因素(家庭环境特点)及内在因素(学生心理特点)为突破口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在教育上的特殊性,寻找例外,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觉察自己,悦纳自己,运用abc理论正确归因,在“小步子”成功中获得自信。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学困生;归因;矫正

【案例】

发现:白发苍苍和“独行侠”的反差

新新是我们班个头不高、比较文弱的小男生,平常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大家都称他为“独行侠”。可是开学一个月后,“独行侠”却不再独行,陪行的是他白发苍苍的奶奶。老奶奶送孙儿到校门口,督促吃完早餐,才放心地离去,那佝偻弯曲的背影在偌大的校门口那么显眼,让人心中不由一颤。作为心理辅导老师的我,知道新新是班里的学困生,早就十分关注,心想他和奶奶相依为命,是不是家里比较贫困?前不久,他老是找不到铅笔,是不是家里穷得买不起?……从此,我常在他急着找笔的时候,递上一支已削好的,自以为是给予了他最及时的帮助。

然而,一切是那么出乎意料。多次观察,我发现新新除了偶尔少笔之外,别的都不比别人少,衣服穿得干净整齐,书包还是名牌的,有时,口袋里塞满了时尚的玩具。是我看“走眼了”?我得来一次家访,全面地了解这个孩子。

原来,新新的父母已经离异,他是跟父亲的,父亲在他五岁时又娶了一位新妈妈,新妈妈在一年前又给他生了一位小弟弟,他父亲是个经商的,经济收入不错,是大学本科生,也是个孝子,一直和他老母亲住在一起。于是我和新新的“新妈妈”交谈成了这个个案心理辅导的里程碑。

交谈:我想做个好“后妈”

初见新新的妈妈,她的娴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概是同龄人的缘故,我俩的交谈没有代沟,我也能设身处地为她想一些问题。原来她也是个大学生,毕业后还考上了公务员,知书达理的。和新新父亲结婚后,当上了“后妈”。她说,别人都说后妈都是狠毒的,像白雪公主里的后妈太可怕了,她可绝不想那般狠毒。父母离异又再婚,新新已经够可怜了,再也不能让他受到伤害。她想当个好“后妈”,读了那么多年书,自己更不会无理无情的。平时都是她送“大儿子”上学,可上个月她的小儿子生病了,一直住在杭州,所以只得由她奶奶来接送。平日里,她总是想方设法亲近这位不是亲生的儿子,而他总是充满敌意,虽然没有过激行为,但从没叫过她“妈妈”,还总是对伙伴们说她不是自己的亲妈妈。她还说,新新平时的玩伴,总是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

我陷入了深思,是啊,物以类聚,人又何尝不是呢?这些父母离异的孩子骨子里是多么自卑,同病相憐使他们聚在一起玩,也似乎只有他们在一起,感觉才是平等的。正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里所说的,这样的孩子需要爱,需要归属感。

契机:“妈妈”是爱我的

几次交谈,新新都避开“妈妈”二字,而称新妈妈为阿姨。当我问道:“新妈妈是不是没有真正关心你?”小男孩缄默不语了,那眼神似乎在说:“是啊,她没有真正关心我,我不是她亲生的!”我一筹莫展,忽然觉得语言是那么苍白。

一次绝好的机会来了,这一切不是预设的,这一切是那么自然、真切,让孩子的血液里涌动爱的热潮。那是上学期的广播体操比赛,我们班统一的服装是红T恤蓝牛仔裤。下午1点30就要比赛了,可是新新来到学校时穿了一条深蓝色牛仔裤,我慌忙问:“家里还有浅色牛仔裤吗?”“有。”我连忙打电话给她的“妈妈”。“我马上送来。”不一会儿,他的“妈妈”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带来了牛仔裤,连忙给新新换了上去。这时,我又发现另外和新新个头差不多的学生——林智明,他的裤子也是深蓝色了,又着急地问:“你怎么也穿了条深蓝色?”“我家就这么一条了。”孩子怯生生地说着。“陈老师,新新还有一条浅蓝的,要不要我去拿来?”“好啊,可是跑来跑去你受得了吗?”我望着毒辣的太阳以及新新妈妈额头冒出的汗珠担心地说。“没关系,再跑一趟来得及吗?我现在就去!”然后对自己的“孩子”说:“待会儿比赛千万不要紧张,你们班穿得那么整齐,一定会是最棒的!”不多久她又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了给林智换上浅蓝色牛仔裤。那份真诚让人感动。果然,我们班的整齐的动作和统一的服装夺得了第一名,学生都欢呼起来。“谢谢你新新,你妈妈真好,连跑了好几趟!”林智明把裤子还给了新新,此时,新新的脸上闪过甜甜的微笑,这笑容是那么诚恳,心灵好像霎时被母爱点亮了。是啊,别人的亲妈妈也没全都来送裤子啊,而自己的“妈妈”却……

尝试:小步伐,坚持与放弃

有了“妈妈”的真爱,傅新立开始尊敬、信赖妈妈了,有几次还在我面前说自己和妈妈一起出了一张手抄报、画了一张蜡笔画……

可是他的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老是说自己笨,头脑是个“大笨瓜”。虽然家庭作业在妈妈的强烈干预下完成得不错,而课堂作业拖拉得很,听写的错误率居高不下。经过“注意力集中”“学会倾听”等几次学习心理训练,渐渐地,课堂上有了他专注的眼神。有一次听写他居然得100分,我惊喜之余,不遗余力地夸他有了进步,这是他第一次体验成功。

在评价作业时,我欣喜地说:“你的脑袋挺聪明的,一百分都得去了。”自从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后,他对听写十分重视,总是“笨鸟先飞”多写几遍。然而学习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平时遇到难题,他就一筹莫展了,有时干脆空着题自动“放弃”。这可怎么办呢?我不禁想到了心理学中对学习目标的阐述,是啊,学习目标有近景目标和远景目标,他望着遥不可及的远景目标望而生畏,甚至想要放弃,为何不确立若干个近景目标让他一步一步闯过来。

闯关:闯过“难关”,前面总有光明

这是一次长谈,我和傅新立商定了一个可行的“闯关行动”。针对语文学科,解决单科偏差,设计了合同式的责任状。每次听写是一关,每次的课文背诵一关,每次阅读训练是一关,每次口语交际训练是一关,每次练笔(习作)是一关……累加成五大关,闯关次数成功率是70%,就算成功。成功率70%也是我们几经商讨才确定的,因为他平时成绩都在60分左右,这样是进了一小步。最后还让他郑重其事地签上名字。

“闯关”的一步步是何其的艰难,但在合同式的“闯关”计划里,这孩子像一匹黑马,勇敢地闯了过来。这时我又想起了“代币法”里提高难度这一招,对于刚坚定信心的孩子来说,他实现了自己的近景目标,而“代币法”的下一步就是“跳一跳,摘桃子”。

期待:在反复中成长……

在“闯关后”树立信心的新新,虽然学习成绩反反复复,但呈现的学习状态令人刮目相看,放学后总是主动留下来订正作业。我也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座右铭与其共勉。目前,我也不敢说这个个案的辅导是否成功,但我的期待是不变心——希望他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个案反思】:

一、 这是典型的“多因素”学困生。根据心理学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新新缺乏爱的归属感。家庭父母的离异给他的心灵带来了阴影,对新妈妈的爱,他认为不是真爱——心灵在流浪,使他认为反正没有关心我,我何必去努力学习?个案辅导中,辅导教师不以主观的发现去干预教育,而是全面了解后,抓住契机,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体会到真正的爱。这“爱”便是一把钥匙,一下打开了孩子的心扉。

二、 根据心理学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分析,这位学困生将成绩不理想、作业做不出来归因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原因:自己脑子笨即能力问题;而没有将其归因为外部的、可控制的因素:自己努力的程度不够。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学生把学习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不够,对学生的学习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因此,辅导教师在辅导时着重引导新新学会正确归因。

1. 运用“ABC”理论对新立进行认知矫正,帮助他学会正确归因,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是由于平时遇到难题不做了,使得他没有掌握好知识,而“脑子笨”这种错误归因导致他产生自暴自弃倾向,放弃了努力。运用“ABC”理论对他进行暗示,培养其自信心。

2. 培养成就感。引导新新把成功归因于自己努力的结果,并让他体验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三、 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成绩=动机×能力。个案中的学困生在“真情换真情”后,学习的动机十分强烈,而各方面的能力却很低,因此,辅导教师进行了几次心理训练:如注意力集中训练、倾听的训练等,以提高思维能力。

1. 抓单科偏差特点。个案中的学困生在语文学科方面有偏差,从基础知识说到书面语言表达皆有欠缺。“眉毛胡子不能一把抓”。为此辅导老师煞费苦心,设计了“闯关”的方法,把语文学科测验分解为“听写、背诵、阅读训练、口语训练、练笔”五类,从听、说、读、写多方位入手,使每一关扎实有效。

2. 以“合同”的形式关注儿童心理平等,辅导教师依平等原则,与学生商定“闯关”的内容,“闯关”的成功率,并以“合同”的形式形成“责任状”。这不仅让孩子在心理感受到了平等,也体会到“白纸黑字”,说话得算话,增强责任感。

3. 教育干预计划的递进式。学困生的教育干预计划是一盘活棋,也是一架楼梯。从打开心扉→改变认知→体验成功→“闯关”,这一切似乎步步为营,却不能戛然而止,因为学生的成长足迹是反复的,因此在接下来的辅导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代币法”,增強难度,以促进向更好方向发展……

这个个案中的学困生智力没有偏差,但在学习上缺少动力,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家庭的变故、归属感的缺失、学业的落后、认知的错误等。那么采用的辅导方法也不能是单一的,要融合各种理论及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个个案中的“钥匙”需要“合金”的。

猜你喜欢

归因矫正学困生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