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度第一批中国高中生访日活动感想

2017-12-28章捷

教师·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日本学校文化

章捷

2016年9月11日至9月19日,我们作为2016年度第一批中国高中生代表团成员赴日本进行了交流访问。我们考察了日本国会议事堂、科学未来馆、大阪煤气公司等;参观了金阁寺、药师寺等古迹;访问了关东国际高等学校、大阪府立樱塚高中等学校,乘坐了新干线,体验了河村能舞台,更有幸来到被称作“日本人心灵故乡”的明日香村开展了民宿活动。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情而友善的接待,师生感到非常高兴,获益匪浅。

日本国民素质较高,其教育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来到日本我们就是希望能多看、多听、多了解,学习和体会日本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对考察交流的两所日本学校的印象

我们考察的关东国际高等学校位于首都东京,它建立于1924年,是一所私立高等学校,学制为3年。学校与国际接轨,不仅重视本国的教育,而且将视野投向国际,重视培养学生友爱与相互尊重的精神。学校大约1380名学生,130余名教职员工,许多教师来自其他国家,都投身国际教育理念事业中。学校宗旨是“真实,培养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判断力”。学校鼓励学生在追求世界和平方面起积极作用,心胸开阔,培养对其他文化的敏感性,培养他们真正的国际学生所有必备的品质。

大阪府立樱塚高中成立于1937年,是大阪一所公立高中,当时的名字是大阪第十四女子高中,实施全日制课程;1948年改名为大阪府立樱塚高中,并实施了改制,开始同时招收男女学生,并开始设置了定时制课程。学校自成立至今,培养了诸多日本政界、文化、艺术、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如日本著名诗人、作家富冈多惠子、作曲家坂东慧、前丰中市市长一色贞辉、教育家尾崎哲夫等,他们在日本的文化、艺术等相关领域都有杰出成就。

同两所学校参观交流后,首先很明显地感觉到日本私立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远远优于公立学校,但如果将日本私立学校与中国城市的中学来比较,中国的学校会要更好一点,这与多年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投入息息相关。但两所学校的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呈现出的对纪律的敬畏和勃勃生机的共同特性让人印象深刻。从英语和数学课堂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日本高中生所学教材的难度要低于中国高中生,现场解题答问也是中国学生更快、准确率更高。在与关东国际高等学校高中学生分组进行PPT相互介绍《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街道》两个课题中,中国高中生的课件精美、内容丰富,虽然日本学生的课件和介绍都很简单,但他们始终坚持以小组每一成员都上台介绍、讲解的形式来完成。尽管每人只讲了一张或两张幻灯片,个人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較大差距,但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日本的学校基本没有寄宿的学生,中餐通常是从家中带便当,中午也都没有太多休息时间,均是13:10上课。下午的社团活动课内容丰富,让人印象深刻,有剑道、茶道、空手道、音乐、美术、篮球等,每个社团都有从校外聘请的专业人士到校指导,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二、日本人做事认真细致,时间观念非常强,并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从到访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受到了日本人做事的细致缜密,每一张装房卡的纸套上都标注了出入住者基本信息,每位领队都会有一张仔细的学生入住房间情况表,连酒店Wi-fi密码和附近主要建筑设施路线图都被标注得一清二楚。

每天回到酒店,所有日本工作人员都会马上聚集开会,汇总当天的情况和做好下一步工作安排。第二天早上,所有工作人员都会比集合时间提前至少半小时以上到指定地点等候。在欢送会上,工作人员特意精心安排了一个环节,为交流期间4位过生日的学生庆祝生日,全场同唱生日歌场面温馨动人。这一幕必将会被每位师生牢牢记住。

一路上,随车的两位工作人员高木美芳和长谷川曜子精通汉语且知识储备丰富,对每一处参观地点的情况非常了解,而且会在乘车过程中不断地介绍日本的历史、教育、风土人情和文化科技。

在体验乘坐日本新干线的过程中,相比较而言,师生明显地感受到我国高铁更加得平稳舒适,大家都很欣喜地小声议论。这时两位随行的日本工作人员非常敏感,马上师生宣讲:“大家要特别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日本新干线早在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前夕就开始通车营运……还有,为保证列车不会发生延迟,新干线的清洁人员要在7分钟内完成车内所有地方的清洁,这在日本被称为‘新干线的7分钟剧院。难以置信的服务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佩,哈佛大学的教授访问后,将他们的工作方式写进了教材……”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日本借鉴沿用得很好

在大巴车上,日本工作人员很自豪地讲到,日本对于星期的表示,一直保持传统做法。这一做法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得到较好的沿用和保存。

日曜日(にちようび)星期日 ;

月曜日(げつようび)星期一;

火曜日(かようび)星期二 ;

水曜日(すいようび)星期三 ;

木曜日(もくようび)星期四 ;

金曜日(きんようび)星期五;

土曜日(どようび)星期六 。

我认真地查了一下,在中国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中国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称“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这“七曜”,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此名称。

在交流期间有一件事情让我感触颇深。一名日方工作人员在大巴车上对大家说:“老师们、同学们,日本东京塔是东京的地标性建筑,整体高度332.6米,大家来自湖南,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的最高建筑有多高?”我举手回答说:“目前长沙的最高建筑是2017年6月份封顶的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整体高度为452米,还有一个超高的待建工程,叫‘天空之城,设计高度838米,比迪拜塔还要高10米……”听闻此番对话,日本工作人员觉得长沙作为一个中国内地城市能发展得如此之好都很惊讶,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长沙看看。翻译人员高木美芳是一名远嫁日本24年的广东人。她对我感慨道:“中国发展得越好,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就活得更有底气!”

四、带着文化创新这一主题,考察归来后的一点随感

作为青年学生必须广泛参加社会实践,走出家门,走出书本,走进自然,走向世界,深入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发前人之所未发之感慨,说前人之所未說之话语,论前人之所未论之论题。”

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民族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历史积淀。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如果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则不能实现育人的目标。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各民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文化创新的过程。

这次出访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我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学校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推进教育创新。考察归来,我想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作为一所有着111年办学历史的三湘名校,首先我们要注重创新教育理念。学校秉承“公、勇、诚、朴”的校训,树立“立德、明理、务实、笃行”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亮校、文化兴校,不断推进教育理念的更新,推动学校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学校。

另外,创新培养模式,加强个性化教育与自主学习。在对教师的引导上,学校要进一步营造自由、民主、合作、科学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探究活动,鼓励教师自主提升、自我发展,提升教学水平。

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上,学校更要突出学生自主教育特色。当前高中生的情况较以往同龄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入学基础、行为习惯在变化,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多元,个人需求更加多样。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中学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格健全、善于创造、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资源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辅导,探究中学个性化教育的路子。教育的个性化程度越高,取得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学校注重学生在班级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加强对学生和学生干部的培训,做到目的、计划、评价、激励并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水平。

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旨在于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我们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开放的学习氛围,坚持多元视角,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和智力发展的不同,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文化。引导学生做人做事要有前瞻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通过创新突破自我,实现卓越,从而最终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主动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

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学校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注重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挖掘学校传统文化。我们推行学校形象文化建设,凸显文化标识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学校名称,校训、校歌、校旗、校徽、校庆日等各类形象文化标识,树立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形象。同时,在对传统校园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在这方面,要坚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打造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日、青年志愿行动活动日,高考、学考“喊楼加油”活动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凸显校园文化氛围。还要加强校园物质景观文化建设,丰富设备的基础作用。物质景观文化是校园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见证人”和“守望者”,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还是集学校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表达。学校图书馆、体育馆、景观池塘、兑泽森林、正在筹划的校史馆等文化场所,要注重发挥它们的文化传播与教育功能,让每一面墙、每一株花草都能说话,成为广大师生接受文化熏陶、享受文化成果、传播文化创新理念的重要场所。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日本学校文化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黄金时代》日本版
学校推介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