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音形义,让识字教学更高效
2017-12-28万祎
万祎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核心与重点,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性保障。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必须关注学生识字方法的教学,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本文提出要关注韵律,在诵读中识字;关注字形,在识记中识字;关注意义,在理解中识字,从而促进学生识字效益的提升。
一、关注韵律,在诵读中识字
汉字的音节虽然是简单的,但是音调却清晰地划定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阶,使汉字轻重缓急、铿锵有声,赋予其独特的音韵之美,而这些汉字围绕一定的主题和情节,构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易懂的韵文,其音韵之美,更是不言而喻。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2》就采用词串的方式,将小学生每天早晨的生活规律编成了一组韵味十足的词语。教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品味词语的韵律。如词串“太阳、闹钟、小鸟”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自己经常经历的事情,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并且一读就懂,也很快就能把握轻重缓急,读出浓厚的韵味来。然而,这是教材中现成的韵文资源。笔者认为,韵文识字教学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融入日常识字中,让汉字的韵味弥漫在语文教学中,氤氲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5》中“学用字词句”部分,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旨在让学生认识表示姓氏的汉字,积累丰富的语言基础。但在教学中,笔者并沒有采用原题设计的问答形式,而是直接体现姓氏的三字韵语列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除了书中的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随后,教师将班级学生姓氏进行罗列,并指导学生进行诵读,面对这些熟悉的姓氏,学生朗读起来更富有激情。教师运用节奏明快的韵语形式取代了问答形式,聚焦了学生对汉字韵感的熏陶和感知,而且充分利用了语文课堂时间,做到了有的放矢,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识字积累,体现了低年级段多识字的教学目标。
二、关注字形,在识记中识字
汉字作为构成语言系统的最小单位,有着特殊的结构层次性,先由基本的笔画组成独立的部件,各种部件再进行二次重组,就形成了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汉字。由此可见,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扣学生熟悉的部件,借助增加、减少、更换等方法,形象地展现汉字瞬息万变的形义之美,借助部件组合的细微差别辨析字形、字义的天壤之别。
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中的生字“春”,看似结构简单,但很多学生在书写时总将下面的“日”错写成“目”,也有学生将上半部分与“着”字的上半部分混淆。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将“春”拆分部件,形成大家熟知的三个字“三”“人”“日”,继而编成大家熟悉的场景“春天阳光真好,三人晒晒日光”。学生在朗读句子的同时,串联了“春”字的各个部件,也牢牢掌握了“春”的写法,强化了对“春”字含义的理解。
通过汉字各部件的拆分、搭建,形象地演示了汉字的内在意蕴,学生一看就懂,一读就能形成深刻的记忆。教师慧心营造的汉字王国让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他们在辨析部件中区分字形,在“改头换面”中识得新字,领略汉字的无穷魅力。如此,识字教学不再枯燥无味、难以理解。
三、关注意义,在理解中识字
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存在这样的困惑:学生在面对生字时,无法表达出其蕴含的复杂意义,甚至出现许多错用同音字的现象,曲解了汉字的真正含义。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笔者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很少从字形上判别汉字的意思,更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运用。
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中出现了两个同偏旁的字“神”“礼”。笔者自然地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教学,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拓展补充了“示”字旁,为学生解释了“礻”是古代汉字“示”演变而来的,其外形也与古代用于祭祀时的贡桌相似,即为“祭天”的意思。因而,与“礻”相关的字大多与鬼神、祭祀等相关。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对“神”“礼”二字内在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礻”的诠释更是豁然开朗。而在之后的一次小测试中,教师也收获了意外惊喜,一道选字填空中出现“祝”和“驻”这两个学生以前均未接触过的字,但是在“( )愿”与“( )守”的填空中,很多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填选了“祝愿”。其实,学生如此果断的选择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教师通过课外小知识的补充,填补了学生内在认知的空白,其充分体会了汉字意义的价值,并形成了从字义感知汉字的意识。
四、结语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只有巧妙地将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转化成学生乐于探索的美妙音符,让学生浸润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中,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形成自主识字的意识,提高识字能力,为语言文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