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从数学核心素养角度看思维力的发展
2017-12-28陈群卜骥
陈群+卜骥
【摘要】数形结合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儿童年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直观思维,帮助他们提升数学思维力和数学情感。
【关键词】数形结合;核心素养;解决策略
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能从数学的角度敏锐地审视各种问题,能用数学的方法和策略,严谨地、灵活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近日观摩了胡玉兰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四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一课时,感受颇深。教者在如何引导学生“数形结合”方面可谓独具匠心,不仅给了学生自探的“实验田”,而且搭建了思辨的舞台,呈现给学生的完全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生态课堂。
一、图解:思维的支点
本节课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讲究的是策略的探索、发现以及应用,也就是说,如何发现这个策略比应用策略更可贵,因为那是认知的源点。
课始,教师出示了一个小游戏(如下左图),不穿过小环,中间的大环如何移到外面去?学生们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于是教师顺势出示图解(如下右图)。
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哦,原来是这样!”“真巧啊!”……
生:我还可以这样
图解简洁明了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老师在适当的时机出示,学生们一下子看明白了,对画图变成了一种更迫切的需要。利用“画图”激趣,更揭示了课的本质——通过画图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
二、数形结合:思维的生长点
一节数学课如果都是老师讲解,或者一问一答式教学,必将让学生处于思维“浅滩”,难以进行深度对话。课堂上,教师必须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语空间和时间,并通过设计自探问题,或者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话语权,来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
比如,教师在新授环节出示例题: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师:找一找这一题和以往的题有什么不同?
生:题目告诉我们小宁和小春一共有邮票72枚,并且小春比小宁多12枚,叫我们求两人各有多少枚邮票?我们以前的题会告诉其中一个人有多少邮票?
师:那如何一目了然地表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呢?
生:可以画线段图。
师:怎么会想到画线段图?
生:因为画图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数学信息。
师:真好!那大家画图试试看,想一想可以先画什么?
教师在学生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出示线段图: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会了画线段图。这是新授环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也愿意花时间,让学生自己画图,充分探索。
其次,教师在对线段图的分析上,也充分让学生探索、发现解题思路。
“总数变与不变”这是本节课的突破点,也是一个思辨点。当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时,教师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出示了下图:
此时线段图的出示可谓是锦上添花,点睛之笔。
师:比较三种思路,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要使两人邮票同样多。
最后,在回顾环节,教师引导大家回忆一下以前的学习中,哪儿曾经运用过画图的策略?同桌互相回忆、启发,相互说一说。此活动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将已经积累起来的画图描述问题、分析问题的经验上升到策略的层面,进而获得对策略的深刻的體验。
三、解决问题:思维的远点
“画图”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初次接触到今天的再次感受,可以说,数形结合的知识体验越来越多,因此让学生练习画“增加”或“减少”的基本图形是有必要的,也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要注意在交流、对比、说理中让学生体会到画图也要考虑到合理性,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课尾出示这样一道题:有3条绳子,共长95米,第一条比第二条长7米,第二条比第三条长8米,问3条绳子各长多少米? (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这个环节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尤其是对例题的解读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现解题的本质:总数变了,总数不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学习情境。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
总之,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而数形结合能够在形的世界找到数、体会数、感受数,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模型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本节课,教师在努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同时,更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高度,生长了知识的原点,升华了知识的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