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抱残守缺”哪有“原汁原味”

2017-12-28李树泽

博览群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原汁原味礼乐赏花

赏读张卫东先生大著《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续编》,有很多的感触,掩卷,脑子里蹦出他擅长的《千忠戮·草诏》,一霎间,做如此想,应该是这出戏的氛围与这部作品字缝心息间所营造的情境是一致的。事实上,他的这本书对中华文明的梳理,对经学、诗艺文学的大论,观点、情味、感叹杂陈其中,极符合他下笔写这部著作的心境。其实,张卫东先生塑造的方孝孺形象,尤其是历经三百余载的传承基础上的咀嚼、揣摩、自悟。张卫东先生论曲、谈艺,骨子里是有“草诏”方孝孺人物的影子,只不过张先生赶上了当今的现代文明时代,因为,普世的文化人关注的是另一条路上的功名,阉割,甚或杂交的文化基因,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人身上的回流血脉了,放眼看,还有多少人心底生着“书生”的“文种”呢?由是看,你会发现:我们眼前充满巨大荒唐还有些骨感的现实流行,冲淡了卫东先生身上鼓与呼的悲壮,又放大了他于其中谈艺论道的偏执。

因了这样的心思,我由张卫东先生当下的这部新著,想到他此前的正编《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著作当中的篇章内容,先生从起初落墨洇在字纸上的那声叹到如今,那一口气里的精、气、神,一如其戏台上塑身亮相的真功夫,一如其那口得正宗的那嗓子昆腔的唱,只不过,落在字纸上的这份从“抱残守缺”到“原汁原味”的情肠观照,似乎更多了一种经学、艺道于真书生的身心开拓气象。如果说此前的《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专注于昆曲史、人、腔的真声味梳理与探究的话,那我们眼前的这部《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续编》文字,则更加着重于为昆曲发生、发展的纷繁根系的梳理,更倾向与寻找昆曲更源头、能称得上是其前世今生基因的用心考据。于是,这便有了这本书将当今昆腔之雅,与中华文明、轨仪、礼制,与经学、艺道有了更深层的联系,而且卫东先生也于国学经典的书香笔墨当中,找到了更多“原汁原味”的道义践行。

我们不应该把昆曲简单地看成是舞台戏曲,而是当属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根脉与儒家息息相关,儒学衰落就是昆曲衰亡之根。(见本书《传承昆曲不能改雅为俗》篇)

作者开篇就以这样铿锵的文字,告诉我们昆曲的源头与衰落背景,强调了它的基因正宗。通过这样的概述,告诉我们昆曲的衰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由此,他说:“当今的昆曲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是基本灭亡了(见《按古人审美观念去理解昆曲》)。”雖如此,但作者思量之下的内心是平静理智的,用他的话讲就是“衰而未亡”。衰是久衰,即是在“没有古典文学基础的阶层里衰”到死,未亡,又是怎么解释呢?是在“读孔孟之书的人群圈子里永恒”地活着。这是他在这本书当中立论的基本衡量,也是他践行“原汁原味”的底气所在。

/壹/

张卫东为昆腔寻根溯源,《昆曲是礼乐文明的延续》可谓是本书的立论之篇,在这个集中体现昆曲“赏花有时、度曲有道”艺文精神的篇章里,开篇,张卫东先生就说:“昆腔,是礼乐文明的一部分。”紧接着,他从儒家文化的“艺道”传承起笔,感悟“艺道”大统与道艺一家的关系,继而进一步指出:礼乐文明就是艺道。

所谓礼乐,就是形式和内容相吻合的平衡点,就是最美的礼,也是最美的乐。所以呢?既不能过繁,也不能过简,乐呢?既不能过于花哨,在技巧上也了不起,也不能没有技巧、技术和格调。生命不是在于运动,而是在于平衡,而礼乐就是中庸之道的最佳平衡点。中国人的读书是唱出来的,这就是礼乐文明最基本的训练,从三岁开始,会使筷子就可以拿毛笔,一直到你走不了路卧病在床,只要你能拿笔你仍可以吧你的思想展示出去,这也是礼乐引领我们一生最辉煌的点。

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风雅一生最基本的原点,也是他们之所以追逐风雅的本钱所在。书生,一步步博弈功名,直到殿试中进士,这是最基本的学养灌输渠道,也是礼乐教化给予每一个读书人的最基本的方式。唱书,让一个人在抑扬顿挫的咿呀唱和中汲取学养,获得最基本的学问,而一管毛笔,又把你的风采做了展示,因此,这也是礼乐之于文化、之于学问教育最基本的表现。

而张卫东先生提到的唱书,便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诵唸功夫。先生说,自古读书人中间传下来的这种诵唸,到了民国,忽然遭到新派读书人的批评。于今,这种被鲁迅等写进小说、散文作品,即是其中一些描写私塾蒙学场面,当中塑造的非常迂腐形象者如孔乙己,如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私塾先生与天真孩童形象比照之下的勾勒,都无情地丑化了古代读书人正宗的带有摇头摆尾姿态的诵唸,加之后来广为鞭挞甚至是无情绞杀的缘故,在经历了我们新社会的诸种文化运动的历次冲刷后,正宗的诵唸就断了。

读书人的诵唸功夫一断,等于正统文化自伤一臂,残了。张先生带着无限的深情论及诵唸与昆曲的缘由,在本书的《盛世原韵 大雅正声:昆曲与中国文化传承》的篇章里这样说道:

昆曲是文人的朗朗书声,是介于诗词之间的诵唸,是中国儿童的时常练习、开蒙的读诗读经,当做音乐课发展起来的,你才能有那种音乐理念的调子,才能欣赏得了昆曲——昆曲唱的是中国儒学艺术之经。

依照张卫东先生的观点,昆曲是在中国文化艺术的黄金分割点当中逐渐发展而成,而且他认为其准确的时间应该在宋宣和年开始,即北宋末年与宋金对峙时开始。通过张卫东先生的细致梳理,很多人会认同这个黄金分割点应该是昆曲前世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裂变时段。而且细细思量,你会被卫东先生为我们所做的向历史致敬意味的考据,而心怀崇敬。是的,伴随着此前近千年的文学影响,伴随着自诗经等传世经学著作的风行传播,伴随着乐府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与唐李白同时代就已经在形式上成熟的词文学唱酬形成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让此时形成胚胎的那团昆腔基因,通过唐传奇、词唱酬的形式走过漫长的大唐及整个北宋的时代后,即将破壳而生。

而落生于中国戏曲最原点上的金院本和杂剧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这是金吞并掳掠南宋文化之后文学形式上的再创作,旋即,由江浙一带风起、在演绎唱酬上更加成熟且很快就风靡全国的戏剧形式南戏就出现了。南戏之后,元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运动。由于整个元代汉人地位低下,元杂剧文学性巅峰成就的背后,是一大批承继了鼎盛时期南宋文化精髓的文学大家们的民间性的写作支撑,以及在整个元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的身心参与,这一切也形成明初昆曲诞生前夜那道璀璨壮丽的华光。

/贰/

从昆曲到建国后的“戏改”,从至今有关昆曲精神的理论探讨看,我觉得卫东先生这本书在昆腔前世今生上的艺文梳理,可谓振聋发聩,又可谓是针砭时弊,他从礼乐文明,从儒家道统厘清了昆腔前世今生血脉基因关系后,又顺着自己的学识积累,形成自己的践行标榜,虽于当今少有响应,甚至显得曲高和寡,但其笔下事关昆曲的礼乐艺道论精神,其文化价值,我相信这是有目共睹。

由此我们知道,昆曲,今之受捧,是因为近三十多年来一些文化大师们,如余秋雨者冠以“中国戏曲最高典范是昆曲”的外行人、不懂戏的定性结论的影响,戏曲是什么?戏曲是经学甚或诗词之外不正经当中的正经玩意儿(凡随便挂上“艺术”俩字者,都是喝了方药的人),包括京剧;而昆曲,它是不正经当中的正经到纯洁、不含一丝不正经而藏着经史味道的艺道真传。

而今,受非遗的影响,也受外行参与指导下牵着文化宣传的领导部门跟着舞台走“人人都能接受”的通俗大众化风气的影响,当下昆曲,就有了话剧、民歌、洋歌、芭蕾舞蹈味道,这是源头方向错位所造成的。在这近二十多年里,昆曲从传承、普及甚至是创新,都是于它本身拧着干的错事。昆曲不需要普及,不需要通俗到举国人人都能唱流行歌一样唱昆曲,这是张卫东先生满心“昆曲不必要创新”主张当中又冷眼看着昆曲被一些人借势沦为“婊子相”顿生悲凉的原点吧……

作为正宗昆曲传承的张卫东先生认为,只有原汁原味的繼承学习就是了。但世相是本就脱俗于戏曲雅乐,而且也只能是小众自赏的昆曲遭遇文化“强奸”,于是,本就沦为“十八摸”的昆曲与戏曲绑定,沦落风尘。为此,他急切呼吁抱残守缺,而身心践行原汁原味,这可谓是这本书所展开的基本诉求构架。

如果说当初的抱残守缺,是卫东先生戏台上感悟《千忠戮·草诏》方孝孺这个报国孤臣得真传落到心头的一颗种子,如今,张卫东先生已经是走向更精深的雅学与艺道探求了,而且其脉络梳理通透,体系上愈加具备了相当学术分量的承载。从经学到艺道,从中华礼乐文明到昆曲,从原汁原味读书人的诵唸到昆腔传承,这一次充分彰显其学术道统上日渐成熟的飞跃蝶变,可谓圣山一样的厚实。

/叁/

赏花有时,度曲有道,经史为本,诗曲为末。赏花有时,一个人不赏花,就是没有才情,就得赶花开的时候去才行,花开不了再赏,就糟了。度曲有道,就是说你在习曲度曲当中要有一定的道,道就是不盈,也不能不够,是中庸。一个人若不把经史看中,只做诗曲,那就是玩物丧志。(见《赏花有时 度曲有道:执教北大二十年》)

这番话,实际上是为今天的昆曲研习定下一个基调,更是为当今专业的昆腔传承确立了一种精神导引,从而为这种生于文人、长于笔墨书香的昆腔雅乐勾描出曼妙的魂灵。我再次想到书中卫东先生寄于心头的那番“原汁原味” 的昆腔传承的愿想,在他心中,昆腔传承,只可需恢复近代科班;昆腔,一定是来自娃娃腿儿的昆腔的艺人来演,一定不能是其他剧种戏曲演员的调入。他这是用这本书为我们设计了最纯最美附庸风雅的一次真享受。

是的,附庸风雅,读过张卫东先生的这本书之后,你不禁会这么想:我的人生,我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号称识文断字,我找到了真正的风雅没有?当你做如此想,比照本书,在你读罢张卫东先生的这本书时,你会觉得文化场上,包括自己,你作家、你书画家,你演员……你什么都不是!实际上,很多人整天都在伪传承当中做钱财的奴隶,在附庸风雅的“孙子辈”位置趴着,不自觉满心的“自以为”却做了风雅之外的“二货”!

附庸风雅,从它积极的意义看,从昆曲精神塑造看,这是它的一种必要的姿态,更是一个纯洁的文化人的基本修养,如此,你离真正的文学家、艺术家就不远啦。

(作者简介:李树泽,作家、图书策划人、出版编辑。河北阜平人,河北首届孙犁文学奖获奖作家。)

猜你喜欢

原汁原味礼乐赏花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赏花
赏花海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鲜香四溢
天去赏花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