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会讲中国故事的纪录片
2017-12-28薛中君高伟
薛中君+高伟
继在美国上映一年后,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9月下旬在中国大陆公映。该片由两届奥斯卡奖得主英国导演凯文麦克唐纳执导,制作团队除副导演夏珊珊外均为外国人,可谓是国际声音讲述的中国故事。
蔡国强或许并非家喻户晓,但提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脚印烟火,2014年的APEC烟火,还有白天烟火九级浪,人们才知道他是享誉全球的烟火艺术家。
蔡国强生长于福建泉州,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大部分烟火艺术创作在国外完成,成名于国际。他出身贫寒,他执着探索,他找到了烟火艺术的真谛,他给自己带来快乐,给世界送上精彩。烟火天梯三次失败,第四次,在家乡小岛,终于把五百米的天梯燃给百岁的奶奶和亲人们看。
“以天地为画布,以火药为丹青”,《天梯》是蔡国强烟火作品的名字,也是他对艺术不懈追求精神的写照。影片不只是讲述了蔡国强屡屡失败终获成功的一般过程,更是讲述了这个青年艺术家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级艺术家的爱家人、爱故土、爱祖国的家国情怀。纪录片制作团队历时两年有余,遍访蔡国强在纽约、日本、上海、北京、浏阳、泉州的工作现场和同事师友后,无限度深入蔡国强的工作和生活,并从精心拍摄的几千小时珍贵历史影像素材截取精华,讲述蔡国强20世纪80年代从泉州出发,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影片用克制内敛的镜头语言,把一个令人尊敬的世界顶级艺术家,带到我们面前。蔡国强的创作是复杂而多元的,但公认的是,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视觉元素,并把它转化为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艺术形式,是他面对世界的“中国方式”。
《天梯》作为一部纪录片,篇幅不长。但是,从电影中大家看到了一位艺术家面对坎坷的奋斗史。影片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故事能够走向世界,世界愿意接受怎样的中国故事。艺术家用专注和执着,把 “天梯”这样一种纯粹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对国家、对故乡、对亲人最深的热爱。
《天梯》确实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我们需要《天梯》这样的纪录片。《天梯》能否从小众跨入大众?我们对此心存疑虑。我们对中国纪录片的现状有点忧从中来的感觉。
诚然,中国纪录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了很大发展,也有几部纪录片上了院线,它们都起源于综艺节目真人秀,都是奔着上亿元票房去的,但最终只有很少的一两部凭着贺岁档的卖点获得高票房。90年代以后,中国大众文化开始登堂入室,文化生产与消费越来越走向市场化与大众化。中国电视文化开始呈现鲜明的趋众性特征。这种文化的趋众性,深刻地影响了传媒传播内容和形式,也直接影响了纪录片的创作,突出表现是纪录片开始关注大众话题,一些片子开始陆续在国际电视会节上获奖。令人困惑的是,尽管这些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奖,但其在收视率和影响力方面与获奖的辉煌相比显得沉寂得多,有的甚至都不能进入播出渠道。
在国外,纪录片“以真实打动人心,以深度征服观众”,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曾经,我国的纪录片犹如“扶不起来的阿斗”,境遇不尽如人意。究其病根,就在于观众选择“弃权票”的群体缺席。中国纪录片给受众留下了古板、老套、说教的刻板面具,导致受众群体的“缺席”,纪录片生存进入窘境。票房失利的原因有很多:急功近利、宣传不当、档期不好、遇到劲敌……但原因之一,就是大陆观众尚不习惯将纪录片也视为电影类型的一部分——即使,在国际众多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的中国纪录片数量,很可能已经超过中国电影。
纪录片不是说明文,要有自己的结构和布局;纪录片也不用形容词和副词,不要急于将自己的感情加入进去,纪录片只需要名词和动词。
最重要的不是宣传,而是传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影片告诉我们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纪录片。纪录片教会导演怎么看这个世界,怎么用摄影机去看世界。 纪录片就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纪录片要有一个好的故事,而结论是自然得出的;素材来源越多元越好。《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影像素材多达三四千小时,成片后仅仅七十余分钟。
有人认为,面对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我们还没有学会讲“普通话”。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个大趋势,目前呈现的缺陷和问题也非常明显:一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队伍和投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记录中华民族浩瀚历史文化的需求;二是中国纪录片的传播覆盖范围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广泛社会群体;三是中国纪录片的生产和销售远远没有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四是中国纪录片的拍摄数量与规模远远低于国外纪录片的数量与规模;五是中国纪录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远远没有达到对等文化交流的层次。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自然期待着更多优秀的纪录片出现,让纪录片能够承载着“中国故事”不断远行,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最为闪光的名片。但问题是,中国纪录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品牌建設,中国的纪录片制作主体、华语纪录片品牌到底是什么,还没有确立。如何让纪录片顺利走进院线并大卖?如何做大纪录片市场?这需要有一批喜爱、懂得欣赏纪录片的观影人群,更需要有能够打动观众、引发观众内心共鸣的好纪录片。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的公映,是我们借船出海的一次有益尝试。借助国际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也是向他者借鉴经验、提升自我传播能力的一次机遇。在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更当借鉴国际经验、发挥中国优势,蓄力培养传播中国形象的“大国工匠”,矢志创造具有卓越品质的文化产品,真实、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故事。
拍出更多的“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国产纪录片,我们希望不太久远并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薛中君,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高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