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现代的边界感

2017-12-28杨璐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51期
关键词:边界

杨璐

在中国很流行的生活方式导师松浦弥太郎,曾经写过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天早晨固定会在五点起床,不用闹钟,跑一个小时步,然后淋浴,刮过胡子后,用乳液与化妆水护肤。每两周去一次理发店,如果需要特别打理门面时,还会在前一天去一趟,认真算起来一个月要去三四次。透过头发和皮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因为这是需要下功夫才能保持最佳状态的地方。只要有钱随时可以买品质好的东西,可一头漂亮的头发或者光滑的皮肤,却不是一蹴而就。他认为,男士的保养,与其说是爱美,不如说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呈现最好的一面。这是一种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尊重,也是成熟后才懂得礼节。

这个判断其实是主观的,但也并不是没有依据。清洁比较没有争议的说法,是与个人卫生和健康相关。19世纪卫生和医疗技术突飞猛进,找到很多从前会导致终身残疾或夭折的疾病的病因,其中不乏与个人卫生不足和环境肮脏有关。可通常情况下卷入“清洁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得体的生活方式”争论的清洁边界,距离个人卫生和疾病的临界点还差得很远。在瑞典的一本叫作《不计代价的清洁》的书里,国家消费政策局呼吁人们减少清洁,指出消灭了太多的污穢,反而危及健康。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干净整洁的家就是幸福的家,也要接受人可以闻起来像人的味道,而不是香体露、润肤霜或牙膏的味道。

清洁变成一个道德问题,是因为它成了划分个人边界的手段。农业社会里人与自然离得很近,农民不是不讲卫生,而是人身上的体味儿,劳动弄脏了衣服,家禽家畜留下的痕迹,既无法避免,也没有全部清除的必要,甚至粪便,厨余做成肥料还对生产有益。城市里却是另外的体系,英国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认为,一个人感到社会把他夹的越紧,他就越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施加严格控制。跟自由的农业社会相比,城市的氛围和规训要紧张很多,而控制身体的简明方法就是用清洁标明边界。肮脏,就是混乱和失序。日本女明星和作家高峰秀子,在她的散文中提到:“有一次我和某位女星站着聊天时,对方一边说道,不好意思,一边悠然地拿出粉饼补妆,但她用的海绵看起来有点脏,从那块有点脏的海绵似乎可以稍稍瞥见对方生活中杂乱的一面,看起来相当辛酸。”

“把人夹紧”,明显的例子是军队。军武大本营的节目策划吴鑫磊,在法国外籍军团当了许多年特种兵。他说,野外训练的时候,长官每天早上捡一块冰,想办法化成水洗脸,用剃须泡沫和剃须刀把脸上的迷彩油刮干净,然后再重新涂满脸,开始新一天。“它隐含的意思是,无论作战多辛苦,每天早上洗脸剃须的时候,提醒自己是个文明人。”吴鑫磊说。士兵在见长官、参加战友的婚礼或者葬礼时要穿礼服,礼服衬衫上要熨十几条线,“用大头针先别出形状和间隔,再仔细熨,新兵得熨两天。老手,不花几十分钟也熨不好。”吴鑫磊说。它虽然很难,但必须仔细,因为熨线是否整齐代表了对仪式的重视程度。“它其实是用这种方式让你对事情产生尊重和敬畏,你站在那里什么话都没说,看衬衫熨得这么整齐,就代表了你的态度。”吴鑫磊说。

在宅男云集的公司里,因为有军队养成的习惯,吴鑫磊是一股“清流”。他能把袜子洗出六神香皂的味道,上班喷香水,而且消费定制西装,刚回国一年,买了七八套。他说,因为总有一些要去做讲座、做嘉宾的场合,穿西装出席比穿其他显得更尊重主人。西装跟军装相似,都属于制服类,那就必须是修身,定制的好处是完全符合身材和生活习惯。“正式的场合身体一定是要紧绷起来的,女性的晚礼服腰部是收紧的。男性道理也一样,衬衫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挺着胸的时候,肌肉如果稍微发达,能撑起来。必须弄成那样。”吴鑫磊说。

客观地讲,只要符合卫生和健康,清洁的程度是人的自由,可个人的边界感的划定支撑起现代社会的结构。边界感几乎是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划定了自己的地盘和其他的地盘,在什么界限内,就得符合那个界限的规则才是尊重。网上流行的“不洗头之交”,就是一个边界感的衡量,在这个亲密程度里,“清洁”的边界消失了,两个人是可以不洗头、不化妆,甚至不洗脸就见面的朋友。

除了清洁,边界感其实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它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一个基本守则,分辨不清就会让人感觉受到了冒犯。对中国人来讲这个界限的把握更困难些,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融合,一颗石子投在水里,关系像水面涟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现代社会是一捆捆的柴,个人已经崛起,每个人有清晰的边界然后被捆绑成群体和社会。所以,中国传统对“尊重”的理解是礼仪,现代社会的“尊重”是距离适当。两者之间有重叠,也有差异,从前我们经常在中西方文化冲突里找到它的影子,现在它频频出现在日常生活里:吃散发浓重味道的食物,是个人享受美食的自由还是一个不得体的行为?在现代“尊重”的解释系统里,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分明,逾越虽然不危害公共卫生和安全,但人们对味道的理解不同,这也会困扰、冒犯到他人。

尊重被放置在生活方式的关键词里,是因为它有利于分辨和理解“得体”。守时经常被看作是契约精神,在现代城市生活里,既然每个人的时间都被放在了人生的刻度尺上,迟到就是冒犯了别人的时间。dress code,看起来是派对上的趣味,很多时候也没有严格的执行措施。可这是主人制定的规则,边界已经划清,就不是彰显个性的场合。擅自踏进别人的私人领域,基于好奇八卦隐私不是古道热肠,对别人的专业领域指手画脚也不是拔刀相助。

边界感经常会被用来调节冲突,那也是一种秩序安排。什么是美感,什么是好的生活方式,用汉宝德的话来讲,清洁为整齐的本源,整齐为秩序的动力,秩序为求和谐,也就是美感的基本要件。

参考资料:

汉宝德《如何培养美感》

弗雷德里克·鲁维洛瓦《伪雅史》

弗吉尼娅·波斯特莱尔《魅力史:激发欲望与视觉征服的艺术》

约瑟夫·艾本斯坦《势利》

奥维·洛夫格伦《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

猜你喜欢

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突破非织造应用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Timoshenko梁的边界最优控制
一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模糊边界控制
论商标权的边界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思考新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