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式讨论时发言
2017-12-28
10月19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式讨论时发言。
王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向十九大所作的重要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不仅会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赞同,也必将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和积极反响,使世界各国能够更加准确和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美好前景,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提供巨大的稳定性,为人类社会追求更美好未来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站立时代潮头,洞察天下风云,亲自擘划运筹,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战略,有力指导了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习近平总书记还亲力亲为,访问世界50多个国家,主持和出席各类重要多边论坛,在国际局势演变的重要关头,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和领袖风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呈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世界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国家越来越多了,认同我们党奉行的治国理政理念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了,看好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发展前景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了。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的期待越来越大,我们的“国际朋友圈”也越来越大。五年来的外交实践和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有信心、有能力带动各国共同发展;不仅能够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智慧,也能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这些才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本质,也是最有意义的成果。
王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努力目标。报告开宗明义就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段话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说明我们党从建党的初心开始,就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就充分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应当具备国际主义精神。这既是我们党同其他国家政党的重要区别,也是我们党树立起的国际形象。
正是根据这一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话高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也向世界公开亮明了我们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报告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也做了明确阐述,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世界旨在解决我们这个星球面对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建立在中华民族崇尚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述目标,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數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也愿意为解决人类问题做出我们的贡献,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支持。
王毅表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有必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这不仅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的历史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应当推进的历史使命。十九大报告有关外交的重要论述将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阐明的外交工作方针也将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亮明新旗帜,催生新作为,开辟新境界。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顽强的历史使命感,承担起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光荣职责,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