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警钟须长鸣
2017-12-28刘国信
刘国信
消防安全,警钟须长鸣
刘国信
火灾事故,令人触目惊心
11月18日晚18时15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大兴区新建二村新康东路8号聚福缘公寓发生火灾。经全力施救,共营救搜救出被困人员73人,其中19人遇难,8人受伤。受伤人员被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当晚21时06分,地下冷库明火被扑灭。
经初步调查勘验,起火建筑聚福缘公寓东西长80米,南北宽76米,占地面积6 0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 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为冷库区,共有6个冷库间,总面积5 000平方米,目前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地上一层为餐饮、商店、洗浴、广告制作、生产加工储存服装等商户,总面积约6 600平方米;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均为出租房,总面积约8 300平方米,共305间房、租住400余人。该建筑是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住人等于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
经北京市公安消防、刑侦部门会同属地公安分局成立的联合调查组及相关专家调查勘验:地上建筑物存在大量烟熏痕迹,无过火痕迹,目前已确定起火部位为地下一层冷库。经法医检验,19名死者的死因均是火灾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
据调查,樊某某2 0 02年开始在该地块建房,首先建设地下一层;2003年以地下室为基础建造“回”字形地上二层楼房,2006年将“回”字形楼房天井建成三层楼房,总建筑面积约20 000平方米。2016年3月,樊某某在起火建筑地下一层开始建设冷库,近期冷库正处于设备调试阶段。经查,冷库照明电路铺设、动力线路铺设、设备安装调试、保温工程施工的人员均无相关专业资质。目前,涉案人员18人已被刑事拘留,其中8人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公安机关正在对起火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多合一”建筑,隐患重重
近年来,随着进城经商、务工、求学者的不断增加,城市流动与暂住人口猛增,“一居难求”现象突出,“多合一”建筑与群租房问题逐渐凸显,且由于体量庞大、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危险源多、监管不力,加之不少老旧建筑存在耐火等级低、建筑材料防火性能差、疏散通道数量不足、缺少防排烟设施、消防器材老化过期、堆放杂物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给消防安全和城市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仔细分析这些事故的发生地,或是集生产经营、仓储、居住等于一体,安全条件堪忧,或是低端业态集聚、私搭乱建林立,或是人口分布密集、管理相对粗放……它们本身既是巨大的安全隐患,也往往是城市安全的薄弱之处、盲区所在。据调查,发生火灾的福缘公寓就是一个大型的“三合一”场所,其附近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所。在事故发生地新建村的许多村民看来,火灾发生的偶然中有必然。在新建村,除了多家类似聚福缘公寓的大型公寓外,还有很多村民自建房子对外出租,这些地方的消防设施大多不过关,随时有可能发生火灾。
据消防部门统计,目前北京市每年接报火警近5 000起,相当于每天13.7起,平均不到两小时就有1起。险情频发,原因何在?近年来,居住场所、交通工具、垃圾及废弃物,始终排在各类场所火灾中的前三位。特别是进入冬季,很多住户使用电暖气、电褥子、“小太阳”等取暖设备,是这些“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和群租房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由于人们缺乏防火防灾意识,存在侥幸心理,用电用气用火不规范,租住户日常使用多、维护管理少,甚至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现象屡禁不止,进一步加大了火灾发生的风险隐患。另外,这类建筑物大部分主体责任不明确,缺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在消防设施方面不舍得投入,日常防火巡查检查不到位,导致火灾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因电气线路、电器设备等引发的建筑火灾占总数的38.2%,尤其因电动车违规在楼道内停放、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居高不下。居住楼道内乱堆乱放杂物问题突出,导致消防疏散通道被占用,造成人员逃生难度大,灭火救援难度大,发生火灾后,本来用于逃生的通道充满有毒烟雾,反而成为夺命的死亡通道,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
全力整治,将“灰犀牛”关进铁笼子
一场大火夺去了19条鲜活的生命,令人痛心疾首;而更让人扼腕的是,该村已计划要在2017年12月15日前完全拆迁,但直至事发时,附近居民尚未搬走。事故发生后,当地很多人落泪感慨“就差一个月”,“如果早一点”……然而现实没有如果,生命不能重来。新建二村火后的废墟,用最惨烈的方式警示所有人:整治隐患,不允许“等一等”,经不起“再看看”,必须雷厉风行、义无反顾、一抓到底。
水火无情。无论古今,无论哪座城市,火灾都是影响公共安全的高概率风险,堪称人们身边的“灰犀牛”。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11·18”火灾事故教训极为惨痛,给北京公共安全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全市必须警醒起来,痛下决心,采取断然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当前,北京市正在开展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要求做到逐村、逐院、逐企业地毯式排查,要把隐患当事故来对待,零容忍、出重拳,做到排查见底、清理彻底、整改一抓到底,对“三合一”违法经营要立即关停,各类违建拆除要进行到底。如此严厉的“到底”要求,彰显出向安全隐患开战的坚定决心。
然而,专项行动依然不是长久之计。据报道,就在“11·18”火灾事故发生前两天,北京市消防部门向全市发布了详细的冬季消防安全预警,但仍然没能阻止事故的发生,因此,消防安全不只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多部门联合发力,齐抓共管,履职尽责。同时,更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比如,除严禁“三合一”、“多合一”违法生产经营外,还应制定低端产业疏解补偿机制,给他们找到更好的出路和途径;针对地下空间和群租房“脏乱差”的问题,除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许可,坚决制止随意出租、任意分隔行为外,还应在居住人员数量、占用面积上定规矩、立标准,并强化常态化日常监管,这样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消除风险隐患,而且也能为城市流动人口创造较为舒适的生活条件。
工业安全领域有一则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 000起事故隐患。当安全盲区带来的毫厘之差不断累积、层层加深,逐渐消解安全防线,不堪设想的后果就会出现。剖析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其背后都暴露出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问题。毋庸讳言,面对当前城市流动人口密集、临时居住刚需的现实,彻底解决“多合一”建筑和群租房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悲痛过后,人们纷杂的生活仍会继续,拥挤的居住环境依然难以彻底改观,在这样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下,对于各社会单位及住户而言,树立整体观念,强化主体责任,提高防灾意识,抛除侥幸心理,规范自身行为,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安全,犹如阳光和空气,人们或许“受益而不觉”,但绝对“失之则难存”。德国思想家乌尔里贝克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的社会,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每一个环节的失守,每一份责任的放松,无疑都会给危险的下坠一个加速度。安全警钟,必须时时响在耳畔;安全意识,必须深植于每个人的脑海中,渗透到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
总之,只有汲取教训,深刻反思,从每个细微之处着手,将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才能避免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生命诚可贵,责任保安全。消防安全,警钟须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