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戏:演出还要继续
2017-12-28区听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 文︱区听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美国马戏:演出还要继续
◎ 文︱区听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2017年5月,具有146年历史的美国玲玲马戏团宣布永久停业。毋庸置疑,作为美国传统马戏行业的龙头老大,玲玲马戏团的“谢幕”给美国马戏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震撼和冲击,一些舆论甚至认为这标志着马戏行业的整体没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套用一句演出业的行话来说,“演出还要继续”。
马戏团依然活跃
美国历史研究专家、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珍妮特·戴维斯认为,美国马戏已进入复兴时期,玲玲马戏团这一大团的退出,恰恰可以为中小型马戏团腾出发展空间。
“今日马戏团”是一家致力于促进马戏行业和教育发展的非营利性团体,总经理亚当·武利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很多美国人一听到“马戏”这个词,就联想起玲玲马戏团,实际上这并不全面。事实上,规模庞大的玲玲马戏团只是80年代以来美国马戏行业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单个马圈的中小型马戏团、没有动物表演的马戏团长年活跃在美国市场,以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为代表、以戏剧式演出为追求的新型团体也不断出现。
玲玲马戏团的退出对美国马戏市场未必是坏消息,反而可使马戏变得更有吸引力。据业内人士估计,2017年夏秋约有50个马戏团在美国各地演出,日程基本上都是排满的。这些单个马圈的大篷马戏团各有特色,有的在相对固定的地区巡演,有的类似于定制马戏团,开展与城镇、社区、慈善机构的合作,按要求编排节目和开展活动。
总部位于纽约的大苹果马戏团,在2016年因为遭遇财务困难,原拥有人不得不申请破产。经过一段挫折后,新的拥有人携全新的商业计划从2017年秋季开始演出,招聘了一些知名杂技家族和演员加盟,如号称“高空钢丝之王”的尼克·瓦伦达家族、图尼齐安尼家族的飞人节目等,欲使大苹果马戏团从此获得新生。
总部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卡尔森与巴尔内斯马戏团”,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篷演出”,至今已有80年历史。该马戏团每年的演出场次并不很多,日程也经常发生变化。它主要接受城市、社区以及慈善组织等机构的预订和邀请,举办演出活动,以马戏演出服务于家庭活动和筹款等。
“拉莫斯历兄弟马戏团”主要在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等州巡演,节目包括空中、滑稽、魔术、手技、马术、摩托车等,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并存。另一知名的“卡顿兄弟马戏团”演出中包含大象、骆驼等动物节目,但是他们已在考虑放弃大象表演。
近年来,“瓦加斯马戏团”的发展引起了马戏业的关注,他们在不停地变化发展,空中、地面、滑稽和魔术节目都比较讲究视觉效果,并且放弃了动物演出,开演前还积极与观众互动。他们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多年巡演并计划开拓美国东海岸演出市场。
马戏教育与新马戏
马戏教育发展势头较好。2017年9月,美国第一所全日制马戏学校在费城成立,标志着马戏教育进入了较高层次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美国现有250多家马戏学校,这些学校开发新节目和培养人才,像《滚环》《抖杠》等非传统马戏团所有的节目在学校都可学到。
马戏学校的学生不仅是传统马戏家族的后代,而且有很多圈外人,有些甚至是大学读理工科的。如今的年轻人有了更多高质量的马戏训练选择空间,演出机会也增加了。很多马戏学校是近十年来建立起来的,马戏的支持者希望新人的加入为美国马戏业注入新鲜血液,使马戏继续生存并繁荣发展。
“现代马戏学校”执行校长沙娜·肯尼迪表示,经过几十年发展,新马戏在欧洲已变成了纯粹的艺术形式,传统马戏元素已成为集体回忆的一部分。要尽可能支持年轻艺术家通过教育项目、驻场项目、讲座论坛等方式得到媒体以及观众的支持。
美国的马戏普及教育比以前发展得更快。马戏表演培训项目如“斯密尔库斯马戏团”“和谐马戏团”“新英格兰马戏艺术中心”等在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扩张。“今日马戏团”“布鲁克林慕斯马戏团”等均开设了专业项目,创意性强。新团体和新作品不断出现,如“西雅图的杂技谜语”“尤平佐制作公司”及其新作品《灯丝》、“纽约布鲁克林隐匿马戏团”及其新作品《蛰伏》等。
在新马戏方面,美国马戏正向欧洲新马戏模式靠拢。现代新马戏在欧洲和加拿大发展得很好,在美国发展却很缓慢,部分原因是玲玲马戏团的表演形式长年以来根深蒂固。这种商业化的传统马戏演出模式,曾经场面宏大、色彩斑斓、高潮迭起,从而使其它马戏表演承受挤压。实践表明,靠豪华场面支撑的演出并非可持续发展模式。
“玲玲马戏团”过去讲究排场,迷信烟火技术,较少关注演员本身。现在的新型马戏团则关注于演员,节目表现的是演员克服地球引力、挑战自我身体极限,才更加接近马戏表演的本源。
马戏要更加贴近大众
2017年夏季,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史密森民俗艺术节上,约20个小马戏团参与了史密森协会50周年展示活动。协会负责组织马戏项目的詹姆斯·多伊驰认为,人们希望马戏节目更接近观众、更加个性化,大家才会有兴趣观看。
史密森民俗艺术节创办于1967年,每年夏天举办,为期两周,观众可免费观看。2017年的主题之一是马戏艺术,观众一边观赏各国马戏表演,一边听马戏艺术家讲述马戏故事或传授马戏技艺。该艺术节组织人普里斯顿·斯考特认为,马戏要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过去马戏团是靠斑斓的色彩、奇异的道具、美味的食品、稀罕的动物等元素吸引观众,如今这些体验随处都可找到,马戏团的存续就受到了挑战。
1956年,当约翰·玲玲宣布停止玲玲马戏团的大篷演出而转向室内场馆演出时,众人曾认为马戏业完结了。电视和互联网来临后,又传说包括马戏在内的现场娱乐方式不行了。这些新媒体确实对马戏有重大影响,马戏要学习在数字化时代如何生存,如何运用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美国马戏界有专家认为,现在观众要求一个马戏团要向艺术形式靠近,会讲故事、关照人生经历、注重体验。太阳马戏团以及一些大场面演出很壮观,如果华丽的服装、道具和化妆远离人本,节目缺少人性关怀,就没有意义了。要让观众知道,不应过于关注演员完美的技巧,比如对于手技节目,看到演员手上的球掉了就很失望,认为自己花了冤枉钱买票,那么这就是忽视了马戏本质:失败的是常人,而战胜失败的是英雄。
威斯康星州巴拉波马戏世界博物馆馆长、演出团经理奥多内尔·斯考特认为,马戏界总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玲玲团的退出说明要应对动物权利保护对马戏商业模式的挑战。事实上,没有动物的表演也可以很好,太阳马戏团30多年来没有动物表演,照样成为世界最大的娱乐公司,其产品既有大篷演出、百老汇音乐剧,也有拉斯维加斯的驻场演出。
大英马戏业主联合会秘书长保尔·阿谢尔认为,马戏要走近大众,因为现在人们普遍很忙,马戏团只有来演出才引起关注。但是,玲玲马戏团不是马戏业的尽头,只要有新一代美国人出生,就会有马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