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洛斯之舞,以动态诠释“失控”
2017-12-28雨葭余德耀美术馆
文:雨葭 图:余德耀美术馆
伊卡洛斯之舞,以动态诠释“失控”
文:雨葭 图:余德耀美术馆
11月初,法国艺术家克莱尔·特伯莱的首个中国个展“伊卡洛斯之舞”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展期至2018年1月21日。悬挂在半空中的4幅大尺寸油画,以一种漂浮的展陈形式带给观众率真的动态观感,令人无法判断这是坠落还是飞翔。44件全新创作,是艺术家想重释一个希腊神话故事。艺术家的笔触以及喷绘的颜料都留下了她张扬的创作痕迹,不论在风格与主题上,都呈现了一种失控之势以及生命的循环。
《伊卡洛斯之舞》创作现场图片由艺术家及洛杉矶夜画廊提供摄影:罗根·怀特
关乎动态的呈现
特伯莱生于1981年,现工作并往返于巴黎和洛杉矶。她描绘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化妆的年轻女孩以及历史人物艾格尼丝·马丁、罗伯特·瓦尔泽等肖像画,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创作标签。诚如翠尼·道尔顿所述:“特伯莱的艺术创作在古典艺术(鉴于本次展览的标题“伊卡洛斯之舞”)、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野兽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之间构建了张力——寻找连贯的脉络,既强调又消解了流派的界限,犹如大理石中的石英孔洞。”
在美术馆的玻璃前厅内,特伯莱将其迄今为止最具纪念意义的系列作品《伊卡洛斯之舞》悬挂于观众面前,重新诠释了希腊神话人物伊卡洛斯的故事。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无视父亲代达罗斯的指示,在使用蜡和羽毛制作的翅膀逃离克里特岛时,飞得离太阳过近致使蜡翼融化,从空中坠落,跌入海里溺水而亡。
而此次在特伯莱以描绘四个远超真人尺寸的人物形象,呈现明丽色彩水洗的画布上,并使其失重般起舞。他有节奏地起伏律动,笼罩于梦幻的恍惚中,以一种永动的姿态凝固在时光里。他指引观众顺着毗邻的作品在空间内环绕一周、模仿他的姿势,使整个前厅随之而动。
3年以前特伯莱描绘的主要是固定和静止的形态,比方说卡在人群之中的人物形象。但是她越画越想要简化,希望尽可能使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创作。这次展览不同于以往,更希望探讨一种“运动”,一种失控,比方说艺术家运笔作画时动作的失控。悬挂在半空中漂浮着的展陈形式也关乎着一种失控。这些绘画关乎运动,介于一种跌跌撞撞与飘荡飞行之间的舞蹈,使人无法判断他们究竟是在坠落还是飞翔。艺术家的笔触以及喷绘的颜料都留下了她张扬的创作痕迹,不论在风格与主题上,都呈现了一种失控之势以及生命的循环。这也标志着特伯莱告别了姿态俨然的肖像绘画,开始转向率真动态的人物创作。
克莱尔·特伯莱《伊卡洛斯之舞 3》布面丙烯 500cm×280cm 2017年图像由艺术家及洛杉矶夜画廊提供摄影:杰夫·麦克莱恩
克莱尔·特伯莱《妆容(及羽毛)》木板丙烯 61cm×45.5cm 2017年图像由艺术家及洛杉矶夜画廊提供摄影:杰夫·麦克莱恩
细微的绘画符号
在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的两个展厅内,特伯莱还呈现全新的“妆容”系列、“圆圈舞”系列。在这些作品中,特伯莱似乎特别钟爱肖像或人像这个符号。
其实,人物形象是后期才进入艺术家的创作中。2012年,特伯莱申请到中国作驻地创作,这也是她第一次来中国。她希望可以记下在北京那三个月的轨迹和过程,所以每天都会对着镜子素描一张自己的自画像,算是记录每天发生的事,这慢慢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惯例。之后,蕴含着眼神冲突的人物形象——观众的双眼与肖像的双眼,就出现在了她的画作中。她变得越来越痴迷于这个想法:究竟是画在看你,还是你在看画?这就是她开始创作肖像的原因。
特伯莱的人像创作打破线性时间与客观现实的概念,唤醒了审美体验的召唤力,挖掘了深层的或尚未被发现的人性深处。在展厅里看着这些人像作品,总觉得与画中的她或他有一种眼神交流。
楼下的展厅里还陈列了一些色彩丰富、图案各异、层次不同的30幅独版画《伊卡洛斯之舞习作》。艺术家使用诸如金、铜、霓虹等闪光色展开其创作实践,以往闪烁于作品背景中的亮色此次出现在了画面的前景中,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光线,指向精神之光、思想之光与梦幻之光。展出的每幅版面都有着相同之处,但又有着细微的差别,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特伯莱会在一天内做出很多张独版画,当一天结束的时候会选取一些自己希望保留下来的作品。希望借此达到一种不断的重复。在这次展览中,可以在油画对应的手稿里发现这个概念,比如舞者的形象就反复出现,这也体现了一种运动。
(编辑/雷焕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