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 筑牢畜牧产业兴旺根基
2017-12-28于康震农业部副部长
文│于康震(农业部副部长)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 筑牢畜牧产业兴旺根基
文│于康震(农业部副部长)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大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根据《畜牧法》的规定,今年我们遴选产生了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此,我谨代表农业部向各位委员、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祝贺!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农业部副部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主任于康震讲话
一、总结成绩,充分肯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成效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各异,遗传多样性丰富,是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完善保护制度、强化政策支持、夯实科技支撑、促进市场开发,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扎实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源保护能力明显增强。持续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护和遗传材料保存互为补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目前国家级场区库总数已达195个,其中基因库6个、保种场165个、保护区24个,比“十一五”时期末增加76个。累计保护地方品种249个,包括抢救性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39个。广西、广东、安徽等省区建设了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截至目前,已经纳入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达到419个,占地方品种总数的76%,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资源保护利用机制日益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随着《畜牧法》的深入贯彻实施,以国家保护为主,科研教学机构、龙头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保护的格局基本形成。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对重要资源采取多种方式联合保种。浙江、安徽等地实施省级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签订三方保种协议试点工作。江苏等地实施“科教企社”协同创新、“政产学研”联合推广新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促进了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三是资源市场预期价值大幅提升。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部分品种逐步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目前,充分利用地方品种素材培育的高产蛋鸡生产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品种水平。黄羽肉鸡占据我国肉鸡市场近半壁江山,山羊绒品质、长毛兔产毛量、蜂王浆产量等居世界领先水平。“十二五”期间,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基础上,成功培育了苏淮猪、潭牛鸡、苏邮1号蛋鸭等50个新品种、配套系,293个地方畜禽品种得以产业化开发,占我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总量的5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湘西黑猪、秦川牛、广西三黄鸡、德州驴、临武鸭等品种开发龙头企业年产值均已过亿元;盐池滩羊被列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品牌价值达67.28亿元。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文化价值也日益得到关注和挖掘。各地通过建设畜禽遗传资源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组织兔肉节、赛马节、赛羊会、双黄鸭蛋节、斗鸡节等传统特色文化活动,为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增添了许多文化内涵。
四是资源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利用信息学模拟技术优化保种方法,制定了国家级保种场个性化保种方案,进一步提升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积极开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良种质特性和重要经济性状调控机制的研究和应用,家禽方面,“新扬绿壳”“苏禽绿壳”蛋鸡配套系培育应用了绿壳基因鉴定技术,京白1号、京粉2号蛋鸡配套系应用基因敲除技术发现并剔除蛋黄中的鱼腥味基因,成功缩短了育种周期;生猪方面,开展深度基因组重测序,成功构建重点地方猪种的DNA库,为下一步开展优良基因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一批国际或国内技术专利获得授权,部分原始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进程。《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成功出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这是第一部获得该奖的畜牧类图书,为加快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是政策法规支撑体系逐步健全。修订《畜牧法》,制修订《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范》等配套规章。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设立专门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机构,浙江、安徽等5省(区、市)相继出台配套规章,山东、云南等27省(区、市)发布省级保护名录,江苏、黑龙江等14省(区、市)成立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分级保护制度。农业部通过组织实施种质资源保护、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安徽、江苏、山东等省通过设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专项和行业发展项目,加强资源保护条件能力建设。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有力支撑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六是国际交流合作步伐加快。积极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的《畜禽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履行我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协助FAO完成“全球家养动物多样性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和《第二份全球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的编制。作为第九届粮农动物遗传资源政府间技术工作组成员国,参与制定FAO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则,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通过举办发展中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培训班等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了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知名度。
这些年来,我们凝聚全行业的力量,围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好评,但是受畜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叠加影响,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是资源安全形势越发严峻。我国地方品种资源相当一部分由农户散养。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散养大量退出,客观上造成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生存空间变小。目前,我国濒危和濒临灭绝品种约占地方畜禽品种总数的18%,超过一半的地方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资源的安全状况日趋严峻。二是资源保护能力亟待加强。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畜禽遗传资源,仍处于原始的自生自灭状态。还有少数几个在第一批国家级保护名录中即已纳入的畜禽品种,到现在仍不具备条件建设保种场或保护区。部分已建保种场基础设施简陋,保种群体数量不足、血统不清。三是资源保护技术研发和创新仍然滞后。适应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生理特性需要的专门化圈舍、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规程研究开发少,针对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良种质特性的深入挖掘不足、机理不清,制约了地方畜禽品种的有效保护。四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大部分地方品种资源品质、风味、保健、文化等优良特性开发利用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综合竞争力弱。随着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快速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特色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利用亟待加快。
二、适应形势,准确把握加快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畜牧业发展面临新的更为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突出表现在供给层面,迫切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畜牧业的良种源头和发展基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也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新要求新任务,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迫切需要加强畜禽遗传多样性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丰富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行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我国丰富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优质、高产、特色、抗逆畜禽品种的重要素材,但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受外来品种盲目杂交等影响,部分品种数量锐减,甚至有的濒危、灭绝。世界多国普遍发生的畜禽遗传资源日益衰竭的历史和教训表明,进一步强化落实对地方畜禽遗传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二是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基本解决了老百姓“吃肉难”的问题,但由于我国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特色、品牌产品少,与新时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矛盾开始显现,迫切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丰富多样,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口感好,是发展现代畜禽种业的重要基因库,是生产特色优质肉蛋奶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抓住加快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优势,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促进提质增效,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三是提升自主培育品种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地方特色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竞争优势所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外来畜禽品种,地方畜禽良种自主创新发展迟缓,良种产业受制于人,个别品种甚至完全被国外所垄断。要摆脱从前种源受制于人的被动状况,减少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必须加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地方品种资源和引进品种相结合,加快新品种自主创新培育,逐步实现畜禽良种从进口为主向自我为主转变,培植壮大民族种业,切实提升我国种畜禽的生产性能,从根本上增强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奔小康,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至2016年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扶贫攻坚任务更加紧迫艰巨。地方实践表明,发展养驴、饲养中华蜜蜂等特色畜牧业,对于一些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畜禽遗传资源原产地和主产区,有很多都是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在这些地区,发展畜牧业是当地农牧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依托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畜牧业,是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
“十三五”期间,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相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驱动,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种质评价体系、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和开发利用体系,努力开创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相融合的新格局,全面提升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主要目标是:确保重要资源不丢失、种质特性不改变、经济性状不降低,着力提高有效保护率,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提高5个百分点,省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提高10个百分点;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要立足于深度挖掘地方资源优势、提高企业育种能力、创新自主产权品种,着力提高国产核心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培植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民族企业,形成机制灵活、竞争有序的现代畜禽种业新格局。
在具体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要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技术推广机构的支撑作用,支持鼓励科研教学机构、龙头企业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巩固强化以公益性保护为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二是分级保护,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国家和省级分级保护制度,完善保护名录,科学确定保护优先序。落实品种个性化保护方案,确保重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三是依法管理,科技驱动。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强资源鉴定、保护、开发、合作利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创新保种理论和保护方法,充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为资源有效保护利用提供支撑。四是以保为主,以用促保。以有效保护为基础,以开发利用促进保护,推动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利用。挖掘地方品种开发潜力,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
三、凝心聚力,努力开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新局面
“十三五”是加快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全面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关键时期。要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统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找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着力点、关键环节,努力夯实现代畜禽种业发展基础,为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要健全保种体系,持续提升保护能力。在保护名录上,要根据全国资源状况和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优化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各省也要制修订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落实分级保护,各负其责,确保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保护布局上,要进一步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互为补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适当集中保种力量,统筹规划国家级核心基因库和区域性基因库建设,提高保护效率。在保护方案上,针对每个品种的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保种方案,指导保种主体适时调整完善保种方案,并加强专家对保种场区库一对一、点对点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切实提高保种效果。在保护方式上,要坚持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相结合的保护方式。下一步要对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中还没有建立保种场或保护区的畜禽遗传资源全面落实保种主体,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相应的保种场、保护区或基因库。要创新保护机制,鼓励开展“省级主管部门+县市政府+保种场”三方协议保种。要逐步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交换机制,适度丰富血统,扩大保种群数量,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
第二,要强化动态监测,实现资源信息全覆盖。要加快建设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继续组织实施畜禽地方品种登记,搭建监测平台,根据畜禽遗传资源濒危状况判定标准,实时监测各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保种状况,及时有效预警资源濒危风险,提高资源保护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各省也要依托农业部的平台,加快本省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国家级、省级保种场区库的信息联网共享。完成青藏高原区域畜禽遗传资源补充调查,查清我国青藏高原区域范围内牦牛、羊和蜜蜂等主要畜种的数量、分布、特性等,努力实现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信息动态监测全覆盖。
第三,要持续推进创新,加快开发利用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方品种为主要素材,突出独特性状持续选育提高,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抗病、节粮型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加快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地方畜禽品种种质特性研究、评估分析与优良基因挖掘,制定完善地方畜禽品种标准、养殖技术规范及其产品标准。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畜禽企业,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推相结合,整合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培育一批以特色畜产品开发为主导的大型畜禽种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畜禽种业品牌,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同时,要重视特色养殖与文化传承,加大蜜蜂、奶山羊、兔、水禽、马、驴、骆驼、鹿等特色畜种的开发,拓展地方特色品种的娱乐性、竞技性、药用性等价值,开发产业的旅游、观光等新功能,挖掘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传统文化内涵,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第四,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行业精准管理。要研究并加快组织实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绩效管理,实现对各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保种状况全程监督管控和综合考核评价。建立保种单位奖励和退出机制,保障资源保护工作的持续有效性。推动成立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联盟,建立重要品种资源省际保种协作组,完善联合协作资源保护机制。要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合作研究、开发利用的管理,完善畜禽遗传资源利益分享机制,保障各参与方互利共赢。整合保种场区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推广机构和企业的资源和科技力量,形成开发利用合力,建立合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以用促保,保用结合,协同发展。
第五,要加强支撑保障,实现依法保护利用。在资金支持上,继续实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推动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各地开展资源保护保险试点,改善资源保护条件,提高保护能力。在制度建设上,全面落实《畜牧法》,执行好《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推动制定和完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场区库管理办法。在技术支撑上,进一步发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国家级场区库和委员会专家组一一对接技术服务与考核。创新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理论,深入开展水禽和蜜蜂保种方法技术研究,深入研究应用畜禽遗传资源胚胎、精子、细胞等各种遗传物质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同志们,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十分重要和关键。希望新一届委员会,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凝心聚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各位委员、各位专家的智慧力量,认真履行好职责。一要发挥好“顾问团”的作用,积极为行业建言献策。委员会集中了国内农业科研院校、行业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单位的专家、学者,大部分委员、专家都是我国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领军人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大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咨询,为解决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提供咨询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发挥学术专长,敢讲真话,发表真知灼见,体现国家队的水平和实力。二要发挥好“智囊库”的作用,努力攻克保护与利用技术难关。专业委员会要与国家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改良计划专家组加强合作,深入开展相关领域的畜禽遗传资源基础科学和前瞻性技术研究,特别是一些小畜种、珍稀濒危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畜禽保种理论。要加快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突破技术瓶颈。三要发挥好“科技委”的作用,认真把好遗传资源评审关。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相关技术要求,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在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技术评审、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遗传资源鉴定和国家级场区库审验等工作中,履行好专家职责,要坚持客观公正,一视同仁,严格考评。四要发挥好“宣传队”的作用,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各位委员、专家要深入一线接地气、解难题,与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建立紧密联系,指导制定畜禽品种标准和保种方案,培训基层技术人员,面对面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要勇于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模范遵守学术规范,以身作则,严格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同志们,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相信在新一届委员会各位委员、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开创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文为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第三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