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豫农98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12-28王建华张清海

种业导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赤霉病新品种高产

王建华,张清海*

(1. 正阳县原种场,河南 正阳 463600;2. 河南农业大学)

小麦新品种豫农98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建华1,张清海2*

(1. 正阳县原种场,河南 正阳 463600;2. 河南农业大学)

从育种目标、亲本利用情况、育种过程、产量表现、品质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小麦新品种豫农98,并提出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豫农98;高产;栽培

1 育种目标

为选育出适宜河南省南部及相邻麦区雨水相对偏多、湿度较大区域,以及长江流域种植的高产、稳产、耐湿、抗病、晚播早熟的小麦品种,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等利用母本豫麦68、父本豫麦45选育出小麦新品种豫农98,2016年2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5024。

2 亲本利用情况

母本豫麦68是2000年河南省审定的强筋小麦品种,农业部(北京)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15.13%,容重814 g/L,湿面筋33.8%,干面筋10.9%,沉淀值41.0mL,形成时间4.0 min,稳定时间10.2min,面包重量150g,面包体积887 cm3,面包评分91.6,是河南省面包评分最高的品种。高抗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落黄期秆叶穗黄亮,抗干热风能力强,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椭圆形,粒色白,光泽亮,全角质,腹沟窄浅,一般产量8 250 kg/hm2。母本抗倒伏能力弱,耐湿性一般。

父本豫麦45是1997年河南省审定品种,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株高70cm,幼苗半匍匐,茎叶腊质层厚,叶色深绿,旗叶长,穗长方形,穗长10~13cm,白粒,容重805.5g/L,粗蛋白(干基)14.81%,干面筋11.71%,湿面筋34.54%,沉淀值42.8mL。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感纹枯病,一般产量7500kg/hm2。父本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测定,父本豫麦45是一个高产抗病耐湿丰产性好的品种。

豫麦68和豫麦45这两个品种均为豫农98育种人选育出的品种,所以对亲本的性状熟知,通过父母本杂交培育新品种以达到优缺点互补的目的。

3 育种过程

2004年用豫麦68和豫麦45开始杂交,2005-2009年在河南省许昌、驻马店、南阳、信阳进行系统选育和多点试验,性状稳定后,2010-2011年度在许昌进行品系鉴定,2011-2012年度在许昌、信阳、南阳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豫农98组合系谱见图1。

图1 豫农98组合系谱图

4 产量表现

河南省区域试验结果:2012-2013年度第一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区试,6点试验5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83.8%,平均产量5542.5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2.55%,居11个参试品种第八位。2013-2014年度第2年在该组继试,6点汇总6点增产,平均产量6 862.5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11.95%,增产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两年汇总均增产,平均增产7.3%,平均增产率91.7%。

河南省生产试验结果: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产量6352.5 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4%。

5 品质分析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结果,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蛋白质(干基)14.93%、14.29%,水分10.72%、10.69%,湿面 筋 29.9%、28.5%, 容 重 761g/L、820g/L, 白度75.5%、73.8%,沉淀指数81mL、86mL,籽粒硬度 69 HI、60 HI,降落数值 266s、447s,吸水量67.0 mL/100g、67.6mL/100g,形成时间4.2min、4.3min,稳定时间9.5min、4.6min,弱化度52 F.U、89F.U,出粉率66.6%、66.8%。

6 抗性鉴定

据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豫农98中感条锈、叶锈、白粉和纹枯病,感赤霉病。2013年区试中轻感条锈,中感白粉;未发现赤霉病穗,赤霉病鉴定抗性为中感(级别2)。2014年区试中,条锈中感(MS),叶锈中抗(MR),白粉病中感(MS),纹枯病中感(MS),赤霉病中感(MS),2015年生产试验中中感叶锈、白粉和赤霉病。

7 豫农98品种2015-2016年度在湖北省区域试验表现

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中等,茎秆粗、蜡质轻,穗下节长度中等,旗叶长度中等、上举,穗长度中等,小穗着生密,短芒,籽粒长圆型、白粒角质。有效穗546万/hm2,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2.7g;株高77.0cm;中早熟,生育期199.5d,同对照品种郑麦9023。豫农98平均产量7280.85kg/hm2,比对照增产3.76%,增产极显著。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中抗条锈,中感白粉,高感纹枯。田间倒伏≥4级的试点1个,平均倒伏面积5.0%。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2g/L,粗蛋白(干基)13.52%,降落数值424s,湿面筋含量(以14%水分计)29.0%,吸水量60.4mL/100g,面团形成时间2.7min,稳定时间46.2min,弱化度23F.U,粉质质量指数440mm,粉质评价值61分,最大拉伸阻力(Rm,135)665 E.U,延伸性(E,135)158mm,能量133.0cm2,R/E比值4.17。主要品质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8 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8.1 精细整地

为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深度23~25 cm,进行秸秆还田,增强土壤肥力,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水)的标准。耕作层要深,旱地20~25cm,稻茬地15~20 cm,耕后耙细(碎)、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

8.2 做畦开沟

垒筑田埂,建立麦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设施,挖好“三沟”(墒沟、腰沟、地头沟),开春后及时疏通“三沟”,使沟渠相通,以满足灌、排水的要求。

8.3 平衡施肥

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在耕地的同时要施足基肥,施有机肥345t/hm2、纯氮225kg/hm2,磷肥(纯磷)90~112.5kg/hm2、钾肥(纯钾)112.5 kg/hm2。为减少冬雪春雨造成的化肥流失损耗,避免小麦中后期脱肥早衰,将50%左右的氮素化肥后移到拔节至孕穗期间分两次追施。

8.4 适时适量播种

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药剂拌种是控制菌量的重要手段,拌种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g拌麦种50kg,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 g拌种30 kg,晾干后播种。为培育壮苗,形成根系发达、茎蘖数较多的小麦生产群体,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播种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比较适宜,播量控制在150~180kg/hm2,随着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

8.5 科学田间管理

为防止发生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要及时进行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为使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根据苗情适当追施化肥,促进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的分蘖率,并及时浇水。若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小麦徒长旺长,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出现大风天气小麦易发生倒伏。因此,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浇水。

8.6 适时防病治虫

小麦拔节期适时防治纹枯病,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中、下旬)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粘虫、锈病、白粉病和赤毒病等。喷药防治应按当地小麦抽穗前后的天气、苗情和病情进行合理安排。在齐穗开花期,可选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45%三唑酮福美双,或40%三唑酮多菌灵1 000~1500倍液喷雾。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时,加入25%吡虫啉225g/hm2和功夫菊酯1.5L/hm2,可兼治小麦蚜虫和吸浆虫。小麦锈病可用三唑酮等进行防治。

9 适时收获

一般在5月下旬小麦基本成熟,蜡熟末期是最佳收获期,整个麦田2/3的麦穗发黄时收割,不可过晚,以免籽粒脱落而减少收成。

S512

B

1003-4749(2017)12-0020-03

2017-08-17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61100110400)

王建华(1959-),男,河南正阳人,技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张清海(1943-),男,河南浚县人,本科,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

[1] 张清海,王志和,刘华山,等.河南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系谱追溯及其亲本组配技术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0(3):3-6.

[2] 张清海,刘万代,张桂兰,等.超高产强筋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创新[J].中国农学通报,2002(2):89-91.

猜你喜欢

赤霉病新品种高产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