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目标的深海探测打捞系统研究
2017-12-28胡测,鲁鹏,彭俊
胡 测,鲁 鹏,彭 俊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湖北宜昌 443003)
一种适应多目标的深海探测打捞系统研究
胡 测,鲁 鹏,彭 俊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湖北宜昌 443003)
针对一般的水下机器人难以有效地实现不同种类的水下沉物打捞问题,研制一种高机动性、适应多种目标的深海探测打捞系统。该系统配备多个推进器实现水下打捞作业的灵活控制,安装5功能液压机械手实现小体积沉物的打捞,设计专用打捞工具,实现大体积、大质量沉物的打捞。针对不同沉物目标给出了具体的打捞方法,为深海沉物的打捞系统研制提供借鉴。
深海;探测打捞;专用打捞工具;打捞方法
0 引 言
水下探测打捞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水下无人系统,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民用领域,随着频繁的海洋经济活动和科学研究,不断有潜水器、海洋探测仪器等贵重海洋工程设备丢失,需要对它们进行探测打捞、获取数据、查找丢失原因[1–2]。同时飞机、轮船沉没事故不断发生,飞机失事后需要探测打捞黑匣子,分析出事原因;轮船沉没需要打捞出重要物品。在军用领域,海军部队在进行海上训练、执勤时,不可避免发生训练目标或测量仪器丢失事故,设备丢失后必须要进行打捞,以分析失败原因、保护国家秘密。因此,十分必要研究一种专用深海探测打捞系统,以满足日益紧张的水下打捞作业需求。
水下探测打捞系统要能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须具备高效推进、灵活的空间运动能力,同时能在有限的空间配置不同的传感器和打捞工具以满足环境探测、目标识别、水下航行和水下打捞的需要[3]。国外比较著名的CURV系列机器人是典型的打捞系统,成功完成了丢失氢弹的深海打捞,开创了无人系统水下打捞的先例。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先后研制出自走式海缆埋设机CISTAR、“海龙”号、8A 4等水下作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以探测为主,虽然具备一定的水下打捞能力,但不能满足打捞设备多样性的需求[4–5]。
本文设计的探测打捞系统采用4个主推进器、3个垂直推进器的组合方式实现打捞作业时灵活的运动控制,配备5功能液压机械手和专用打捞工具,可实现水下小物体、大体积物体以及重载沉物的打捞。
1 深海探测打捞系统组成
1.1 系统总体设计
深海探测打捞系统采用开放型结构,便于设备搭载、推进器布置和各设备安装调试,最优地发挥各设备功能。系统由潜航体框架、浮力组件、综合控制装置、高压直流能源装置、探测识别装置、推进器、打捞作业装置组成。系统设计150 kg剩余浮力,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设备搭载需求。系统如图1所示,设备工作深度见表1。
1.2 推进装置
深海探测打捞系统在海底打捞作业时需要良好的机动性、抗流能力和控位能力,本文采用多推进器组合推进方式来实现。推进装置布置时尽量保证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不耦合[6],减少附加运动带来的控制难度;保证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直线航行能力、原地旋转能力和左右平移能力,机器人同时要满足垂直运动和打捞作业时姿态平稳。因此,水平方向采用4推进器环形45°的配置方式;中心垂直面60°对称布置里2个推进器;尾部垂向布置1个垂直推进器,当机械手伸出作业时减小纵倾角,保持系统姿态平稳。推进装置布置方式如图2所示。
1.3 探测识别装置
探测识别装置实现打捞目标的搜索和二次定位,并辅助打捞作业。该装置由声呐、彩色摄像机、照明灯及可俯仰机构组成。声呐和彩色摄像机固定支架上,照明灯分布于摄像机两侧并尽量远离摄像机,构成探测装置[7–8]。探测装置固定在机器人的前部,在目标搜索、识别、打捞过程中可随时调节俯仰机构辅助打捞作业。
1.4 打捞作业装置
打捞作业装置是深海探测打捞系统核心装置,包括大功率5功能液压机械手和专用打捞工具。通过机械手和专用工具的配合可实现小目标、轻载和重载3种沉物的打捞。水下小目标打捞时直接控制械手抓取;轻载打捞由机械手控制捕捉器捕捉目标,然后操控打捞系统返回母船,通过连接打捞目标的细钢丝绳实现打捞;重载打捞由重载打捞转接器,专用起吊竿和重载打捞绳索配合完成[9–10]。水下打捞示意图见图4。
2 水下打捞方法及流程
探测打捞系统完成打捞作业包括目标的搜索识别、打捞工具的挂放和目标的打捞回收3个过程,同时打捞目标的不同,具体打捞方法存在差异。
2.1 小目标打捞
打捞目标为黑匣子等质量、体积较小的目标时,水下打捞主要依靠液压机械手完成,通过操控探测打捞系统和机械手配合可完成打捞工作。具体流程为:1)确定打捞区域;2)布放探测打捞系统;3)声呐搜索目标;4)搜索到疑似目标后抵近目标,开启照明灯和摄像机识别目标,并观察周边环境;5)打捞目标确认后,操控打捞系统,控制机械手打捞目标;6)回收打捞系统,流程如图5所示。
2.2 轻载打捞
当打捞目标质量大于40 kg或尺寸超出机械手手抓尺寸时,需要轻载打捞工具实现打捞。通过探测打捞系统、机械手和专用工具的配合可完成打捞作业,具体方法如下:1)确定打捞目标;2)拆掉机械手手爪关节,安装轻载捕捉器;3)打捞系统自检完毕入水;4)打捞系统向目标点运动,开启声呐搜索目标;5)发现疑似目标后抵近确认目标;6)目标确认后控制打捞系统保持平稳,操作机械手控制捕捉器捕捉目标;7)摄像机确认目标捕捉完成后,探测打捞系统后退并控制机械手松开捕捉器;8)操控打捞系统上浮,小绞车系放细钢索;9)打捞系统回收完毕后,通过细钢索打捞轻载目标。具体打捞流程如图6所示。
2.3 重载打捞
重载打捞时,目标可为无锚索目标和携带锚索装置的目标两类。携带锚索装置目标打捞只需通过打捞系统携带锚链破断器破断锚链,目标浮出水面即可完成打捞。无锚索目标打捞时,具体打捞方法如下:1)确定打捞目标;2)拆掉机械手手爪关节并安装捕捉器;3)打捞系统自检完毕入水;4)打捞系统向目标运动,开启声呐搜索目标;5)发现疑似目标后抵近确认目标;6)目标确认后控制打捞系统保持平稳,操作机械手控制捕捉器捕捉目标尾翼;7)通过摄像机确认目标捕捉完成后,探测打捞系统后退并控制机械手松开夹具;8)操控探测打捞系统上浮,打捞系统的小绞车系放钢索;9)通过细钢索安装携带粗钢索的重载转接器,重载转接器沿着细钢索下滑与起吊竿对接;10)对接完成后通过粗钢索打捞。重载打捞流程如图7所示。
3 探测打捞试验
系统调试完毕后,针对不同打捞目标开展了打捞试验,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打捞性能。
3.1 小目标打捞
选定一开阔水域,分别布放一类似海底铠装电缆沉底目标和一小型悬浮目标,分别开展了打捞试验。试验过程中,探测打捞系统先通过前视声呐大范围搜索目标,远距离发现疑似目标后抵近观察,通过摄像机确认为打捞目标后,操作打捞系统的水下姿态位置和机械手的动作完成目标的抓取,抓取成功后控制打捞系统上浮完成打捞作业。典型目标打捞如图8所示。
3.2 轻载目标打捞
选定一宽阔、水底相对干净的水域,布放一重300kg,直径为533mm的典型航行器目标。探测打捞系统自检完毕后,将机械手手抓关节替换为捕捉器。系统布放入水,开启前视声呐搜索目标,声呐发现目标后,操作推经装置使打捞系统抵近目标,通过摄像机确认目标控制探测打捞系统水中位置及姿态,操作机械手捕捉目标,目标捕捉完毕后系统浮出水面,通过细钢索直接打捞目标。水下轻载捕捉如图9所示。
3.3 重载目标打捞
选定一合适水域,布放一重1 t,外形不规则海工设备目标。探测打捞系统自检完毕后,将机械手手抓关节替换为捕捉器。系统布放入水,开启前视声呐搜索目标,声呐发现目标后,操作推经装置使打捞系统抵近目标,通过摄像机确认目标控制探测打捞系统水中位置及姿态,操作机械手捕捉目标,目标捕捉完毕后系统浮出水面并释放细钢索,通过细钢索挂放重载打捞转接器,重载打捞转接器顺着细钢索下滑锁住起吊竿,与目标连为一体,通过与重载转接器相连的粗钢索直接打捞目标。重载转接器捕捉目标如图10所示。
4 结 语
本文针对一般水下机器人难以满足水下多类沉物打捞作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探测打捞系统,系统在有限的空间里配备多推进器以提高打捞作业控位能力,安装5功能液压机械手以实现小目标打捞。同时充分利用机械手的灵活性,设计与之匹配的捕捉器用于目标捕捉,并设计重载打捞转接器、起吊竿、水下绞车等专用打捞工具,实现不同种类的沉物目标打捞。针对不同种类打捞目标,本文给出了打捞方法和试验结果,为水下沉物打捞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1]陈强,张林根.美国军用 UUV 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0,32(7):129–134.CHEN Qiang,ZHANG Lin-gen.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of USm ilitary UUV[J].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32(7):129–134.
[2]王祖温.救助打捞装备现状与发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3,(20):91–100.WANG Zu-wen.Current development of rescue and salvage equipments[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20):91–100.
[3]刘芙蓉,陈辉.自主式水下潜器研究开发综述[J].舰船科学技术,2008,30(5):20–23.LIU Fu-rong,CHEN Hui.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J].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30(5):20–23.
[4]徐玉如,李彭超.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J].自然杂志,2011,33(3):125–132.XU Yu-ru,LIPeng-chao.Developing tendency of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J].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2011,33(3):125–132.
[5]徐玉如,庞永杰,甘永,等.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展望[J].智能系统学报,2006,1(1):9–16.XU Yu-ru,PANG Yong-jie,GAN Yong,etal.AUV-state of the art and prospect[J].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2006,1(1):9–16.
[6]魏延辉,田海宝,杜振振,等.微小型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系统设计及试验[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35(5):566–570.WEIYan-hui,TIANHai-bao,DU Zhen-zhen,etal.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the mini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system[J].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sity,2014,35(5):566–570
[7]陶元中,赖建云,王归新,等.打捞器设计报告[R].武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2014.
[8]KRAUTW K,SW IENCINSKIH J.Reliability of the mark 7 mod 3 arresting gear[R].American:AD-845390,968.
[9]曾军财.基于水下打捞与回收技术的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2,12(6):181–183.ZENG Jun-cai.Salvage and recovery technique of underwater equipment[J].Mechanical Engineering&Automation,2012,12(6):181–183.
[10]严安庆,江国金,吴中平.深水打捞利器-二分体式机械手[J].救捞专业委员会 2006 年学术交流会集,2006,113–116.YAN An-qing,JIANG Guo-jing,WU Zhong-ping.A salvage tool for deep water-sepamble manipulator[J].Committee of Rescue and Salvage 2006 academic exchangemeeting,2006,113–116.
Research on a deep sea detection and salvage system adapted to multip le targets
HU Ce,LU Peng,PENG Jun
(The710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Yichang 443003,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eneral underwater robot can not effectively salve underwater target,we develop a deep-sea salvage system with high flexibility and adaptability.The system installs a number of thrusters to achieve the flexible control ability of underwater salvage.After this,it equips with five function hydraulic manipulator to salve small volume target and special salvage tools to achieve large volume and high quality target salvage.Then,the salvage methods for different targets are given which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in deep-sea salvage system design.
deep-sea;diction and salvage;special salvage tools;salvage methods
TP273
A
1672–7649(2017)12–0095–05
10.3404/j.issn.1672–7649.2017.12.020
2017–04–22;
2017–07–12
胡测(1987–),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下航行器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