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微信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亲和力的探析

2017-12-27郭明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6期
关键词:亲和力实效性高校

【摘要】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交工具,已经成为新媒体的重要力量,更成为新时期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它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立足于微信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应用的实际,着眼于微信对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善用微信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亲和力的对策。

【关键词】微信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亲和力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81-02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強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微信于2011年推出以来日益受到大学生青睐并成为大学生“须臾不可离”的新形势下,如何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需求,运用微信这一新平台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亲和力,使之充满时代感和感召力,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成为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微信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平台

作为一种人际沟通的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鲜工具,微信由于功能强大、信息推送及时便捷也是很快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成为大学生个人意志表达和情感交流最流行的移动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在北京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就年龄结构而言,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2.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9.7%;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为 24.8%;就社交应用而言,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成为前三大社交应用平台,用户使用率分别为 84.3% 、65.8%和38.7%。由此可见,微信在大学生中应用广泛和普及。

微信的出现,帮助大学生实现了即时分享资源、传播信息、接收消息的愿望,满足了大学生情感表达、自我价值展示和娱乐沟通的需要,平等的话语地位客观有助于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深受他们的欢迎。随着微信社交软件的不断更新,微信为大学生自身学习进步发展和成长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道路。具体来说,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从腾讯网和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中主动获取信息,掌握自己想要的知识和资讯;另一方面,通过微信传播的信息也在无形中影响、塑造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道德观。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

微信的功能齐全而新颖,包括聊天、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等,具体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而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微信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传播快,覆盖广等特点,还具有个性化、大众化、交互性和随意性等优势,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一是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和推送的信息可以及时、迅速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重大事件、热点问题,能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大学生头脑。二是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更新了思政课教学的手段与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微信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实时了解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还可以用微信朋友圈私聊功能有针对性地对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适时修订教学内容、改善教育方法,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三是突出了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平等自由。信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即时远程信息交流工具,改变了那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民主和平等;并且在微信交流时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互动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淡化,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于“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召力与亲和力。

(二)消极影响。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不可否认,微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由其“零门槛”、虚拟性、随意性等特点和社交媒介本身固有的娱乐化属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一是微信对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不利影响。微信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推送相关的海量信息,但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成熟期,知识体系建构尚未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形,社会阅历尚不丰富,情感心理尚不成熟,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不可能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也很难识别境内外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伪装,对他们宣扬的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言论和意识形态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大学生的认知易产生偏差,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大学生面对微信上多元文化的冲突与激荡,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干扰,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他们的认知偏差和价值偏离,从而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践行,甚至对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动摇而误入歧途,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难度。三是客观上削弱了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微信为高校大学生与思政课教师之间提供了自由沟通与交流平台,老师或者学生作为信息的发布者跟评论者其地位是平等的,这在客观上对思政课教师的权威性构成了一种挑战。

三、微信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对策

当前,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有效利用微信进行教学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明确微信推送内容的定位导向,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思政课教师应利用微信多推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信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对正确、积极和健康的信息喜闻乐见,不为刺耳的“噪音”、“杂音”所迷。引导大学生微信应用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教会他们判断是非,主动内化有价值的正面信息,摒弃负能量,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endprint

(二)利用微信推送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微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微信作为工具和载体,其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由客体对象决定,因此需要调动大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性。可通过积极正面的师生良性互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号影响力,精准定位学生群体开展活动。可通过微信平台的后台回复以及留言功能,鼓励大学生积极给予平台反馈和建議,在有效收集分析大学生真实想法和呼声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展平台本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在形式上也要尽可能灵活多样,与时俱进。一要图、文、音、影并茂,版式编排上充分考虑大学生阅读习惯,给予学生愉悦舒适的阅读感受;二要线上线下精准结合,例如通过微信平台组织和发起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辅助传统教学的“翻转课堂”、“直播会议”等。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双向互动,做到线上线下精准结合,相互渗透,潜移默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吸引力。

(三)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会讲故事,而且要会讲身边的真人真事,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魅力、吸引力和公信力。为此,既要把思政课教学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件通过微信讲真切,还要有具体细节,才能更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利用微信构建全过程的思政课教学育人格局。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既重视课堂上的政治理论教育,又注重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努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可以利用微信搭建覆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的全方位育人平台。一方面,构建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分析和研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微信,培养学生自主辨别、使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微信给高校思政课加强和改进教学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和教学方式,开拓教育和教学途径,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亲和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侯继虎.“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

[3]沈震,杨志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03).

[4]朱茜.浅议新媒体新技术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2).

[5]柴素芳,刘培.以微信为载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作者简介:

郭明兰(1971-),女,山东冠县人,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和力实效性高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