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卫生学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思考
2017-12-27束俊霞
束俊霞
摘 要:食品卫生学作为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在以往教学中却存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育实质等问题,导致这门课程未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其作用。为了提高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很多学校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予以完善。该文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概括地总结了近年来提高了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的研究性教学法、PBL教学法和慕课等教学方法,并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3-0151-3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mpulsory basic courses for food majors, food hygiene is very practical. However, in the past teaching, there has been a heavy knowledge indoctrination, neglect of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which has led to the failure of this course to play its rol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od hygiene course during teaching, many schools reformed in teaching methods.The teaching effect ar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ed to take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Based on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PBL teaching methods and moocs, which hav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food hygiene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d them preliminarily.
Key words: Food hygiene;Teaching reform;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和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预防食源性疾病,保护消费者安全,偏向于应用性的一门卫生学科[1]。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其将来从事与食品相关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而高职院校食品卫生学教材内容单一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重点是要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并在教学目标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对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方法进行了总结概述,并进一步对改革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1 高职院校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教材缺乏创新性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食品卫生学教材都缺乏创新性,原有版本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有的章节内容甚至与其他课程重复,知识点和标准等也与国家最新颁布的食品卫生法规脱节等。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对知识是否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传统的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食品卫生学理论授课过程中仍普遍存在,有些经验欠缺的教师甚至照本宣科,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培养其实际应用的能力[2]。因此,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充实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对其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
1.2 学生主体作用不突显 传统的课堂模式就是“教师讲读,学生听记”,学生很难发挥其主动性。以我高职院校的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现象为例,学生在课堂表现比较懒散,积极性不高,加之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方向稳定性差[3]等特点,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教学环节要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参与者,让其真正融入课堂,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教学改革方法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实施自己的教学过程,虽然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主体仅是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自觉领会[4]。现代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发挥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而如今在各大高校推行的各种教学改革方法也是在教师主导的作用下,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1 研究性教學法 研究性教学是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一种教学。它以大学教材为基础,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与科学研究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既学到科学理论知识,又掌握如何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5]。
美国教育家梅兹曾说:“一言以蔽之,大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教授研究。”研究性教学采用教—学—践多元化教学,遵循全体性、倾听性、过程性、合作性和教与学方式多样性等原则。研究性教学是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它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课程教学时以知识点的应用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研究并发现相关问题,并鼓励学生在研究讨论中大胆地提出质疑,直至得到结论为止。该教学法能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食品卫生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为达到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突出学生参与的效果,应将其理论课程教学与实习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及应用创新等能力。但高校教师的素质普遍难以满足教学改革特别是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需要[6],而高职院校为专科层次,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思想观念上存在功利性因素、专业负担重、科学研究素养缺乏,故高职院校推进研究性教学进程中存在着困难,还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展开。
2.2 PBL教学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ing,PBL)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7]。它以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认知构建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由问题的特点与重要作用、学生的活动特点和教师的活动特点3个要素构成。它最早是在美国的某些医学院校试行,目前正越来越被许多教育和培训领域所采用和重视。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可创设协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科学的认识论为指导,通过感知、理解、巩固、运用4个教学阶段,从元知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及学生文献检索和网络资源运用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在食品卫生学课程中学到食品污染时,可以先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食品污染事件,然后自己去分析探索原因,帮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危害来源等,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而在实践运用中,虽然PBL教学法在很多方面优越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但 PBL 教学法涉及到教育观念、教学培训等的变革,PBL教学在我国各大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全面顺利地展开仍然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将PBL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网络教学,以弥补PBL教学的不足[8]。
2.3 慕课 “慕课”发源于美国,是英语缩略语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译,意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广播电视、互联网、函授等远程教育形式,“慕课”具有大规模与开放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以学生的“学”为主的3大显著特点,不仅能提供优质的免费教育资源,还可模拟一个较完整的教学过程[9]。故“慕课”的问世受到高度关注,世界各国也竞相推出各自的“慕课”平台。蔡荟梅[10]也曾在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借鑒运用,通过“慕课”教学提升了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参与性,并显著了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进入2013年,“慕课热”也逐渐在褪去其热潮[11]。人们也开始质疑和否定慕课,因为其只能作为教师指导教学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虽然它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的教育改革,但是要彻底取代传统大学的教学课程,也不大可能。所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高职院校)也不能将重心寄托于慕课,而是要不断去创新,争取在未来开放更多新的访问平台,供人了解更多时效性的前沿内容。
3 结语
上述几种食品卫生学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改革方法,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可以考虑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尝试用“微课”、以及学生讲座等形式,来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此外,新的教学改革还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还要结合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实际,完善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合格的食品行业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计国,甄润英.食品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柳春红,孙远明,雷红涛.CBS对食品卫生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6):68-70.
[3]李晓华.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04):37-38.
[4]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5]刘斌,何晓华.食品卫生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35-136.
[6]雷仕凤.地方高校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20-21.
[7]张华.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8]邓颖,邱志超.PBL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5,13(01):149-150.
[9]陈今朝,刘达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72-73.
[10]蔡荟梅.“慕课”对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农产品加工,2015(07):84-85+88.
[11]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1):10-17.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