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罕坝困难立地攻坚造林

2017-12-27崔岩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3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

崔岩

摘 要:该文针对石质山地与沙化土地立地条件差、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弱、造林成活难的现状,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结合实际,从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各个环节入手,探讨提高造林成效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3-0090-2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绿色是根本,林业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国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河北省于2014年启动了绿色河北攻坚工程。塞罕坝林场为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实现“双增”目标,2011年启动实施了困难立地攻坚造林工程,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活一次成林的绿化目标,并总结出了一套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

1 塞罕坝气候及现有荒山概况

1.1 气候状况 塞罕坝林场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属冀北山区与内蒙古高原交汇区,坝下、坝上过渡带,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错带,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海拔1010~1940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无霜期59d、年降水量452.0mm、年蒸发量1339.2mm、年平均大风日数69d(含5级)、平均积雪天数169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8.7h、日照率为57%。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低温寒冷;春短,干燥多风;夏季不明显,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风多且大,易春旱,生长期短。大风、沙暴、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较多。

1.2 现有荒山概况 据2012年第4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塞罕坝林业用地面积92634.7hm2,其中宜林地面积5982.2hm2,占6.46%(表1)。

经实地踏查,立地条件好、土层深厚的宜林地较少,不足20%,且多为0.67~1.33hm2的林间空地1066.67hm2;大面积的荒山多为石质山地(为表层土多在15cm以下、瘠薄,下面均为石砾层,坡度25°以上,施工难度大、立地条件差)或沙化地段,这类林地土壤贫瘠、蓄水保墒能力差、造林成活难,属难啃的“硬骨头”,为塞罕坝建场以来很少涉足或造林未成活地块。

2 造林技术与方法

2.1 树种选择 主要以营造乔木为主,选择适合本区域的乡土树种资源,打造多树种和乔、灌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以利于发挥良好的生态防护功能,保持生态稳定性为主要目标,增强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稳定生态系统。塞罕坝地区一般选用樟子松和油松及其他耐寒、耐旱的乡土树种。

2.2 密度 在遵循造林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此类立地的造林密度要根据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培育目的(如防护林)合理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一般石质山地株行距为3m×4m或3m×3m、沙地株行距为2m×3m。

2.3 整地

2.3.1 整地时间 为保证造林成效,石质山地在造林前一年夏季进行整地作业,以利于蓄水保墒、并利用雨水冲刷在穴内聚土;沙地可进行现整现造,以减少土壤蒸腾和流沙侵蚀。

2.3.2 石质山地整地 针对石质山地采用80cm×70cm×30cm规格的鱼鳞坑或70cm×70cm×30cm大规格穴状整地。整地时穴内下沿深度不得低于10cm,将穴内石块清除整齐垒于坑下沿,再在大穴内整出30cm×30cm×30cm的小穴(即大穴套小穴整地法),小穴范围内不得有的石块、全部为土(土不足埋没容器苗容器时,进行人工客土作业,确保苗木栽实)。

2.3.3 沙地整地 采用常规穴状整地,规格为50cm×50cm×30cm、70cm×70cm×30cm,呈外浅内深小反坡形状,穴面深度不得低于10cm(下沿深度),穴内所有树根、石块、杂草等必须切断并清出穴外。

2.4 苗木的选用与运输

2.4.1 苗木的选用标准 结合立地条件与施工难度,本着保活和利于操作的原则,所选苗木必须为苗高25cm以上、装桶培育2年以上、粗壮抗性强的大规格良种容器苗,以增加基质容量、延长基质有效期、增强苗木抗旱抗逆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具体要求见表2。

2.4.2 容器苗的起苗時间 此类苗木可根据造林时间随起随栽,如在雨季(苗木生长季节)进行,在起苗和运输时做好苗木顶芽的保护,切忌损伤苗木。

2.4.3 起苗、装箱与运输 造林前两天苗木必须先浇足底水,以便于水分充分渗透;起苗时间应与造林时间相衔接,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起苗时轻拿轻放于专用苗木周转箱中(高度以超容器杯10~20cm为宜的塑料箱或其他材料制作箱具,大小以方便人力搬运而定),苗木装箱后要挤紧,不松动,后将苗木中转箱装车运输,到达山场的苗木做到保持容器内基质完整、不松不散、苗木无损伤。

2.4.4 山场苗木保湿 随散苗随栽植,待栽植的苗木要集中摆放、淋水、用草帘等物遮盖,禁晾晒时间过长,当天运到造林地的苗木当天栽植完毕。

2.5 苗木栽植技术

2.5.1 栽植时间 针对河北坝上地区干旱少雨,造林季节以春季为主、雨季造林为辅。春季具体以土壤解冻深度达到或超过30cm为宜,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进行;雨季造林在7月份下过1~2次透雨后进行适时造林,但必须保护好苗木嫩梢顶芽,防止折断、损伤。

2.5.2 栽植技术 (1)散苗:造林地地势平缓的地块直接利用运输工具在造林地内散苗;坡度较大的地块采用人工背、挑二次散苗。散苗要注意轻拿轻放,靠穴的上沿直立放置,避免造成散团影响苗木成活。(2)栽植:在预先整地的穴内,采用人工用普通铁锹(镐)挖(刨)穴等方式,穴的大小和高度在25cm×25cm×25cm以上,穴底部平整,在容器苗底部从下向上1~2cm处用刀割除(目的是割掉在容器底部盘结的根系,防止苗木窝根),然后再从容器侧面将容器轻轻划开(不能过深伤及苗木根系),带桶轻放于穴内,培土至容器苗1/3处,撤掉容器外皮后用手挤实,再分二次填土至2/3和填土略高于容器苗用手挤实,整理出集水穴面;容器苗基质面与地面相平,外围挤实,不透风,土球直立、完整、不松不散。

2.6 辅助保障措施

2.6.1 覆膜 (1)地膜规格:地膜规格根据整地穴大小进行定制,一般采用大小为60cm×60cm,中间制作一个直径10cm的圆孔,厚度为0.3mm,如地膜太薄除不易操作外,主要是易损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2)覆膜技术:将苗木栽植后,沿苗木地径周围向外整平,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最后成“锅底形”,苗木根部在最低处,利于聚水保墒。将苗木侧枝隆起,从苗稍将地膜从圆孔套入整平,四周压实,最后将膜表层全部覆盖上2cm左右的土,防止地膜风化,延长使用时间,充分发挥使用效果。

2.6.2 埋土防风防寒 塞罕坝冬春两季风大、寒冷,易使苗木产生生理干旱、冻害,一般在10月上、中旬需要在造林后的1~2年对栽植的2~3年生樟子松、油松、云杉等苗木进行防寒防风作业。由于立地条件不同,一般沙地采用苗木覆土、石质山地采用草帘覆盖。⑴石质山地防风防寒:一般草帘规格为1m×2m,将草帘从中间切开,每块的规格为1m×1m左右,将草帘对折后覆盖于苗上,使苗木弯向坡上方,草帘中间悬空,避免折断苗木,四周压实,第二年春季苗木开始生长时撤掉草帘,并收回。⑵沙地苗木防风防寒:在土壤即将封冻前进行作业,埋土时先取一锹土垫在苗木根部作为枕土,之后再取土顺苗木垫枕土的方向轻盖在苗木上,直至将苗木盖严,如造林地有坡度,埋土方向将向坡上方向,不能使苗木倾倒向坡下方向。在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生长前、避开大风天气进行撤土,撤土时使用专用的耙子,在撤土过程中沿苗木倾倒方向依次将土撤去,并将苗木扶正。盖土方式一定要控制盖撤土时间,盖得早或撤的晚均易焐苗,撤的早苗木易受风害,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作业时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适时进行作業。

2.6.3 浇水施肥 苗木栽植后,根据天气降水情况,本着保证苗木成活为原则,适时进行浇水保活;造林二年后,由于沙地或石质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养分含量低,为确保苗木养分供给,于6月中旬苗木开始生长进行穴状施肥,每株按11比例施复合肥和尿素40g左右,以促进苗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

3 结论

通过对2012年千层板林场实施69.4hm2石质山地和沙地等困难立地造林地块进行的跟踪检查,通过规范栽植程序、严格苗木质量管理、强化抚育管护措施,此类立地造林苗木成活率、生长量、保存率均能达到较好立地条件造林所能达到的各项指标,基本实现一次造林一次成活一次成林的绿化目标(表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如何正确掌握造林方法与技术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