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溧水区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017-12-27徐璟吴息正贺静刘聪
徐璟+吴息正+贺静+刘聪
摘 要:溧水区小麦赤霉病在2016年发生较严重,农民遭遇严重经济损失。为寻找适宜该地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该研究于2017年在溧水区白马镇曹家桥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3.86%,效果最佳。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3-0076-2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年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严重威胁着小麦的安全生产。小麦赤霉病是由若干种镰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侵染流行为害程度取决于品种的抗性及茬口、田间菌源、易感生育期气候条件及肥水管理、种植密度等。其最佳防治适期为扬花期,扬花期是采用化学防治控制其发生流行的关键阶段。为了保证试验效果,本次试验严格按照试验操作规程,进行二次施药,旨在进一步寻找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有效药剂,为大面积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47%多·酮WP,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40%戊唑·多菌灵SC,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3)42%咪鲜·甲硫灵WP,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5)40%丙硫·戊唑醇SC,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参试作物及防治对象 参试作物为半冬性小麦,品种为扬麦158号,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6个处理详见表1,3次重复,随区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33m2,共2400m2。除药剂因素外,其他农业管理措施一致。
1.4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溧水区白马镇曹家桥。试验田块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马肝土,土质地偏粘,保水保肥性能好,透性好;小麦为条播,2016年10月26日播种,前茬为水稻;试验时小麦长势良好,均匀一致,正处于小麦扬花初期;该地土壤肥力、栽培及施肥管理水平一致,符合当地的农业实践。
1.5 施药时间和方法 本试验于4月14日下午4:00—6:00,小麦扬花初期(5%扬花)第一次施药,6d后于4月20日下午3:00—5:00,按照第一次的操作方式,进行第二次药剂防,共用药2次。各处理按1hm2药液兑水450kg,使用3WBD-16B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常规均匀喷雾。
1.6 调查内容和计算方法 施药时同时调查并记载小麦扬花情况。最后一次用药后,病情稳定时进行防效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个点0.25m2,调查按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记载每小区总穗数、病穗数并进行病情分级,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及防效,方差进行差异性分析。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参试药剂对小麦有无药害和不良影响。
分级方法:0级:无病;
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
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
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
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病指-处理区病指)/空白对照病指×100。
1.7 气象资料 4月14—30日以无雨天气为主,仅4月20日多云到阴有小阵雨,雨量微。4月14日始至5月16日止共计雨日为8d,平均温度19.6℃,最高气温31.7℃(5月11日),最低气温8.7℃(4月28日),雨日8个(日降水量≥0.1mm),累计降水量89.9mm。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施藥后各处理均没有出现药害症状,说明以上药剂对小麦安全。40%丙硫·戊唑醇SC处理区较其他处理区小麦叶片清秀,叶片功能期延长,光合作用积累物质多,增产作用明显。
2.2 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2和表3可知,处理5(40%丙硫·戊唑醇SC)病指防效(控病效果)最高,为93.86%,株病率防效(保穗效果)最好,为89.87%,是本次试验中防治效果最理想的药剂,与其他各处理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处理2次之,病指防效为82.1%,株病率防效为80.38%。处理4病指防效为73.33%,株病率防效为71.57%,略高于处理1和处理3,处理1病指防效和株病率防效分别为65.6%,66.78%,处理3病指防效为59.35%,株病率防效为60.35%,处理1和处理3保穗效果和控病效果相当。
3 讨论
小麦赤霉病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在选育抗病品种和科学田管的基础上,药剂控制小麦损失是最有效的措施。通过试验进行药剂防治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用药适期,坚持在扬花初期(5%穗扬花)首次用药,并在5~7d后再用药一次,确保防治效果。
(2)选对农药品种,40%丙硫·戊唑醇SC不但防效高控病效果好,而且有一定的保叶增产作用,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40%丙硫·戊唑醇SC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
(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及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品种的抗性、田间菌源、气候条件,其中气候条件是主导因素,防治小麦赤霉病应掌握“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1]沈雨.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J].基层农技推广,2017(02):40-41.
[2]杨荣明,吴燕,朱凤,等.2010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1(02):16-19.
[3]周坤,王功庆,尹贝贝.小麦赤霉病防治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3(09):23-24.
[4]曹涤环,姚伏初.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山东农药信息,2013(04):44-4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