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两者的契合

2017-12-27郭玉霞

考试周刊 2017年50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高校教育传统文化

郭玉霞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现代高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涤荡下,传承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利用高校语文教学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水平,实现现代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本文立足高校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指导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校教育;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文化融合

在高校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合和渗透传统文化,对于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水平,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受现代经济和社会影响,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高校语文课堂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探索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是每一个高校语文教学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都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 高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一) 传统文化缺位现代语文课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存在严重不足。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很多高校语文教学盲目追求现代性,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采取“快餐式”教学模式,不注重融入传统文化要素,忽视了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使现代高校语文教学失去了应用的文化依托于支撑。

(二) 传统文化教学缺乏创新

随着现代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很多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注重理论与方式上的创新,单纯以为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就是开展古诗、古文等内容,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课堂没有有机融入起来,传统文化教学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下去,导致学生也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高校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作为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索。

(三) 学生缺乏足夠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高校语文教学体系下,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兴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占据了思想高地,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很多东西都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的课堂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具有功利性,不注重自身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学习。从源头来看,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的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吸引力,自然也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升高校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存在着诸多不利影响。

二、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水平

在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内,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也是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索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可以有效融入多样文化要素,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理解和接受程度,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帮助学生理清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进而用传统文化精髓指导现实学习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语文研究者与教学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高校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价值,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二) 提升母语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从当前高校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明显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语文和英语等其他语言学科处于平等位置,没有突出母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通过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母语的文化亲和力,提升母语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树立相应的文化根基,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察文化发展脉络,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是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持母语主体性地位的必然举措。

三、 推进高校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有效策略

(一)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提升文化教学的综合性和层次性。从目前高校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热衷于引入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很多教师不管是授课内容还是授课方式,都具有较强的西化特征,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此,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传统文化。举例来说,在开展古文经典讲解的时候,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框架,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不仅仅要讲解一般的字词与语句知识,同时要注重背景文化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感知能力,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目标,通过知识点的串通与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现代语文知识体系。

(二) 注重语文教学延伸阅读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传统文化理解和掌握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网络等现代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碎片化的知识开始充斥学生的生活。根据权威调查显示,现在有阅读习惯的高校大学生相比十年前,下降了大概50%,基于此,帮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网络上的碎片化知识大量存在,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引导作用,定期向学生推荐好的传统文化作品,通过开展读书会等方式,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知识,理解传统文化内容,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三) 注重传统文化的提炼总结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体系接受教育。由于学生素质差异较大,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不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传统文化内核,缺乏足够的感知与总结能力,无法掌握其文化内涵与核心。基于此,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帮助学生综合和提炼文化内核,让学生真正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文化知识层次,实现高校语文教学目标。从当前的高校语文教育结构来看,传统文化呈现出零散结构,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学生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体系。endprint

(四) 强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重视传统文化,或者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构建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联系。从精神内核来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一脉相承,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通过梳理二者之间的文化脉络,实现二者的有机联系,并且通过方法论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利用传统文化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实现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目标。

(五) 加深学生的传统文化情结

由于现代社会日趋浮躁,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化情结。作为高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创新模式,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兴趣教学方式,充分践行“生本理念”,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加深学生的文化情结,引导学生深入自主探索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参与度和代入感,让学生更深层次融入语文教学体系,实现现代语文教学目标。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校语文教育体系下,越来越强调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当代语文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因此探索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方式,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实现传统文化复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优化和转变教学结构,探索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式,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素萍.浅析网络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0,32(3):64-68.

[2]陈少志,杨晓东,李秀萍等.新时期地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走向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69-72.

[3]王艳杰.高校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其人文素养研究[J].知识经济,2014,(6):169.

[4]罗锡英.传统与现代:新旧瓶子同酿大学语文韵味[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136-139.

[5]汪淑双.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J].绥化学院学报,2016,(3):124-126.

[6]黄志程.大学语文教学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58-260.

[7]刘永红.全球化语境下的大學语文教学[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6):79-8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高校教育传统文化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