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2017-12-27
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
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为了辨明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深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之中,清理这一场事关中国人整体利益与人类未来可能性的世界史事件,理解其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探索未来发展的新命题。
我們在组稿过程中发现,我们约组的不同作者,在分析、梳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不同问题和结构之时,都有着某种共同指向:改革开放无疑是一次开端,但也是一种延续。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传统文明形态的大国,在持续探索如何实现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转型。
在这组文章中,姜义华将中国的改革开放置于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寻求现代化建设的努力之中,指出改革开放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激发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活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受制于漫长的传统,受制于长期农业文明的熏染,仍然保持着顽强的“农民性”。过去,在现代化的思路之下,我们总是习惯将“农民”、“农民性”等同于“落后”,并将之本质化、绝对化、固定化。然而,改革开放恰恰如同中国革命一样,激发了这些过去被认为是“落后”的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身上独特的创造性。
曹锦清与房宁的文章分别聚焦于土地问题以及政治发展进程。曹锦清在文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高度相关;在这种土地制度之下,改革开放对内引入市场经济、对外融入世界市场才能形成动态循环,市场经济推动下的工业化进程也才得以快速展开。房宁在梳理了政治改革的基本过程之后指出,改革开放中政治改革的特殊性在于,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在推动工业化的过程中,以生产性激励为导向来进行制度安排,从而保证制度变革与生产力的发展相匹配。
林炎志的文章则从工业化本身的客观性出发,他认为,五百年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说明,工业自身的发展进程会推动不同禀赋的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成为“领先国家”;而他更具前瞻性地指出,当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到了工业化4.0的历史关口,未来面对新型工业化的任务与使命,需要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建设更优良治理体系的平衡。
改革开放已经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的中心舞台。从改革开放40年出发,我们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会面临更复杂的矛盾与挑战。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是我们编辑这一组讨论的出发点;我们也希望以此为起点,引发思想界更为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