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锋:大医精诚 博施济众

2017-12-27

福利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孤儿神经外科医生

· 本刊记者 王 堃

凌锋:大医精诚 博施济众

· 本刊记者 王 堃

凌锋与她的两个养女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仁爱之心。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有这样一位医者,她用精湛的医术一次次与死神拔河,让患者重获新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她作为300多个孤儿的妈妈,将仁爱之心化作阳光雨露,滋润了孩子们干涸的心田,她就是中国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学的创始人凌锋。

初见凌锋,一头清爽尽显干练的短发,一身精致优雅的西服套装,一副时尚俏皮的桃粉色方形眼镜,脸上总洋溢着阳光灿烂的微笑。1951年出生的她早已过了花甲之年,可身上那份优雅、大气、从容,不禁让人联想到她的名字:她身上透着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淡淡幽香……

敬畏生命

凌锋是我国最早开展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的著名医学专家,她毕业于当时在上海的第三军医大学,1982年留学法国巴黎进修介入神经放射学,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居里医学院国际显微外科中心训练,以全优成绩通过考试。回国后在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神经外科和神经病理科分别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她前往英国伦敦国家神经及神经外科医院神经外科做访问学者。1991年凌锋回国后,分别在解放军总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神经外科工作,并担任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主任。

在40年的神经外科职业生涯中,凌锋每天与死神打交道,有的病人被伤病折磨得奄奄一息,治疗后却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有时又因一个不经意或考虑不周,就有可能发生术后并发症。凌锋说:“每当我在门诊室里或查房时看到病人那种无助的神态,更让我由衷地感悟到健康的可贵及帮助病人的责任。”

在凌锋的记忆里,有一个病人至今令她记忆犹新。病人叫赵春花,是陕西延安人,她患有高颈段脊髓血管畸形,四肢瘫痪。经过凌锋的悉心治疗,她的上肢逐渐有了些活动能力,但情况仍不容乐观。高额的手术费已经让这个小村庄里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她不得不选择回延安做康复治疗。凌锋每每整理翻阅病例时,常常想起她。

8年后的一天,凌锋像往常一样在门诊室里为病人看病,轮椅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赵春花,她的手里捧着两副漂亮的手工鞋垫。

凌锋高兴地说:“你怎么来啦?看起来恢复得不错呀!”

“凌教授,我是专程来感谢您的,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8年来,我坚持自己做康复训练,如今我的双手已经能做基本的家务了。这是我亲手绣的两副鞋垫,希望您能喜欢。”

此时的凌锋百感交集,这个病人向她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感激之情,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赵春花用自己的意志、顽强、乐观、感恩,向世人特别是医生传达出对健康的渴望。

凌锋说:“从那时起,我就把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它是手术前严谨缜密的分析,手术中一刀一剪的精准,手术后无微不至的视察,决策时无微不至的思考。在生命面前,再怎么认真都不过分!”

还有一位病人名叫刘春霞,因脑干延髓腹侧动静脉畸形术后四肢瘫痪伴呼吸障碍,她被送到重症监护观察。两个星期过去了,刘春霞有了一丝恢复的迹象,但医护人员告诉凌锋:“刘春霞交的住院押金早已用完,她的家属说再也拿不出钱了。”

“救人要紧,先别考虑费用。”凌锋坚定地说。

一个星期过去了,在凌锋的不懈努力下,刘春霞从死亡的边缘被挽救了回来。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她居然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留下了一封信和一对金耳环,欠下了8万元住院费。凌锋说:“不管怎么样,她还活着。钱还能再挣,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这笔钱总要有人来承担的,凌锋用自己和全科室医生一年的奖金填补了这笔住院费。

一年后的一天,不辞而别的刘春霞的丈夫带着2000元钱和两袋大米来到了医院。一见到凌锋,惭愧地说:“凌主任,我对不起您,我当时真的身无分文,这一年来我到处打工挣钱,为的就是能把这笔钱还上。”凌锋说:“没关系,我能理解你的苦,没有什么比活下来更重要。住院费医生们已经帮你还了,钱你拿回去,这两袋大米就分给大家吧。”

后来凌锋得知,刘春霞康复得越来越好,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把这2000元钱捐给了一个白血病患儿。凌锋想:当初的仁爱之心挽救了一个美好的生命,现在这份爱心生根发芽,传递给更多的生命了。

爱的嘱托

1998年,凌锋接收到一位名叫胡曼丽的患者,当时她被诊断为患有恶性脑瘤。作为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创始人,胡曼丽向凌锋提出了托孤的请求:“凌教授,我知道我的病情不太乐观,我唯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孩子们,我们的学校刚刚成立,孩子们好不容易才有了家,我不想再让他们流离失所了。”胡曼丽恳求道。

“我答应你,你就安心治疗吧,一定会好起来的。”凌锋安慰道。

幸运的是,胡曼丽的术后诊断并不是肿瘤,只是一个囊肿,手术后很快就恢复了。”但手术前的嘱托和许诺,凌锋从没有忘记,她决定亲自去丽江看一看。

凌锋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风景旖旎的丽江古城中,小桥流水边,一群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雀跃着“飞”向凌锋。“我当时觉得心里暖暖的,我太喜欢这些孩子们了!”凌锋高兴地说。

这是凌锋第一次见到拉姆,一个摩梭族的孤儿,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一看到凌锋,这只小手一路上紧紧地拉着凌锋的大手,再也没有松开过。凌锋说:“拉姆能歌善舞,乖巧懂事,那一刻我就觉得这孩子跟我有缘,她长得都跟我很像。”

当时助养一个孩子一年是4700元,并签订助养协议,凌锋决定助养到拉姆独立生活为止。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学校通知凌锋,拉姆已经被人助养了。凌锋说:“君子不夺人所爱,我从北京来这里一趟也不容易,你们再帮我找一个孩子吧。”

就这样,凌锋又见到了何兴凤。凌锋脑海中刻印着当时的情景:“那时的她还不会说汉语,一口纳西话,跟一群孩子们在房檐下蹲坐着,像一排小土豆一样。”言语中透着丝丝的怜悯。此次丽江之行凌锋的先生陪她一起去的,当时先生一眼就看中了坐在房檐下的何兴凤。

有时候人生就像是一场戏,当夫妇俩收养了何兴凤之后,便接到了学校打来的电话说,拉姆的收养人放弃了收养。就这样,凌锋和先生决定一起收养这两个孩子。也就是从那时起,凌锋与丽江孤儿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凌锋看到孤儿学校资金缺乏,她想办法募款以帮助孩子们。2005年起,凌锋征得医院同意在办公室开展义诊,所得的全部收入都捐给了孩子们。之后,她又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下成立民族孤儿救助基金会,为孩子们募集善款。

凌锋说:“我唯一的本事就是看病,我只会看病。我的个人能力有限,但是这是一个窗口,我给一个病人看病就传递给一个病人,我要给100个病人看病了就传递给100个病人。”

“以医会友”是凌锋这些年来支撑这个学校的唯一途径,基金会成立11年来,凌锋靠义诊、会诊和各种募集善款行动,为孤儿学校共募集善款5000余万元,为贫困地区26个少数民族的1300名孩子提供了学习、生活等多种帮助。

何兴凤说:“我觉得妈妈为学校做了很多,她不仅仅是在帮助这个学校,她是在帮助更多无依无靠的孩子,让他们走出童年的阴影,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其实,凌锋在帮助孤儿学校期间也遭遇了重重坎坷。2007年,学校的资质出现了问题,面临着关闭的危险。一想到孩子再次失去家园的悲伤,凌锋百感交集:“当时我唯一的动力就是我知道自己是孩子们的母亲,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放弃自己的孩子,不能让孩子们没了家,再难也得咬着牙往前走。”凌锋坚定地说。

经过东奔西走、多次协商,最后,凌锋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丽江民族孤儿救助基金项目主任”的身份,为孤儿学校的孩子们提供全额资助,终于保住了孩子们的家园。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凌锋面对孩子的时候永远是笑容满满,她始终希望孩子们快乐地生活。

在凌锋看来,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能否给孩子们一个大舞台,让孩子们释放天性是凌锋一直以来的梦想。“我能够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吃饭穿衣,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信。”2015年,凌锋带领丽江孤儿学校的孩子们在全国政协礼堂首演大型原创儿童舞蹈诗“蓝月谷”,大获赞赏;2016年,凌锋又带孩子们登上了深圳大剧院的舞台;9月,孩子们走进了纽约的联合国大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

目前,凌锋收养的两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拉姆正准备出国学习医学护理专业,何兴凤已就读中央民族大学,学习民歌专业。从4岁与凌妈妈结缘,如今她们早已是亲密的一家人。何兴凤说:“凌妈妈就是我的亲妈妈,她对我和姐姐的好都超过了我的哥哥(凌锋的亲生儿子)。”

爱的延伸

凌锋常说:“我们不仅要让病人‘活着’,还要让病人活得有质量!”因此,她发起成立了北大医疗康复医院,为了让“病人有质量的生活”倾注了巨大心血,被大家称为“最不清闲的名誉院长”。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有机会接受专业、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北大医疗康复医院成立以来开展了很多公益项目,体验者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也给这里的病友及医护人员带来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传播了正能量。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迎来了5位残疾人体验者,开启为期两周的康复治疗体验之旅。经过专家及康复师团队的评估,分别制定出每个人专属的体验方案。入院以来,他们与其他在院病友一同训练、生活,还参加了常规康复课程之一的太极康复。在康复治疗师的带领下,大家都好奇而认真地学习着。刘军是其中的一位体验者,在参加完康复训练后感激地说:“刚来到这里,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陌生感,现在我们和其他的病友已经像家人一样亲密了,真心感谢凌院长给我们这次机会,让大家放松心情,舒展身体。”

除了做院长、做妈妈,凌锋从未停歇前往全国各地义诊的脚步,并对那里的基层医生进行医疗指导和帮助。

在宣武医院的教学楼里,来自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张万峻正在接受显微外科的培训,他是来这里接受培训的第94名医生。在北京的医生看来,很简单的手术技巧对张万峻来说却是全新的技术。

原来,凌锋去甘肃义诊的时候发现那里没有专科,但是他们那边却非常需要显微外科的技术和理念,凌锋愿意接收张万峻来北京学习,希望他能看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凌锋说:“1982年,我出国学习时也是同样的感受,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医生的创新能力。”

早年间,凌锋对我国900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基线调查,并从2006年开始,持续10多年在全国各地做公众教育,期间她还跟随韩红团队义诊5年,这些经历让凌锋意识到基层医生的培养迫在眉睫。“要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生,让他们成长起来,然后才能服务于更多的老百姓。”凌锋感慨地说。

培养人才需要足够的资金。2012年,凌锋发起成立了“N to N刘承基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基金”,主要是神经外科对神经外科医生的互助模式。凌锋介绍说:“开始是我自己和周围的同事捐点钱,一年也就10万元左右,受助群体有限,而这一切却因为偶然探访导师刘承基教授后有所突破。”

91岁的刘承基教授在妻子去世后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他擅长书法,凌锋在探访他时,看到满地乱扔的书法,她一一拾起来,对刘教授说:“我帮您在网上做义卖,所得的收入捐助给N to N基金,去帮助那些基层医院的医生,您看如何?”刘教授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书法居然卖了70多万元。 2016年,凌锋团队一次性捐助了100家基层医院,为他们提供技术和医疗的支持。这100家医院的医生每人都给刘教授写了一封感谢信。

在凌锋的办公室里有一篇刘承基教授的赠言,上面写着:“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多年来,这一直是凌锋的座右铭。相信医术精湛的她会带着这份大爱不断前行,妙手回春,博施济众!

猜你喜欢

孤儿神经外科医生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孤儿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分析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