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残疾人实现融合共享发展成果
2017-12-27中国残联维权部
· 中国残联维权部
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残疾人实现融合共享发展成果
· 中国残联维权部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的设施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伤病人等社会特殊群体独立自主、安全出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前提,是兜底补短的重要内容,应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十三五"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城市无障碍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深入开展,为残疾人出行交通、获取信息、平等参与、融合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二)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政策标准。在公共交通、教育、金融、旅游、食品药品、信息网络、紧急避险和应急疏散等行业和领域出台一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政策、标准,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切实解决制约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获得公共服务的障碍。
(三)广泛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解决影响残疾人日常起居、基本生活的家庭环境障碍,切实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力度,为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物质基础。
"十三五"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和标准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是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行政法规。《条例》总结了我国推进无障碍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无障碍立法的最新成果,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条例》根据建设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惠及全社会的要求,明确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涵、原则、工作体制、法律责任等,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作了全面系统 设规定,为科学系统开展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法 头制保障。
技术标准是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技术遵循,是提高无障碍建设规范化水平、推动无障碍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有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随着这一体系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深入开展。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基于残疾人的需求而提出的,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无障碍设施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非附加成分,无障碍不仅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而是方便全社会,这一理念已开始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采用无障碍通用设计的技术和产品,推进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加强无障碍通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应用,有利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和管理
对于新建项目,如果在建设阶段就同步设计和建设无障碍设施,就等于抓住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源头”。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新建道路、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区等进行规划审查时,必须严格按照无障碍标准规范提出无障碍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设计文件时,要把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审查,对违反无障碍设计要求的,必须责令设计单位进行修改补充;有关部门在检查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材料时,要对无障碍设施的范围和质量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应责令改正。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对拒不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同时,建设无障碍设施时,不仅要注意单个无障碍设施,更要注意无障碍设施之间的衔接,形成系统,这样才能真正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提供便利。
由于历史因素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在《无障碍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以前,我国已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大都没有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老城区是居民居住的密集区,不解决已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改造问题,无障碍环境就难以形成。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制定详细的无障碍改造规划或计划,按产权人、约定责任人及财政专项共同负担的原则,多方落实改造资金,将任务分解到各系统、部门单位,落实责任,逐步推进已建设施无障碍改造。特别要结合城市整体建设改造工程的实施,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旧城改造、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市政道路改造、建筑抗震加固、小区绿化工程建设、室外公厕改造等统筹考虑,或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办国内外重大活动等契机,加快推进已建设施无障碍改造。
无障碍设施的功能发挥,有赖于其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要求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保护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如不限期维修,特别是造成使用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对破坏、占用盲道、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等无障碍设施的行为,依法进行相关处罚。
(三)加快推进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
公共交通无障碍对于残疾人的融入参与尤为重要。只有交通做到无障碍,残疾人才能真正走出家门,实现就业、旅游、商务、购物等。有关部门要将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国家公共交通建设大局,系统推进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使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制定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推动机场、铁路旅客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公交车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加快民用航空器、铁路旅客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客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无障碍升级改造,完善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客运船舶等公共交通工具信息无障碍服务,明确无障碍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客运船舶等投入、改造、使用的规划和数量,加强对公共交通服务人员的无障碍意识和服务技能培训,提高行业无障碍服务水平。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成立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的无障碍车队,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补充,可采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出行服务。
(四)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
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是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之有效的载体,通过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工作,系统地对城市建设、改造、管理无障碍设施,对城市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等提出要求,并加强监督落实,激励先进,对于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入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总结推广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做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等社会成员的需求,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完善创建措施,提升创建水平。同时定期对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进行复审,巩固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
目前,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还未真正重视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村镇无障碍设施十分缺乏,少且建设不规范,有的地方甚至是空白,这制约了农村地区广大残疾人的发展参与。建议抓住国家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等有利时机,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村镇道路、建筑同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同时开展无障碍村镇创建工作,总结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特点、做法,逐步推广。
(五)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力度
家庭是残疾人生活的重要场所,有无无障碍设施,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生活质量,关系到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十二五”期间,国家广泛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中央财政出资2.8亿元,每户3500元,为8万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助。
家庭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地面平整及坡化、低位灶台(盲人家庭灶台有煤气泄露报警装置)、房门改造、坐便器改造、安装卫生间热水器、扶手或抓杆(洗手池扶手、座便器扶手、淋浴扶手)、浴凳及改善残疾人家居卫生条件的其他设施等。
据中国残联等部门开展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专项调查数据,全国共有2500多万户残疾人家庭未进行无障碍改造,其中约有500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加快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刻不容缓。在建设中实施家居无障碍通用设计,可以从源头解决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问题,避免建成后再进行无障碍改造,有利于节约成本。相关部门应结合近年来开展家居无障碍建设和改造的经验,制定家居无障碍通用设计的相关标准并加以推广。
(六)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
政府信息发布的目的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和知晓,对于重要的或与残疾人相关的政府信息更有必要让他们知晓。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使用信息无障碍方式作为重要或紧急政务信息发布。国家机关、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旅游、金融邮政、社区服务等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是残疾人出行必经之地和利用频率高的公共服务部门和场所,这些公共服务机构应当提供各种形式的无障碍服务,以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有特殊需求的人出行和使用。无障碍服务应当包括提供各种形式的现场协助、中介、咨询、指导、向导、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服务。
我国相当多的城市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已开始并逐步加强为残疾人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如有的机构和场所工作人员能掌握一定程度的手语,有的建立了电子信息屏幕显示系统和语音服务。但总体上,我国公共服务机构和场所为残疾人等有特殊需求人群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工作还比较滞后,还不能满足残疾人等群体的需要,应当予以加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站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电子产品、移动应用软件(APP)也得到迅速普及。2016年,中国残联与国家网信办共同下发《关于加强网站无障碍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做好网站无障碍服务能力建设工作进行部署。但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建设还比较滞后。“十三五”时期,国家应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社会融合发展。
我国共有2000多万听力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手语是广大听力残疾人的重要交流工具,电视台开设手语栏目,不仅有助于听力残疾人了解国家政策、时事新闻等信息,而且对社会其他行业有重要的宣传引导作用。在影视剧和电视节目中加配字幕,将方便听力残疾人更好地了解节目内容、获取信息。
我国有1263万视力残疾人,而且由于人口老龄化,视力障碍人群还在逐渐增加。视力障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无法自主地获取药品包装上的信息,了解药品的使用说明,致使他们吃错药、错吃药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药品包装上增加语音信息标签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出台相关法律,保护视力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切实采取措施,推进食品药品信息识别无障碍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导盲犬相关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目前,我国在南京、大连、山东东营、北京顺义、河南、福建设有导盲犬训练基地,但经训练合格目前正在服役的导盲犬数量较少。国际导盲犬联盟规定,1%以上的盲人使用导盲犬可视为导盲犬的普及。而相对于我国1263万视力残疾人,目前服役的导盲犬只有几十只,远不能满足需求。导盲犬工作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导盲犬国家标准,以进一步推动导盲犬工作的开展。
(七)推进制定自然灾害和紧急状态下残疾人无障碍应急管理办法
特殊教育学校、托养中心等机构的残疾人相对集中,遇自然灾害等紧急状态下,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人员能否安全快速疏散,是关系到残疾人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而残疾人由于受到生理障碍的限制,感知和行动能力明显弱于健全人,没有完备的措施和预案,一旦遭遇紧急情况,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目前,关于残疾人紧急疏散,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标准和管理办法,而随着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进,针对残疾人开展无障碍应急救助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相关部门应研究制定自然灾害和紧急状态下残疾人无障碍应急管理办法,加强残疾人无障碍应急救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