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2017-12-27王正标项海光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苏州市产业链园区

王正标 项海光

(1.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3 2.苏州市发展改革委 江苏苏州 215000)

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王正标1项海光2

(1.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3 2.苏州市发展改革委 江苏苏州 215000)

循环经济是目前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工业园区是多种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生成排放的集中区。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从多园区整体循环化协同改造的提出、实践,并对后续的推进对策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链

引言

循环经济是目前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工业园区是多种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生成排放的集中区。在园区急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国家推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和《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发改环资〔2012〕765号)等相关政策,对现有各类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提出了要求。

江苏省苏州市自2013年开始实施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加速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积累了典型试点经验。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从多园区的协同循环化改造的提出、实践,并对后续的推进对策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1 苏州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基本情况

2013年,根据《苏州市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对苏州市相关园区开始循环化改造,方案提出了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其他等五大类17项指标。目前,苏州园区在目标指标的完成、重点支撑项目的推进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15个指标已完成原方案设定的目标。

2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特色

2.1 创新提出区域多园区整体循环化协同改造

首次提出了按照“大区域、大循环、大发展”的理念,根据“布局优化、产业成链、区域协作、社会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要求启动了苏州市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工作。充分整合各开发区现有循环化改造、生态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基础,使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在苏州市小尺度范围内成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提升区域循环特色,促进循环发展模式,在更大尺度范围则成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2 整体构建、分层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高起点统筹规划了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方案,提出以构建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循环经济关键补链项目为核心,以强化开发区之间协作、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系统实施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战略;重点突出提高资源产出率的核心目标,重点强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实现区际间循环(静脉企业的综合性),提出构建电子信息、冶金机械、电力和石化、纺织等五个重点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开发区之间循环化改造共享机制示范、区域间循环产业链条示范、循环化空间优化布局示范等三大循环化改造示范体系,并设置了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其他等五大类17项指标,安排了近百个重点支撑项目,总投资近150亿元。

2.3 应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与产业升级相融合

初步构建了“互联网+服务”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平台。以园区共享的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创造了条件,并继续探索开展全市园区内重点企业的物质流动、产业废弃物产生和综合利用等信息统计,推动产业废物、再生资源、再制造旧件和产品在线交易,拓展供给信息渠道,为构建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信息支撑。

3 苏州市园区整体循环化改造的实践

通过产业间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在苏州市初步建成了五大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

3.1 加强园区产业耦合发展,构建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

通过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整合闭路循环经济,强化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协调发展,构建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首先,促进产业循环集聚发展。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7个园区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再逐步加强园区之间的产业耦合发展,初步形成“电子级玻璃纤维丝—玻纤布—环氧树脂—铜箔—覆铜板—印刷电路板”、“半导体—圆晶—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电子终端设备”、“倒光膜—液晶面板—电子终端设备”等电子信息垂直产业链。

图3.1 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3.2 推动园区特色发展,构建冶金机械循环经济产业链

通过园区特色发展,带动区域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再制造产业的融合,构建冶金机械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钢材加工,以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冶金,以及各个园区各具特色的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环保设备、医疗设备等机械装备,实施完成烧结机脱硫除尘升级,并利用脱硫石膏和矿渣生产建材,最终打造完成一条集聚发展、上下游衔接、末端循环的冶金机械产业链。

3.3 推行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构建电力循环经济产业链

通过科技进步,加强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构建电力循环经济产业链。第一,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合理地转换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完成高炉煤气发电项目,并对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废液进行资源化利用。第二,强化污染控制。积极推进电厂清洁生产活动,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加强火电厂污染物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升级改造,降低电力产业污染物排放水平,完成热电机组的清洁化升级改造,完成6个热电厂的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升级改造,降低电力产业污染物排放水平。第三,加强综合利用。加大电力产业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产生量大的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与建材产业对接。

图3.2 电力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3.4 加强产业内部横向连接,构建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补链、强链为核心,加强化工产业内部横向连接、综合耦合,构建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第一强化补链招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3个园区是石化产业集聚基地,通过补链招商,引入并建设完成丙烯、丁辛醇、乙醇生产项目,逐步完善的石化产业链。第二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副产物、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包括副产氢气、废有机母液、副产盐酸、废有机溶剂等,打造完成一条产业链延伸度较长、副产物废弃物充分利用的石化产业链。

图3.3 已建成的纺织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4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下一步工作推进建议

根据国家及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政策趋势,及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打造一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再制造等示范试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下一步对策措施:

4.1 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拟定全市“十三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计划及园区名单以及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二是强化区域循环发展。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切入点,根据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导向,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红线规划,以及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等要求,科学规划统筹产业带、产业园区,促进企业间、园区间共享资源,实现资源跨企业、产业、跨区域的循环系统。

4.2 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内涵,加强分类施策和指导

一是突出不同类型园区改造重点,对新设园区、拟升级园区等不同阶段,综合性开发区、重化工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不同性质,因地制宜制订循环化改造思路及方案,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鼓励园区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增强园区对能源资源等物质流管理和环境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因地制宜推动生产系统协同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推动园区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二是积极探索长江化工园区协同改造,根据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针对沿江化工产业同质化低端化、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问题突出、自主创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积极探索长江化工园区协同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和水污染防治,延伸沿江化工产业产业链、产品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企业经济效益和资源产出水平。

[1]赖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进展综述、问题解析与提升路径初探[J].能源与环境,2016(1):59-61.

[2]佘英英.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生态经济模式[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31(04):40-43.

猜你喜欢

苏州市产业链园区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