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城某SUV座椅防挥鞭伤性能改进

2017-12-27吕宝锋

汽车电器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头枕合力受力

吕宝锋,韩 峰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长城某SUV座椅防挥鞭伤性能改进

吕宝锋,韩 峰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针对某SUV座椅鞭打摸底试验成绩较差的情况,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影响座椅鞭打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头后间隙和头枕高度。对座椅设计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进,经试验验证座椅改进效果符合预期。

鞭打;C-NCAP;头后间隙;头枕高度

1 挥鞭伤介绍

汽车被追尾时,被撞的汽车以一定的加速度向前运动,乘员躯干随座椅向前运动,而头部由于惯性作用产生滞后,运动的错位使颈部受到极大的拉伸,随后头部像“鞭梢”一样,被颈部带动快速甩向前方,这种现象被称为“挥鞭效应”,由此产生的颈部损伤被称为“挥鞭伤”(Whiplash Associated Disorders)。2012年C-NCAP评价体系中正式加入了鞭打试验及评价方法[1],2015年鞭打评价方法进行了升级。

鞭打试验在2015年版C-NCAP总体得分中所占分值为4分。评分原则依据假人安装的传感器测量所受的伤害指数进行,假人测量数据包括2组:一组通过头部加速度、胸部加速度计算出NIC(颈部伤害指数);另一组为颈部载荷和扭矩,具体评分原则见表1,其中上、下颈部得分取3个指标中最差得分,总分4分。

表1 鞭打试验总体评分原则

2 摸底试验结果

长城某款车座椅初始鞭打成绩如表2所示,最终成绩1.20分,跟预期目标分值差别较大,不满足性能要求。主要失分项为NIC、上颈部拉力、上颈部弯矩、下颈部剪切力。

表2 某车型座椅鞭打成绩

3 数据分析

3.1 NIC分析

颈部伤害值NIC是枕骨铰链相对于T1的水平加速度和速度的相对值。

相对加速度

NIC计算过程表明:该指标主要与T1加速度和头部x方向加速度有关。对摸底试验NIC计算过程进行推导。其中,Ax-T1代表胸部T1平均加速度,Ax-head代表头部x方向加速度,A-rel代表相对加速度,Vx-rel代表相对速度。推导过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 加速度曲线

图2 NIC曲线

图2 中可看出:NIC在106 ms时达到最大值24.4,超标较多,得0.5分,失1.5分。通过曲线分析NIC构成,可以看出:相对加速度占较大比重,对NIC直接影响较大;此外,根据NIC计算公式,相对速度是由相对加速度积分而来,也受相对加速度间接影响。因此,降低NIC值,必须降低相对加速度。

图1中,Ax-T1在48 ms左右开始产生并缓慢上升,而Ax-head在105 ms左右产生,远晚于Ax-T1,并且产生后急剧上升。随着头部加速度的急剧上升,相对加速度急剧下降直至转向,NIC也随之降低。

上述分析表明,NIC值的大小与头枕接触时刻密切相关。头枕接触时刻越早,在Ax-T1刚产生时Ax-head随之产生,可以迅速缓解Ax-T1的增大趋势,使相对加速度Ax-rel在值不大时,便开始降低直至反向,实现降低NIC正向幅值。因此,在优化NIC伤害时,应尽可能提早头枕接触时刻,即减小头后的间隙。

3.2 颈部载荷分析

对于假人头部,在碰撞过程中将存在惯性力、头枕施加的外力、上颈部施加的约束内力。分别用Fx、Fux、Fix表示假人头部x方向的所受外力、约束内力、取反惯性力,应用达朗贝尔原理[2],有

所以, 有

同理,分别用Fz、Fuz、Fiz表示假人头部z方向的所受外力、约束内力、取反惯性力,则有

Ax、Az、Fux、Fuz在试验过程中可采集得到,依据公式(8)和(9),可计算出试验过程中假人头部x和z方向所受到的外力。对于y方向受力,由于后碰撞试验,其值较低则不予考虑。根据上述原理,对假人头部受力计算如下:试验中采集的假人头部加速度如图3所示,假人上颈部剪切力及拉力如图4所示。

图3 头部加速度曲线

图4 上颈部受力曲线

依据公式(7)计算出Fix,公式(8)计算出Fx。Fx、Fux、Fix之间关系如图5a所示;同理,处理出Fz、Fuz、Fiz之间关系如图5b所示。

图5 头部x向和z向受力曲线

从图5a看出,假人头部x方向受力为正,即头枕对头部作用力向前,峰值1 170 N左右;图5b中可看出z方向受力为负,即头枕对假人头部作用力向上,600 N左右;头枕对头部作用合力为1 315 N左右,方向斜向上。截取假人头部受力最大时录像,并将头枕作用力在图中标示出来,如图6所示。Fx与Fux作用效果相同,共同促进头部沿x方向向前运动,所以,Fx增大将有利于Fux的降低;Fz与Fuz的作用效果相反,Fz作用效果使头向上运动,Fuz的作用效果是阻止头部向上运动,所以F z越大,Fuz也越大。因此,要减小上颈部受力,就要增大合力F在x方向分力,减小合力F在z方向分力。合力F和水平面夹角的大小跟头枕与头部接触位置有关,即与头枕高度有关。头枕高度越小,头枕接触头部位置越靠头部上部,合力在x方向分力Fx就越大,z方向分力Fz就越小,上颈部剪切力和拉力都会减小。因此,要减小上颈部剪切力和拉力,就要减小头枕高度。

图6 头部受力示意图

合力F的作用效果为给上颈部正向弯矩My,弯矩的大小与合力F的大小有关,合力越小,弯矩也小。合力的大小与头枕碰撞强度有关,头枕接触时刻越早,头枕碰撞强度越低,合力F就越小。因此,优化上颈部弯矩My,就要提早头枕接触时刻,即减小头后间隙。

4 改进方案

根据前述分析,对该座椅的优化方向为减小头后间隙和头枕高度,提早头枕接触时刻和增高头枕接触位置。据此制定优化方案如下。

1)靠背骨架增高 座椅调角器以下部分不变,靠背骨架增高50 mm,靠背发泡也随之增高。

2)靠背发泡及头枕发泡优化 优化座椅靠背发泡形状,靠背发泡腰托处内收24 mm,头枕发泡形状重新设计,头枕更前倾。座椅优化前后对比如图7所示。

图7 座椅优化前后对比

经过上述优化后,对座椅进行静态测量,头后间隙由原来的114 mm降低为67 mm,头枕高度由47 mm降低为0 mm。重新进行动态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最终得分3.02分,达到预期整改效果,座椅优化成功。

5 总结

通过对某SUV座椅数据的分析及优化过程的阐述,得出如下结论。

1)头后间隙和头枕高度是座椅静态测量的2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头枕接触时刻和头枕支撑位置。

2)头后间隙越小越有利于头枕接触时刻提前,头枕高度越小越有利于头枕支撑位置靠上,均有利于降低颈部伤害值,提高鞭打得分。

表3 优化后座椅鞭打成绩

3)座椅靠背发泡及头枕发泡会影响头后间隙及头枕高度。本文中座椅的优化思路和方案为后续座椅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中国新车评价规则(C-NCAP)[Z].2009.

[2] 商恩义,张君媛,杨斌,等.正面碰撞试验中假人头部及胸部受力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汽车技术,2010(10):18-21.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Seat Whip Wound Protection on a Great Wall SUV

LV Bao-feng, HAN Feng
(R&D Center of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echnical Center of HeBei, Baoding 071000, China)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at a Great Wall SUV model performed badly in seat whipping test, the test data is analyzed, and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identified as the head-seat distance and the pillow height. Then the seat design is improved, and verified to be effective.

whip; C-NCAP; head-seat distance; pillow height

U463.6

A

1003-8639(2017)12-0077-03

2017-02-21

吕宝锋(1986-),男,山东莱芜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汽车碰撞安全CAE分析工作。

(编辑 凌 波)

猜你喜欢

头枕合力受力
多措并举,积聚合力,推进“三高”转型发展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在地图上玩耍的孩子
“芪”心合力
基于仿真的鞭打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合力
“弹力”练习
“弹力”练习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