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桑田 一生执着为燕麦
——记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
2017-12-27
本刊记者 刘 佳
情洒桑田 一生执着为燕麦
——记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
本刊记者 刘 佳
任长忠在实验田查看燕麦长势情况
在云南的大山里,站在山顶的任长忠目光所及的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绿地毯”——他心爱的燕麦试验田。看到茁壮成长的燕麦苗儿,任长忠兴奋得像个孩子,一块地一块地地跑,一棵苗一棵苗地看,跑得满身大汗,忘了劳累和病痛,忘了归家的时间……
20多年来,任长忠为中国的燕麦荞麦事业躬耕、跋涉,承担起振兴国家燕麦荞麦产业发展的科技使命。他说,让燕麦荞麦从田间走到餐桌是他心爱的事业,业无涯,志不休,求不止,含笑桑田,无悔人生。
耕牛俯首,播撒希望的种子
1988年,任长忠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白城市农科院。来到农科院伊始,任长忠就把他的科研方向锁定在麦类作物育种研究上,为白城培育脱贫致富的“希望种子”。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任长忠发现麦类作物中的燕麦因具有抗旱、耐瘠等优良特性,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说,燕麦有皮燕麦和裸燕麦之分,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保健谷物。裸燕麦起源于中国,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燕麦产业落后于国外,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优质、专用品种缺乏。“燕麦种植品种单一、优质原料不足,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引导能力弱,导致燕麦加工用原料和产品90%以上依赖进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长忠勇担重任,开启了燕麦育种创新、加工创新、模式创新及产业创新的步伐。
1998年的一天,《人民日报》上一篇题为“燕麦博士和他的孩子们”的报道引起了任长忠的注意,报道讲述了世界著名的加拿大燕麦专家布罗斯博士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利用中国裸燕麦与加拿大燕麦杂交,培育出了系列新品种和优良中加燕麦杂交后代材料。布罗斯把这些中加燕麦杂交后代材料统称为“龙种燕麦”。
布罗斯一直有个心愿:把这些燕麦“孩子们”送回中国。任长忠说,看完这报道后他非常兴奋,因为,加拿大渥太华地区与白城市同处北纬45度左右,引种试验容易成功。并且燕麦作为粮饲兼农作物,在吉林西部地区推广应用广和发展潜力大。想到这些,任长忠坐不住了,他想开展中加燕麦合作,把“龙种燕麦”引到白城来。历经曲折,任长忠终于和布罗斯取得了联系,从而开始了近20年的中加燕麦科技合作。
2000年,布罗斯博士诚邀任长忠去加拿大学习。在加拿大期间,任长忠一个月干了一年的活儿。他每天在直径半尺多的放大镜下,一粒一粒地挑选燕麦种子。一个月,任长忠瘦了十多斤。从加拿大回国时,任长忠带了两个大提包的燕麦种子和科研资料。
要使带回来的种子在白城“安家落户”,需要与国内的优良燕麦进行杂交育种创新。燕麦杂交育种难度大、周期长,结实率低、后代优良性状纯化时间长,这些成了阻挡在任长忠燕麦杂交育种研究路上的重重阻碍。如何扫除这些障碍?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实践,任长忠创新出燕麦当地夏繁加代与云南冬繁结合的一年三代培育体系。这项创新技术不仅缩短了育种时间,还节约了大量科研经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为后来培育出的“一粮一草”“两季双熟”燕麦新品种和燕麦产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任长忠将“龙种燕麦”杂交后代材料在盐碱地、沙化土地和中低产田等不同环境胁迫条件下进行选育,首次提出“燕麦带芒标记性状集成优选技术”,培育出了不同类型的创新种质。19年的时间,任长忠带领团队培育出19个燕麦新品种,填补了吉林省没有燕麦新品种的空白,也改变了国内极早熟和早熟燕麦新品种短缺的局面,为我国生物修复改良盐碱地等栽培模式创新提供了品种及相关技术保证。
通过中加燕麦科技合作,任长忠与“世界燕麦之父”布罗斯的结下了深厚的情缘,这份情缘也促进了中加燕麦事业的交流与合作。2007年,以任长忠开展的中加燕麦科技合作为基础,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局与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中加第一个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加拿大燕麦科学技术创新中心”。2008年,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与俄罗斯东北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中俄燕麦技术合作创新中心”。这使中国燕麦事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任长忠还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将加拿大先进的燕麦膳食纤维提取技术、农业科研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等引到我国,并以技术培训的方式让国内更多的农业科研人员掌握和应用,促进了我国燕麦学科不断向国际前沿靠近。除此之外,任长忠还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典等国进行交流与学习,不断吸纳培养人才、引进技术与资源、创新科技,为我国燕麦学科创新、产业创新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在国际合作上取得的突出成绩,任长忠被选为国际燕麦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得了加拿大农业部授予的中加农业科技合作杰出贡献奖。白城市农科院也以国际合作成果为依托,成了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苍鹰击空,开创中国燕麦荞麦新篇章
从选择投身燕麦事业那刻起,任长忠便以此为终生奋斗的事业,不会因艰辛停下追求,不会因困难放弃探索。在攻下让“龙种燕麦”回家这座高峰后,建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带动我国燕麦荞麦科技创新和产业全面发展又是任长忠攀下的另一座高峰。
2005年,任长忠成为国家农业部“948”燕麦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后,开始组织国内有关科研结构进行燕麦科技联合攻关工作。2007年,任长忠担任“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燕麦专项”的首席专家,组织起全国7个省市区11家科研和教学单位联合攻关,建立了全国燕麦研究团队,为我国燕麦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任长忠被评选为“十一五”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组织全国11个省市区17家科研和教学单位联合开展燕麦研究。2011年,任长忠又被评选为“十二五”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面组织全国17个省市区31家科研和教学单位联合开展燕麦荞麦研究。2016年,任长忠又被评选为“十三五”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面组织全国17个省市区38家科研和教学单位联合开展燕麦荞麦研究。在任长忠及团队的努力下,初步建立了我国燕麦荞麦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产业技术体系,改变了过去我国燕麦荞麦科研水平低、单打独奏、生产与产业脱节,各科研单位之间缺乏沟通的局面。
“说实话,目前取得的一些成绩,并不是我个人的,是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多年培养的结果,是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和同事们大力支持的结果。荣誉只代表过去,我将时刻用这些荣誉激励自己,以探索者的姿态努力前行。”任长忠如是说。
百丈竿头,谋求中国燕麦荞麦产业大发展
在任长忠的带领下,我国的燕麦荞麦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任长忠也收获了各种荣誉,但这些荣誉没有让他放慢追求的步伐,他又开始谋划我国燕麦荞麦产业发展的大平台。
2016年,以任长忠科研成果为依托,白城市政府与中国华信大生集团达成了由政府“搭台”,华信大生集团“主导”,国际合作科技“支撑”,国内外企业加盟“共建”,政产学研密切“联合”,共同建设“白城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的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东方燕麦之都。
为了推进燕麦产业健康发展,任长忠通过燕麦荞麦消费群体的调研,将产品开发方向与多元化需求有效衔接,明确了“白城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产品研发“大”“高”“低”的推进格局。其中,“大”即研发大众化产品,满足大众化群体消费需求;“高”即研发高附加值加工产品,用科技含量衬托产品的价值含量,满足高消费人群需求;“低”即研发低血糖生成指数、低血脂、低胆固醇加工产品,满足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消费需求。目前产业园一期的基础建设已全面开展,中加将进一步探索合作共赢新机制、寻找产业合作新模式、达成共同发展新共识。
又快到去云南进行南繁加代的季节了,任长忠的身影又将在云南大山中隐了又现,现了又隐。春夏秋冬恋桑田,南来北往无休止,酷暑严寒只等闲,科技报国情更深。他与燕麦荞麦的故事只有高潮,没有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