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课程贴近生活

2017-12-26黄湘儒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件信息技术

黄湘儒

品德与社会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标及社会责任,从而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学习到的思想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以此真正达到德育之目的。

一、妙用信息技术,再现现实生活,延伸课程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社会……”这充分说明了品德与社会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就应回归于现实生活。教材内容虽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如果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导致课堂教学上的孤单而乏味,沉闷而低效。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妙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再现具有代表性、时代感和地方特色,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书本回归现实生活,回归社会,从而在不同的经历、体验、领悟中端正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道德感知及意识观念。

如教学四年级《好山好水好風光》时,我们的教师通过妙用信息技术既搜索到了一些现存的适合该课教学内容的课件,又将我县几大著名景点(赤石大桥、莽山森林公园、仰天巨佛、中夏公园、骑田岭风光、湘南年关暴动旧址、石虎山风景区、白石渡丹霞胜景等)与教材内容整合在一起制作小影片。课件把教材里无声的语言和静态的图片以学生听得到、看得到、感觉得到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观看完课件后,经教师启发,生生交流,师生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从生活中取材而自制的课件真实地再现了宜章人民的待客之道、宜章的山水之美等。学生观看着这一幅幅生动而神奇的画面,聆听着这一段段熟悉而感人的故事,感慨万千。就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感悟更真,课堂内容延伸到此,真可谓妙哉!

二、活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生本理念。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甚至要在了解学生成长历程、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经验融为一体,再加工处理生成有“灵气”的各种课件。教师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特点和孩子心理特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特别要注重新授课上“引题”的切入点、“明理”的重难点和“导行”的落脚点。让学生在各关键时间点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三年级《民族团结一家亲》时,教师这样导入———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一场婚礼好吗?”生:“好!”学生一双双期待的目光很快注视着屏幕。师:“这是不久前我家乡一位汉族小伙娶瑶族姑娘的婚礼视频。”经教师这么一指点,学生既有兴趣,也看得非常明白。观看完毕,师:“这个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很快有学生说:“告诉了我们《民族团结一家亲》!”———课题就这样被引出来了。

接下来进入明理环节,教师通过课件一一展示给学生。这些五颜六色、有说有笑的情境,再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看得入神,听得认真。思维完全被打开,交流、互动、感言、收获水到渠成。到了最后导行的关键时刻,为了巩固知识,为了检测效果,教师再次展示课件:我们作为小学生能为民族大团结做些什么呢?(回到家做完后请家长配合,将答案及时发送到班上微信群)。直到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依然很浓。就这样,由于信息技术的界入,学生自始至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和探究,有效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

三、善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行为,突出学生主体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育让学生成长为遵纪守法、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维习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

如教学六年级《插上科技的翅膀》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有一个课前调查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放手让学生以拍照、访问、上网搜索、读书看报查阅分成四个小组,分头收集人们在生活、生产劳动、交通运输这三个方面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从古至今演变的过程情况,等等。各组负责安全的家长,将本组的调查活动全过程拍成视频,及时发给教师,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整个调查活动情况。

上课了,教师再次在课堂上展播家长录制的小视频,让学生找一找,能否发现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又能否发现自己存在不足的地方?5分钟视频结束后,教师将学生收集的图片、文字、录音等资料,经过信息技术处理制成色彩鲜艳、富有生活气息的课件展示在课堂上。这时的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学生平起平坐一同观看、分享、研究分析这些直观而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资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遇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协商解决,使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

在这堂课上,由于教师改变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学生的聪明和智慧发挥到了极致。学生懂得了过去使用的工具有构造简单(如独轮板车)、外观粗糙(如石磨)、体形笨重(如犁耙)的特点;现在使用的工具则有美观实用(如各种车辆)、安全高效(如洗衣机)的特点;更明白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最后教师布置如下作业:在家长陪同下,运用计算机查找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图文资料并打印出来,分小组在班里出一期简报进行展示和评比。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融合,善于灵活而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信心满满地从以往枯燥无味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理想、爱学习、爱劳动、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吃苦耐劳、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宜章县玉溪镇城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好学者贤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品德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