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7-12-26韩海慧
韩海慧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游戏教学符合幼儿追求快乐和自由的心理需要,把游戏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有利于教育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游戏教学却也是更难以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充分认识游戏教学的意义,把握游戏教学的方法,才能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总结了几点游戏教学对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做分享。
关键词:游戏教学;学前教育
一、游戏教学有助于缓解厌学情绪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其实幼儿和成人对学习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成人后的再学习大都是带有功利性质,但幼儿本身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满怀热情,对学习这件事本身来说是不抵触的。但是不少家长潜意识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在日常的熏陶中会把这种观念带给孩子。让孩子潜意识中认为知识是枯燥的、老师是严肃的、学校是冰冷的。所以很常见的有部分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表现出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因为不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早上在学校门口,有的孩子扯住家长的衣角,哭的撕心裂肺的不想上学。有的孩子为了逃避上学用装病的方式欺骗家长。
幼儿园是迈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一开始学校留给孩子的就是厌烦的印象,势必对孩子的学业产生一定消极的影响。孩子喜欢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探索世界特有的方式,所以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把游戏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刚入学的紧张情绪,在游戏过程中多创造同学间的交流机会,快速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忘记亲人暂时分别的痛苦,在幼儿园中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游戏教学有助于启发智力
幼儿三到六岁是学前教育的主要阶段,这段时期也是孩子的智力、体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还大都处于感性认识,但又有想参与成人社会活动的冲动,这便出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教师如果一味的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学,由于幼儿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但注意力集中不易持久。结果是孩子能接受吸收的知识内容甚少,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本身具有生动性,幼儿的记忆总带有无意性,感兴趣的内容总是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还在发展中,有时会把游戏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产生混淆。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满足孩子的愿望,弥补孩子的能力有限,认知不足。进入老师铺设的“社会情境”里,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在单纯快乐的游戏世界里,让孩子的想象创造力得以发挥,在游戏过程中增加与同学间的交流,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意志力和自制力,开发幼儿智力。在游戏中融入一些互助有爱,礼貌谦让,学会分享等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游戏教学有助于健全幼儿心理
首先,现在家庭有的爸妈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有爷爷奶奶抚养。由于爷爷奶奶的观念陈旧,无法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只能负责在吃穿上照料,容易造成孩子精神世界的空白。生活中缺少玩伴,有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宣泄,孩子会出现性格的孤僻和封闭。其次家庭独生子女较多,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2+4的模式导致一些孩子的独立性、动手操作性较差,更主要的是因为孩子在家里是被疼爱的唯一对象,进入集体后,一时不知道如何跟同学友好相处。在班级中有的孩子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自己躲在角落里,对周围的一切表现的很漠然。有的孩子却很霸道,抢夺别人的玩具,故意欺负其他同学,老师批评后不以为然,过后甚至更加变本加厉。
以上这些都是小朋友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情景设置,模拟生活的场景,设定各种角色,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孩子,教师,学生等等,用游戏的模拟情景再现的方式教给孩子,如何跟家长沟通,如何尊重老师,友爱同学等等。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构建互助友爱的班级氛围,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
四、游戏教学有利于提高身体机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从事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但现在国民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要想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学前教育阶段,高强度的训练也不符合现实情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锻炼小朋友的身体机能,使平衡感、反应速度、力量能力,协调能力得到良好锻炼。比如,夹包跳,每个小朋友分一个沙包,把沙包夹在两腿中間,往前跳跃到指定地点后,用脚夹住沙包向前抛出,谁抛的最远谁是获胜者。从而锻炼小朋友的腿部肌肉的力量。再比如,协同走的游戏,两两一组,用松紧带把一个孩子的左腿和另一个孩子的右腿绑起来,肩膀搭在一起,听到口令后,各小组一起向终点前进,哪小组速度最快便可获得奖励。这个小游戏锻炼孩子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提高身体机能,健康快乐成长。
小结: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释放天性的承担载体。要抛弃玩物就会丧志的错误观念,玩得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要充分认识到游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有助于提升孩子智力,提高身体机能,健全人物性格,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孩子营造出和谐、快乐的校园生活氛围,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教学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内容、标准和思路[J].姚亚飞,孙学丽.基础教育研究.2012(05)
[2]学前游戏教学的实践作用研究[J].齐琪,常亮.基础教育研究.2017(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