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探讨

2017-12-26郭志刚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优化教学模式

郭志刚

摘要: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以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点,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独立探究;教学模式;优化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员学生积极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发挥学生的探索性性主体

生物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很多生命现象,生命和规律的本质,这是学生爱学生物学的原因之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知识应该是来源于也是服务于生活的,生活与知识是一脉相承的。教师必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知识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产生探究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在生活中的奇妙,明白科学就是生活,提高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是学习的载体,是教学行为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应该把学生的自学放在首位。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探究教学,如学习,愿意学习,知道如何学习,才能产生真正有用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知识来构建内化知识,搭建探究性教学的桥梁。例如,在教学“细胞呼吸”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发现细胞呼吸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戚戚相关:水果若放置时间过久会散发出酒精的气味;高强度体力劳动后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堆置的稻谷会慢慢潮湿并发烫。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些现象做出探究,教师再顺势讲解细胞呼吸的反应条件、反应产物以及要释放能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深刻的理解。

二、提出问题 - 激活学生的思考

探究来源于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指导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也要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问题得到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就必须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适当的进行辅助性,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的障碍。切不可设计的题目太难,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是太简单了,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应该被用作一个询问教学的问题。

三、小结——归纳与发散同时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现代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独当一面”,将探究的主体交给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发展学生的主观主动性,通过小结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生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进行小结的时候,由于生物学知识点较多,总结起来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的规律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到自主小结,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通过探索性实验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

生物学是基于大胆假设,细致观察和合理步骤的科学实验,这一点可以从分散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各个实验窥得端倪,这些实验大多是作为知识的铺垫与导入存在的。比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条件时,便是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来完成必要的知识储备。新课程改革概念下的探究能力的解释包括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因此,通过具体实施实验来完成必要的探究性行为与本研究背景是一致的。而“人教版”探究性实验的数量并不可观,其中最典型的恐怕要数“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与“探究酶活性的条件”。对于这些典型的探究性实验要注重发掘其中的隐形条件,比如在上述提到的后者實验中,学生可以探究“沸水”与“冰块”对酶活性降低的不同影响等。

而对于占多数的验证性实验,也就是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一些重要的原理与定律正误的实验,又该怎样来完成探究性教学?笔者建议,可以适当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比如在讲解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时,笔者就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萎蔫的萝卜条与正常的萝卜条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放置在清水和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探究实验结果出现的缘由。

五、讨论沟通

在课堂上,老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设置问题,或引导学生提问,最后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这个问题难易要有不同的梯度,例如在“水资源保护”的课题中提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是什么?生命离不开水,体现在哪方面?什么造成了淡水资源的缺乏?我们能为保护水资源做些什么?它有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等等。这样具有梯度的提问,可以发挥不同层次知识水平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使学生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结果的呈现可以采用小组总结发言、抢答或小组辩论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问题情况而采用。

总之,探究性教学策略是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人。 探究性的教学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把学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肖娜.新课改视阈下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3,(4):6-7.

[2]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3]刘师竹.探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J].未来英才,201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优化教学模式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