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情感特点及情感教育路径的探究

2017-12-26金丽华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情感大学生教育

摘要:大学生情感教育是大学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其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的持久发展等重大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的性格、情感等的特点,对大学生性格、情感进行研究、调研,对大学生情感教育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

大学生情感教育是大学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其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的持久发展等重大问题。我们要落实习近平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要充分挖掘当代大学生的性格、情感等的特点,对大学生性格、情感进行研究、调研,对大学生情感教育路径进行探究。

一、大学生的情感特点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一般在18—22岁左右,其所处在一个人发展的青年期。青年人的情感相对比较丰富、复杂,相对不稳定。其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出现的人物,都比较敏感;其比较专注于友谊、爱情、正义等,常常以自己的想法来衡量、判断和维护其自身的观点。青年人的情绪、情感容易表现出来,不太加以掩饰,相对比较单纯,在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情况下,容易凭感情用事,当发生了过失之后,也会表现出后悔的情绪;思想、情绪不稳定,有时又有极端化的表现。

1、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自我情绪觉察、自我情绪控制等能力。但是,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也有不稳定的因素和情况的出现。比如,当遇到比较严重的冲突时,其情绪也会在出现起伏、波动。随着外界因素,或者自身因素的变化,会表现出有时相对平静,有时又相对激动的状态。

2、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存

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比较丰富,也比较复杂。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带有自己的喜好和感情色彩。[1]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表现出有自己的主见,喜欢标新立异,个别人还喜欢特立独行,容易强调自我,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学习的倾向,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会比较投入、用心、专心,也容易出成果;大学生珍视同学的友情,渴望纯洁的爱情,但有时又有患得患失的表现,缺乏安全感。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路径的探究

在了解的大学生的上述情感特点,能够有效的探究大学生的情感教育路径,更好的构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模式。

1、转变教育理念

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关注,其个人的人生价值也更容易实现。所以,我们不能再固守一些陈旧的教育理念,唯“成绩”论。教育的理念,将直接影响教育方式、方法,乃至教育目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大学生,尊重其成长、发展规律,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大学生通过大学教育都能够在各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去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2]

2、充分营造学校的良好氛围

大学里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建设、价值观的体现、引导等隐性功能。这些都对对大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大学也要借助教师的力量,共同营造关心、关怀、关爱大学生的氛围,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从多方位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3]

3、通过各类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等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活动,使其各方面能力充分锻炼,从而提升其综合实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浓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欠缺,通过各类活动的参与,使他们渐渐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甚至学会了必要的妥协,已达成团队的一致目标。

4、有效引入家校互动

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发展,即使孩子已经成年,或者上了大学,家长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精力上,都比较愿意参与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所以就给家校互动模式提供了比较好的前提条件。有的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之前的亲子互动情况不是特别有效,那么学生進入大学后,也会把一部分情感体验和感受,带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这时就更需要家校互动,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更好的引导、培养学生成长。而且,根据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其“三观”还不成熟,在一些关键时期,还需要家长适时、适当的予以引导。[4]我们可以借助微信平台、网络信息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发布相关信息;也可以成立不同年级、专业的家委会,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更有效的提升家长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大学生的情感管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情感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引导,加强情感教育的培养、训练,这将对大学生在大学生涯的平稳过度,乃至步入社会,成为职场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感管理,将有助于改善其人际关系,构筑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马雅菊.关于大学生学业倦怠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教育探索,2014(3):114-115.

[2]王洪生,侯彦杰.论大学生情感教育模式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128-129.

[3]凌琦.高校情感教育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210

[4]戚务念,章建明.大学生家庭教育:不应被遗忘的角落[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72—73.

作者简介:金丽华(1977.03)女,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副书记、副院长;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情感教育、宿舍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学生之歌
情感移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