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2017-12-26余小萍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契合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余小萍

摘要:传统文化是现代语文教学体系中的精华,在当前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传统文化,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作用,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革新教学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相契合,实现语文教育价值的升华。本文主要探究了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契合;策略

引言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悠久的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道德传承与民族文化,这是促进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受到经济利益及各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存在着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的成长,语文的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因而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使传统文化真正的渗透到语文中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现代高中教育体系内,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也是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索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融入多样文化要素,对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帮助学生理清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进而用传统文化精髓指导学习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明显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语文的文化特性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传统文化缺位

我们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现代浪潮的冲击下,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存在着严重不足。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学盲目追求现代性,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采取“快餐式”教學模式,不注重融入传统文化要素,忽视了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使现代高中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文化依托与支撑[1]。

2.传统文化教学缺乏创新

虽然很多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注重理论与方式上的创新,单纯以为教学内容就是古诗、古文等内容教学,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课堂不能有机融合,传统文化教学流于形式,致学生也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策略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通过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文化亲和力,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察文化发展脉络。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是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持母语主体性地位的必然举措。

1.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层次感悟文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说让教学活动回归到了根本。要想实现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加文化讲解内容,提升文化教学的综合性和层次性。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热衷于引入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基于此,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层次感悟文章,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2]。例如在《离骚》等古文经典讲解的时候,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框架,不仅仅要讲解一般的字词与语句知识,通过知识点的串通与梳理,帮助学生构建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还要注重背景文化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感,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体会作者屈原的愤懑心理和爱国之情,感知历史文化的力量。

2.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阅读是语文通向高层的阶梯,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阅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理解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网络等现代媒体快速发展,碎片化的知识开始充斥着学生的生活[3]。基于此,督促学生进行文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引导作用,定期向学生推荐好的传统文化作品,通过开展读书会等方式,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知识,理解传统文化内容,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举例来说,在开展《雷雨》的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深入阅读,感知作者对人性的裂变和救赎在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的深入思考。

3.结合实际生活,让传统文化融入血液

从精神内核来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一脉相承,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体系的关系,通过梳理二者之间的文化脉络,实现二者的有机联系,并且通过方法论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利用传统文化知识指导现实生活,实现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目标[4]。由于现代社会日趋浮躁,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化情结。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兴趣教学方式,充分践行“生本理念”,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加深学生的文化情结。举例来说,在开展《荆轲刺秦王》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英雄》等影视作品,感知历史文化的魅力。

结语

总之,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精髓,而且在当前传统文化缺失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高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作用,创新教学理念,探索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文章中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去体会其中的情感,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伟.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30-31.

[2]严亮.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课外语文:下,2015(04):68-69.

[3]翟玲玲.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路径探讨[J].知识文库,2017(02):42-43.

[4]张琳.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高考,2017(03):55-56.endprint

猜你喜欢

契合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