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摆手舞,我是土家人!”
2017-12-26王钰涵
王钰涵
【摘 要】摆手舞是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关注在“非遗”保护的大环境下,酉阳土家族摆手舞进校园的教育传承方式。通过在酉阳新溪小学实地调查、采风以及问卷了解摆手舞的传承现状并对现有的摆手舞教育传承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摆手舞;教育传承;现状及对策
一、对教育传承的调查
(一)传承方式
1.政府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
政府为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原生性的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摆手舞在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政府设立了田景仁、田景民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并对传承人给予经济补助,保障传承人的生活。
2.学校支持摆手舞的教育传承
酉阳新溪小学成为“摆手舞传承教育基地”后,学校高度重视,开设了摆手舞课程,由摆手舞市级传承人田景银老师任教。建立传承教育基地,开启了摆手舞教育传承的模式,有助于广泛地推广土家摆手舞,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
(二)开展情况
1.课程形式多样
新溪小学成为“传承基地”后,学校开设了摆手舞课程。校方将每周二第六节课设为摆手舞课;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课程跨班跨年级,面向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以及学校不会跳摆手舞的老师,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参加。
2.教师授课情况
学校老师逐渐接手摆手舞的传承教育,新溪小学的老师大多都是酉阳本地人,他们很理解学校开展的摆手舞传承课程,因为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瑰宝,它不是物质的存在,而是需要人去学习,需要人这个载体去传承、发扬。
(三)开展成效
学校被设为“摆手舞教育传承基地”后,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及其韵律,并认识到学习摆手舞的必要性。校方对优秀队伍颁奖鼓励师生,既增强了师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激发了土家族师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现状分析
(一)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新溪小学的学生,在学习目的上体现出来的观念,并没有意识到学习土家摆手舞的重要性,最初多把摆手舞课当成可有可无的一门课,学生在课后的重视程度不够,练习时间太少。支持摆手舞的教育传承方式的老师很多,口头上的支持也较容易做到。但切身做到为摆手舞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去进行自身学习,研究摆手舞的只是一小部分老师。
(二)课程基礎薄弱、体系不健全
摆手舞作为一门课程基础还很薄弱。14年摆手舞才走进校园,现在也才两年时间,开设的摆手舞课程是一周一次。新溪小学的摆手舞课程的教学方向、内容等全靠传承人老师一人掌控,没有专业机构,教委等出台相关课程大纲。摆手舞课程没有规范的课标,整个课程体系随意性比较强。
(三)缺乏教材
新溪小学的摆手舞课程暂时是没有教材的,仅靠一位传承人老师的力量编写教材并出版实在有困难,缺乏官方、社会各界人士的亲自采风并协助编写教材,以及对相关教学版影像资料的制作。
(四)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老师教,学生模仿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上学生是凭兴趣学习,对动作质量的要求不够高。
(五)缺乏师资的培养
真正原生性摆手舞的传承人真的很少,少到需要被冠名保护起来。所以,从传承人来看,师资严重缺乏。新溪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几乎是没有专业音乐老师的。
三、解决对策
(一)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自尊观念、新型教育观
1.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自尊观念
树立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尊观念,增强文化自信,从中取其精华,在保持其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
2.树立新型教育观
教育要因材施教,更可以因地制宜。各学校、教委可以结合各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实际,尝试跳出框架,树立新型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观。
(二)完善摆手舞课程体系
酉阳县可视自身情况而定,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尝试将土家摆手舞纳入必修课,让整个完小的学生都系统地学习摆手舞。为了更好的保护并传承摆手舞,现应着力于编写教材,并编写教学大纲。既然将摆手舞纳入课程,那么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跟上来。
(三)提升对师资的培训
更多地引入传承人进入到学校教学,将原滋原味的传统土家摆手舞更多的传承给下一代。郊区,乡村的学校尽可能引进音乐舞蹈专业老师,有专业的支持可以更好的发展土家摆手舞;高校可招收摆手舞等传统音乐舞蹈专业学生。
(四)加大社会各级对摆手舞教育传承的支持
政府加大对摆手舞教育传承的投入以及对各学校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强监管机制,严格杜绝腐败。在学校教育中传承摆手舞,师资是关键,长期借助社会力量举办短期有效的师资培训是成效较快的一项举措。倡议音乐舞蹈家们,多多关注摆手舞在学校的发展,关心摆手舞的教育体制建设。
指导教师:李 晶
参考文献:
[1]张世威张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安全审视——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21).
[2]甘绍成.杨明辉.将音乐类非遗项目引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思考[J].音乐探索,2015(3).
[3]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4]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J].中国音乐学,2004(1).
[5]周雨城.史红玲.湖北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6(3).
[6]苏丹.立—教—演:重庆酉阳县土家族摆手舞的田野观察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1.
[7]吴素芹董茉.高师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
[8]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20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