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017-12-26原俊杰
原俊杰
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园丁塑造灵魂的净地,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建设的主渠道。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谈谈自己工作中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给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学生在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律意识等等方面存在一些偏差,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
首先,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政治老师人人可当,政治课可有可无,一个学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读大学;过了高考分数线,表现不好照样可以上大学。由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只看重分数,从而给德育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对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误解,德育工作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业余的事无关紧要,所以往往搞活动,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再者,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小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立志为中华”,道理讲了许多,但是,从电视广告到家用电器,带“洋”字的信誉高,影响大,印象深,于是得出结论:“中国的就是不如外国的”。再加上社会上各样不正之风也常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社会上的歌舞厅,个体书摊、游戏机室大量存在不好的东西,“思想教育搞一天,不如别人一支烟”。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一套,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销,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使学生的接受程度差,认为我们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
一、根据思想政治的任务和地位、作用,在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
1. 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
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能力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基本的功能。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坚持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理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的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作出评价,同时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又有着可塑性,所以,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二、针对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功能,当前应着重以下几方面做好工
1. 注重教育的广泛性、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一定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的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
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须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2. 注重教育的灌输与自主自律相结合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想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
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3. 注重教育的量化管理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纳为量化管理。“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对思
想问题的解决,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教师的表率作用
1. 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必须靠教帅的智慧和力量。新时期的广大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律自强,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所谓“国运兴哀,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之魂,在于师德。”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教师要按照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容——“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由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加强,对于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搞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
2.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育人意识不强,缺乏獻身教育的精神。第二方面是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第三方面是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第四方面是为人师表观念淡薄。第五方面是欠缺协作进步精神。所以,在新时期,必须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书育人的水平和为人师表的品行。这具体要做到: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利益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具备宽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师德素质的提高,重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需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主动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吸引学生,以难易适度的内容启发学生,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