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2017-12-26李思盈
李思盈
摘要: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想象力有一部分是靠天生的,其实大多数行业都需要想象力,例如侦探,科研工作者,商业人士,政治家,还有就是设计师。怎么培养确实是个问题,途径可能真的很多,所以从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很关键。本人经过查阅一些资料,探索了在美术教学中幼儿想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幼儿想象以不受意志控制的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幼儿的想象有夸张性或不确切性。3.幼儿想象水平较低,想象很简单或是零碎、不够完整。4.幼儿已经有了创造想象的萌芽,此时创造想象多依赖于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或听过的故事,或由成人语言的描述而产生创造想象。因此,成人应多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经验,并在游戏中多为其准备一些游戏材料,这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由此:本人试探性的提出了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几种途径:1.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2.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3.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4.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我想只要正确的分析出幼儿想象的特点、并且采用有效的途径,就一定可以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想象力;创造力;兴趣;活动课;大自然启发;调动各种感官
一、问题的提出
我在实习期间,有一次绘画课,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纸,并且在画板上画出一条鱼、告诉小朋友们一定要按着老师教的在纸上画出和老师画的一样的鱼、说的直白些:也就是让小朋友们依样画葫芦、小朋友们都尽力去画出老师教给的样子、自己完全被束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一点想象的空间都都没有、我想,如果老师在教小朋友画画时,总以守按着要求为由、在老师的模式下涂抹、临摹、模仿老师作品、即使画的再好、带来的后果可能会造成学生作业的呆滞,僵化和千篇一律。那么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培养想象力吗?基于在实习过程中的深入观察,本人想探讨一下影响幼儿想象力的原因、并试探性的分析一下我国传统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途径、方法。
二、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只重视最终的结果、本本主义(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以简笔画为甚,造型刻板、表现平淡,忽略了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机会主义(你画我也画,为奖状画、为成为“星星”画,那里热那里画)、机械主义(照抄生活现象,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表现往往刻板单薄、缺少想象和艺术夸张手段的运用,就事论事、味同嚼蜡,缺少创意)、改良主义(忽视生活感受、从里核到表皮通通拿来,先找命题、再找资料,生搬硬套、霸蛮组合),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因此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因此,我想探索一下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影响幼儿想象力的几个重要原因。
三、影响幼儿想象力的原因
1.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
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2.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学校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运用想象独立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小朋友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想象力创造能力差。”
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孩子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特别是欣赏课。有些课本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变差,画面不够清晰,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美感。
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找一些画册、光盘、光碟、网上下载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中等途径,来制作CAI课件。它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在额外的时间还可以要求学生充分的运用想象力自己创造日常生活的画,经常进行这类练习不但可以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为以后的创造积累了素材。
四、学前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想象与感知不同,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都知道、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形象的过程,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想象的产生需要俩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头脑当中要有相当数量的、具有稳定的表象储存座位想象活动的对象。第二,要有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而在儿童出生时这些条件都不存在儿童最初的想象,基本上是记忆表象的简单迁移,而加工改造的成分极少。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他们最喜欢想象,一会想象自己是飞行员,一会又想象自己成为警察,一会把搭好的玩具想象成照相机,一会又把建好的积木想象成城堡。...因为学前儿童最喜欢想象,总之,幼儿期是儿童想象非常活跃的时期。应该重视发展幼儿想象,这也是促进他们智力發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他们多获得一些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
2.启发、谷里幼儿大胆想象,同事又要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的想象符合客观实际。
3.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为创设发展幼儿想象创造条件。
五、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途径
1.抓住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兒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小孩子自我约束力较差,活泼好动。所学知识更加有限,对知识充满了好奇。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2.利用活动课,培养想象力。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大班画《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3.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4.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到处充满了机遇,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为美术展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幼儿前往参观,或者请家长带领幼儿前往参观,让幼儿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五、附录
访谈对象:幼儿园美术老师
访谈目的:希望了解一下美术教师在培养幼儿想象力方面的看法以及做法
访谈提纲:
1、您认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
2、那您能具体说一下吗?
3、您认为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影响幼儿的想象力有哪些因素?
4、您能举一些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和途径吗?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