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探究

2017-12-26王政

东方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大学生

王政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品质集中体现在民本思想,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和谐高于冲突等方面。当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缺失的原因,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体现

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爱。仁爱的思想,是孔子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这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而这一点,与基督倡导的仁爱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儒家思想提倡仁爱,“仁者爱人”。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仁是一种普遍的爱.应该泛爱大众,提倡博爱,孔子认为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是行仁政的方法.孔子教导弟子要“泛爱众”,这当然是最自然最广大的爱。

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民本”实际上是相对于“君本”而提出的,而最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正是儒家经典和儒家的创始人。如《尚书》上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这就明确道出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巩固了,国家才能稳定。

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义务先于权利”。西方近代社会非常强调个人的权利,但我们儒家思想里,强调的是义务。中国人和人的关系,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这是中国人伦理的一个特色。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人们的身份地位及行为模式皆由“礼法”设定,“孝”是家庭和家族内部最基本的规范,更注重每个人的义务,义务是先于权利的。

傳统文化更多的是“群体高于个人”。西方的人本主义更多的是以个人为本,但是我们中国的以人为本,不是讲的以个人为本,还是以群体为本,所以群体是高于个人的。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先于个人,这是中国人古代价值观的特色。

传统文化体现是“和谐高于冲突”的。和为贵,乃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重大特征.不仅儒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有机部分的其它流派,如佛、道、墨诸家,也大都主张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和”。佛教反对杀生,主张与世无争;道家倡导“不争”,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尤为反对战争。“和”是宽容主义精神的表现,是理性的体现,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是至善的,是高于冲突的。

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一些学生中也存在着所谓“人生理想实际化、价值标准实用化、个人追求实在化、行为选择实惠化”的思想和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不甚健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传媒的负面作用和影响、家庭教育的缺乏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弱点。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群体中较为活跃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功利化迫切需要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信念危机迫切需要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迫切需要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现状严峻迫切需要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

三、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1.发挥学校作用,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中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课堂教育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2.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中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要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

3.发挥社会平台作用,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核心价值观社会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营造学习、传承、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的综合依托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大学生。开展多种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具体的操作,一定要以中华美德体系的传承和实践为条件、为落脚点,一定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跟传统美德的关系,从而加强个人基本道德的培养。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通过实践来探索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将之转换成有效的资源和力量,使它重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当前文化传承和建设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占安著.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1).

[2]郭鹏杰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基础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J].学理论,201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